龙眼果实冷藏冷冻保鲜研究进展

龙眼果实冷藏冷冻保鲜研究进展

一、龙眼果实冷藏和冻藏保鲜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郭芳[1](2021)在《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对虾,是我国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水产品,因为其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大众的喜爱。但由于其自身蛋白、水分含量较高,捕捞后又因微生物、内源酶以及化学作用极易腐败变质,限制了中国对虾的贮藏运输及加工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中国对虾贮藏方式虽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却会造成中国对虾的营养及风味流失,影响食用价值。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保鲜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以延长其货架期,来满足消费者和加工企业对于中国对虾的各种需要。目前,冰温技术作为第三代低温保鲜技术因具有可行性强及保鲜品质好等优点而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已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保鲜过程中。壳聚糖涂膜保鲜作为一种无毒且有效的新型保鲜技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对于其保鲜研究主要集中于鱼类产品及特定鱼种中,缺乏对甲壳类水产品的研究,且两种保鲜技术相结合对甲壳类水产品贮藏品质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以中国对虾为原料,研究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从蛋白变性与降解、气味滋味变化等方面初步探讨该技术对中国对虾品质保持的内在原因,旨在为中国对虾及甲壳类水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温度测量探针确定中国对虾的冰点温度,通过监测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比较了冰温与冷藏条件下中国对虾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冰点温度约为(-2.2±0.1)℃;冷藏组的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RS)和汁液流失率等指标均高于冰温组;冷藏组感官评分低于冰温组;色差与质构特性(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也展现出不同的变化,冰温组的a*值、b*值和L*值与新鲜样品更为接近,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更好;冷藏组的货架期为5 d-6 d,而冰温组的货架期达到8 d-10 d。冰温组在贮藏中后期出现了感官品质的劣变,说明冰温贮藏技术的保鲜效果仍需进行下一步研究。(2)为了进一步改善中国对虾在冰温条件下的贮藏品质情况,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保鲜技术对中国对虾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到达贮藏末期时,壳聚糖复合涂膜的中国对虾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较空白对照组下降约40%,中国对虾的脂肪氧化得到显着抑制;此外,其样品p H值、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汁液流失率上升均缓慢,色差、感官评价与化学指标变化幅度更小;水分分布与质构特性变化也进一步发现壳聚糖复合涂膜能有效抑制虾体品质劣变。(3)以中国对虾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功能特性、蛋白质变性及降解情况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等为测定指标,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技术对中国对虾质构特性保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为22.35%;蛋白质生化特性分析显示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可以使中国对虾冰温贮藏期内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巯基含量和Ca2+-ATP活性上升速率得以延缓,有效控制蛋白质变性;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壳聚糖复合涂膜可以抑制蛋白质的降解;肌肉组织微观结构(MFI)出现变化,肌节间隙变大,肌肉组织面积的比例减小程度也低于单一涂膜组与空白对照组,表明虾体新鲜度处于较好状态。(4)通过测定中国对虾的风味感官评价及其气味与滋味分析,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技术对中国对虾其保持作用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涂膜的风味感官评分下降速度最慢。电子鼻分析发现,在Loading分析中,传感器R(7)W1W贡献率最大,R(2)W5S次之,而R(9)W2W和R(4)W6S两者贡献率相似。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法(LDA)及雷达图分析表明到达贮藏末期时,壳聚糖复合组的气味特性与新鲜样品最为相似,可以有效维持其固有风味。此外,电子舌结果也显示滋味的变化主要由第一主成分贡献,各组滋味在0 d~4d内变化较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味与咸味出现不同变化趋势。

吴忠红[2](2021)在《基于RNA-seq技术解析NO延缓葡萄果梗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文中研究表明葡萄果梗褐变是造成鲜食葡萄果穗品质下降的第二大重要问题,也是鲜食葡萄贮藏新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改善葡萄采后果梗褐变问题,本文以新疆主栽品种“Thompson Seedless”无核白葡萄为研究试材,通过NO熏蒸技术筛选适宜浓度后,采用RNA-seq技术探索了果梗褐变相关的主要代谢途径、通路及其基因,根据NO响应差异和基因功能验证并确定候选基因,以苯丙烷代谢途径为重点,探讨葡萄果梗褐变发生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旨在为NO在葡萄采后贮藏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主要结果如下:(1)筛选并优化了NO熏蒸浓度。NO气体熏蒸处理具有延缓葡萄果梗褐变、维持葡萄果粒品质的生理作用,但NO浓度低于300μL·L-1发挥作用有限,400μL·L-1~600μL·L-1时抑制果梗褐变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900μL·L-1时反而有伤害作用。分析贮藏效果发现,NO可有效降低葡萄失重率、落粒率、腐烂率,减缓葡萄果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的下降,其中500μL·L-1NO熏蒸浓度显着减缓了葡萄果梗电导率的增加,抑制了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的积累,尤其延缓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降解速度,降低了果梗黄化速度,但对黄酮类含量影响不显着;该浓度的NO处理不仅减少了果梗表面裂纹数量和开裂强度,而且有益于内部细胞排列紧密、骨架完整的形态的保持,从而减轻了局部组织的凹陷程度;减缓了木质部中的无机物的消耗,从而延缓了细胞结构的破坏。组织染色分析发现,NO维持了果梗表皮细胞的体积,减缓了细胞壁增厚和木栓化,抑制了表皮棕色物质的积累。(2)RNA-seq测序表明,贮藏期间的葡萄果梗mRNA的转录变化明显,且NO处理对其影响作用显着。不同贮藏阶段的葡萄果梗共表达基因有12869个,在采收10 d时,上调基因数占总差异基因的72.35%,下调基因数占总差异基因的27.65%。与采收时相比,贮藏10 d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合计有759个,而共有差异基因62个,靠前的32个基因qPCR表达验证显示,有20个基因表达特性突出,其中PAL1,PAL3-5,PPO1-3,POD1,POD4-7和转录因子WRKY53,ERF003,MYB39表达量明显高于PAL2,POD2-3和转录因子b HLH96,ERF095。而NO处理均对上述基因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尤其在冷藏5 d~25 d和货架前两天的作用较为明显。(3)GO、KEGG和蛋白富集表明,苯丙烷代谢途径与葡萄果梗褐变进程关系紧密,主要涉及PAL、PPO和POD家族基因。RNA-seq数据表明,有365个DEGs参与了50个代谢途径,主要分布在代谢过程,占总DEGs的81.10%(296个),而且被DEGs富集的主要途径有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占比为11.82%(35个);其次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占比为9.80%(29个);紧随其后的还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黄酮类合成途径;富集到前2条的DEGs占代谢类总条目的21.62%(42条),成为主要富集方向。另外,排名前三的通路依次为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KO00940)、苯丙氨酸代谢途径(KO00360)和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KO00941)。结合基因功能选则与果梗褐变相关的苯丙烷代谢途径为转录分析重点,候选基因有9个,即VvPPO1-3,VvPAL1-3和VvPOD1-3。(4)相关性分析表明,果梗褐变指数和PPO活性变化与理化品质、候选基因变化特点紧密相关,且不同基因表达特性差异显着。其中褐变指数与酚类含量、POD、VvPAL1和VvPOD3存在显着相关,与失水率、PPO、VvPPO1和VvPOD1存在极显着相关。同时,PPO与VvPOD1呈显着相关,与VvPPO1呈极显着相关。比较发现,普通采后果梗中VvPPO1表达显着高于VvPPO2(7.05倍)和VvPPO3(5.56倍)。VvPAL2显着高于VvPAL1(5.12倍)和VvPAL3(2.13倍)。VvPOD3显着高于VvPOD1(4.35倍)和VvPOD2(21.81倍)。因此,葡萄果梗中VvPPO1、VvPAL2和VvPOD3可能是其家族基因中表达量较高的基因。(5)转录调控研究表明,NO熏蒸处理诱导苯丙烷代谢的调控作用显着。主要体现在500μL·L-1NO延缓了葡萄果梗中水分损失、减少了酚类物质积累、抑制了PPO和PAL活性、诱导了POD活性增加;下调了基因VvPPO1、VvPAL2和VvPAL3的表达,上调了VvPOD3的表达;VvPPO1-3表达谱表明,VvPPO1是一个重要基因,NO处理对VvPPO1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但对VvPPO2和VvPPO3作用不显着。结果表明,VvPPO1在果梗褐变产生和控制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是VvPPO家族中与果梗褐变有关的关键基因。(6)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观察表明,VvPPO1具有酪氨酸结构域,在叶绿体上行驶功能。VvPPO1全长为2010bp,包含2007 bp ORF,编码66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式为C3346H5215N909O987S23,原子总数为10480,分子量为74.71KDa,理论p I为6.64,具有跨膜特性,没有信号肽,半衰期为30 h,定位于叶绿体中;与Vitis vinifera“Shine Muscat”(BAO79387.1)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大于99%;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基因登录号为MN164611。

王小璐[3](2020)在《24-表油菜素内酯对猕猴桃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文中认为猕猴桃果实采收后衰老腐烂较快,低温能延缓该过程,但易诱发冷害,极大地限制了猕猴桃果实采后冷链贮运的发展。本文以‘华优’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24-表油菜素内酯(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为EBR处理在猕猴桃果实保鲜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结果分述如下:(1)研究了不同浓度EBR(0、3、5、8和10μmol L-1)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冷害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过程中,3、5和8μmol L-1 EBR处理均可减缓果实冷害的发生,并以5μmol L-1 EBR处理效果最佳。故选用5μmol L-1 EBR探索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和减缓冷害的作用机理。(2)研究了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EBR处理能保持果实较高的三磷酸腺苷含量和能荷水平,这与其提高了能量代谢相关酶,包括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H+-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有关。EBR促进了果实能量产生与消耗平衡,进而对果实采后冷害的发生表现出缓解效应。(3)研究了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中多胺和NO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EBR处理通过对精氨酸、鸟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及精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一氧化氮合酶、二胺氧化酶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的调控,使果实的NO和多胺含量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从而保护果实免受低温伤害。(4)研究了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中γ-氨基丁酸(GABA)和脯氨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EBR处理激活了谷氨酸脱羧酶、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活性,同时抑制了GABA转氨酶、脯氨酸脱氢酶活性,这使得GABA和脯氨酸的积累增加,从而提高了猕猴桃果实的抗冷性。

闫安[4](2019)在《不同条件对薇菜和蕨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文中指出薇菜和蕨菜两种山野菜由于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口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这两种山野菜采收期短,且极易腐烂,不易贮藏。中国每年向国外出口大量山野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蕨菜贮藏保鲜的研究相对较少,薇菜更是近乎为零,所以对于薇菜和蕨菜的贮藏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薇菜和蕨菜为研究对象,选择适宜的贮藏温度、保鲜剂的添加量以及包装方式进行筛选并复合优化,旨在找出适合薇菜和蕨菜的贮藏方式。主要实验内容及结果如下:(1)将薇菜和蕨菜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贮藏,并定期进行感官评价,测量其失重率、硬度,测定叶绿素、Vc、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POD)活性等指标,根据实验结果对于微冻、冻藏、低温贮藏进行比较筛选。结果表明,微冻及冻藏的贮藏效果均优于低温贮藏,微冻条件下薇菜和蕨菜分别适宜在-6℃、-4℃温度下贮藏,冻藏条件下薇菜和蕨菜分别适宜于-30℃、-25℃温度下贮藏。(2)选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川陈皮素、壳聚糖处理薇菜和蕨菜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及分析验证,得到适宜薇菜的复合保鲜剂配方为茶多酚0.8g/L、川陈皮素2.5 g/L、壳聚糖2 g/L;适宜蕨菜的复合保鲜剂配方为茶多酚0.6 g/L、川陈皮素2 g/L、壳聚糖2 g/L。利用复合保鲜剂保鲜与未添加保鲜剂的薇菜和蕨菜进行对比,复合保鲜剂能够提升感官品质、维持营养物质含量、并降低酶的活性,延长二者的贮藏时间。(3)用真空包装、PE保鲜膜、保鲜纸对于薇菜和蕨菜进行包装并贮藏,期间检测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对于薇菜和蕨菜的感官评价、失重率、硬度、叶绿素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PO活性、POD活性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通过响应面优化选择适宜薇菜和蕨菜的最佳贮藏条件,结果为薇菜的最佳贮藏条件为温度-6℃,保鲜剂为茶多酚0.8 g/L、川陈皮素2.5 g/L、壳聚糖2 g/L,包装方式为真空包装;适宜蕨菜的最佳贮藏条件为温度-4℃,保鲜剂为茶多酚0.6 g/L、川陈皮素2 g/L、壳聚糖2 g/L,包装方式为真空包装。

周沫霖[5](2017)在《低温和二氧化碳胁迫下龙眼γ-氨基丁酸富集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GABA)作为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功能成分,有望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医药工业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含量低、成本高,并且对于植物GABA富集调控机理研究有限,使其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深入研究GABA富集调控机理,并对其在采后加工过程应激反应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低温驯化前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龙眼GABA代谢以及部分贮藏品质的影响,并阐明GABA的富集机理;然后从龙眼GABA富集的唯二代谢途径(GABA支路、多胺降解途径)入手,以GABA及其前体、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为指标,并以两条代谢途径的相关限速酶、合成酶、分解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为依据,重点研究CO2胁迫和低温胁迫对龙眼GABA富集的影响,并阐明调控机制;最后研究自发气调对龙眼GABA代谢的影响,以GABA富集最主要路径GABA支路为立足点,通过研究关键代谢产物和限速酶活力的动态变化,探讨自发气调富集龙眼GABA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能够使龙眼GABA含量显着增加,并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其GABA含量较未低温处理的龙眼增加了2.32倍,并高于冰温贮藏和4°C冷藏的处理。GABA含量与谷氨酸脱羧酶(GAD)酶活力呈强正相关、与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酶活力变化趋势总体上呈相反趋势,说明龙眼GABA富集主要由GAD酶活力上升和GABA-T酶活力下降所引起,这从机理上初步解释了龙眼GABA富集的原因。同时,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对于维持龙眼果肉可溶性蛋白含量、延缓果肉软化过程、保持果皮果肉色差、减缓感官品质下降均显着优于冰温贮藏和4°C冷藏。(2)低温胁迫能够促进龙眼GABA代谢中的GABA支路富集GABA,而高强度的CO2胁迫(10%CO2)能够使龙眼GABA含量暂时性的大量增加,且CO2胁迫强度与龙眼GABA富集量具有一致性。相较于低强度CO2胁迫,将龙眼置于高强度CO2胁迫环境时,特别是在其贮藏期的前6 d,龙眼的GAD酶活力更高,但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强度CO2胁迫下的GAD酶活力并没有显着差异,而GABA-T酶活力与气调处理并没有相关性,这表明CO2浓度可能并不影响龙眼GABA-T酶活力。龙眼GABA支路中GABA的富集是由于GAD酶活力提高而催化生产出更多的GABA,而不是依靠降低GABA-T酶活力来减少GABA的降解。中等强度的CO2胁迫(5%CO2)对于维持龙眼果肉硬度、保持果皮果肉色泽、延缓感官品质下降的效果最好,而高强度的CO2胁迫可能引起龙眼的CO2伤害,进而加速果肉软化、果皮褐变、感官品质下降,影响龙眼的商品价值。该研究阐明了高浓度CO2胁迫促进龙眼GABA支路富集GABA的机理,并证明了采后冰水预冷对GABA支路富集GABA的可行性。(3)多胺降解途径对龙眼GABA富集的贡献率为20%25%,因此,即使低温胁迫能够抑制多胺降解途径富集GABA,但由于增强了GABA支路富集GABA的能力,低温胁迫依然能够富集龙眼GABA。CO2浓度越高,二胺氧化酶(DAO)、多胺氧化酶(PAO)、氨基醛脱氢酶(AMADH)酶活力及其基因表达量越低,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越高;随着处理时间延长,DAO、PAO、AMADH酶活力及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Put、Spd、Spm含量先增大后减小。CO2浓度上升使DAO、AMADH酶活力下降,导致Put、Spd转化为GABA的能力减弱;随着处理时间延长,DAO、AMADH酶活力先上升后下降,使Put、Spd转化为GABA的能力先增强后减弱。高强度的CO2胁迫能够抑制DAO、PAO、AMADH的酶活力,并降低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而使得多胺降解途径富集GABA的能力减弱。该研究阐明了高浓度CO2胁迫抑制龙眼多胺降解途径富集GABA的机理,并确定了GABA支路和多胺降解途径对龙眼GABA富集的贡献率。(4)0.03 mm聚乙烯袋包装的龙眼4°C下自发气调贮藏能够形成高CO2低O2的气调环境,4°C下CO2浓度最高为5.4%、O2浓度最低为13.9%。不论自发气调贮藏还是空气对照组,龙眼GAD酶活力均呈下降趋势,但自发气调贮藏的延缓下降效果优于空气对照组。在整个贮藏期内,所有实验组的GABA-T酶活力均呈波动状态,这可能与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有关。该自发气调贮藏能够延缓龙眼GABA含量的下降,保持龙眼果皮的色泽,但对龙眼可溶性蛋白含量、果肉硬度、果肉色泽并没有显着影响。该研究为龙眼自发气调技术的应用提供新的参数,为富含GABA的龙眼生产提供一条新思路。

单婷婷,林育钊,林毅雄,孙钧政,林艺芬,林河通[6](2017)在《龙眼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龙眼是我国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龙眼果实一般成熟于高温、高湿的夏季,采后贮藏期间易发生品质劣变、腐烂,严重制约了采后贮藏保鲜。就物理保鲜技术(如低温、气调、热处理和辐照)、化学保鲜技术(如有机酸、磷脂酶D抑制剂、外源ATP和涂膜)和生物保鲜技术的国内外龙眼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保持龙眼果实采后品质、延长保鲜期提供参考。

伍志权,李唯正,何鑫平,方孝贤,陈汉明[7](2017)在《荔枝速冻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荔枝原产于中国,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与香蕉、菠萝、龙眼并称为南国"四大品果"。荔枝的采收期短、采后易褐变腐败、不耐贮藏等特点,严重制约中国荔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简要介绍中国荔枝产业的发展现状,综述近年来关于荔枝速冻保鲜技术在原材料的选择,预处理、冻结、冻藏及解冻等各工艺环节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并指出液浸速冻是目前该领域较为可行的保鲜技术;最后,展望了速冻荔枝的发展前景。

杨光,王丹丹,李琴,贺亮,杨波,汪奎宏[8](2017)在《不同贮藏温度对雷竹笋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冻结点和含水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关系确定雷竹笋的冻结点。以常温(25℃)为对照组,研究冷藏(4℃)、微冻(-3℃)、冻藏(-18℃)不同贮藏温度对雷竹笋贮藏时间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对失重率、色差、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粗纤维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温度对其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竹笋在常温和冷藏条件下贮藏时间分别为6 d、18 d,微冻和冻藏条件下为30 d。冷冻贮藏的表皮粗糙度(Ra=30.683,Rq=40.892)高于微冻贮藏(Ra=14.516,Rq=18.517)。因此,从品质和经济效益考虑,微冻贮藏既能较好地保持雷竹笋原有风味,又能延长贮藏时间,节约成本。

李敏[9](2017)在《不同贮藏保鲜方式对树莓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由于树莓果皮极薄,组织娇嫩,结构易碎且呼吸速率高故是一种极易腐败的农产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浸染而腐烂变质。因而树莓果实贮藏保鲜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研究拟采用冻藏、涂膜保鲜和气调保鲜三种贮藏保鲜方法,研究三种贮藏保鲜方法下树莓果实品质变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期得到长期冻藏树莓的品质变化规律和短期贮藏保鲜方法的优化,为工业化树莓贮藏保鲜提供一定参考。方法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4个品种树莓在冻藏过程中多酚类物质、花色苷、维生素C的含量等理化指标及影响其发生软化变质的酶的活性。2、以壳聚糖为基质,添加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复合涂膜,测定其感官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在树莓的贮藏保鲜期间的变化规律。3、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选择相对湿度、O2体积分数、CO2体积分数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为考察对象,以腐烂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气调贮藏保鲜树莓条件。结果1、4个品种树莓在冻藏过程中,-18℃件下冻藏3个月的树莓与新鲜树莓相比,各项营养指标及酶活性变化不大。树莓冻藏12个月,其总酚的含量变化不显着,只有其中鞣花酸含量降低。在冻藏期间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持续降低,MDA含量不断增长,花色苷含量在冻藏前三个月上升,随后逐渐下降。树莓中PPO、POD、果胶酶、纤维素酶活性均在冻藏12个月内逐渐升高随后降低。冻藏至18个月时,树莓已无食用价值。2、壳聚糖与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处理对采后树莓果实生理、营养指标及相关酶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复合涂膜处理后降低了树莓果实贮藏期间的腐烂指数,同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未涂膜组及仅用壳聚糖涂膜组。复合涂膜处理明显提高了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同时抑制了MDA含量的增加,增强了SOD、PPO、POD的活性,提高了果实抗氧化能力。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涂膜处理,6组试验中,以1%的壳聚糖与0.030%的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处理对树莓果实品质的保鲜效果最好,对保持果实品质、延长货架期有明显效果。3、气调贮藏保鲜处理能明显抑制采后树莓果实的腐烂指数,保持果实品质,延长保鲜期,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出气调贮藏保鲜树莓的最佳条件,即相对湿度81.62%、CO2体积分数23.36%、O2体积分数6.51%。在此条件下,树莓贮藏9d时腐烂指数最低,为20.51%。气调贮藏能够有效的抑制树莓中PPO、POD及MDA的活性,对延长树莓的保鲜期有明显效果。结论1、研究表明4个品种树莓在冻藏过程中,-18℃件下冻藏3个月的树莓与新鲜树莓相比,各项营养指标及酶活性变化不大。树莓冻藏12个月,其总酚含量变化不显着,只有其中鞣花酸含量降低。在冻藏期间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持续降低,MDA含量不断增长,花色苷含量在冻藏前三个月上升,随后逐渐下降。树莓中PPO、POD、果胶酶、纤维素酶活性均在冻藏12个月内逐渐升高随后降低。2、研究发现壳聚糖与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处理对采后树莓果实品质影响显着。以1%壳聚糖与0.030%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处理对树莓果实品质的保鲜效果最好。3、研究表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出气调贮藏保鲜树莓的最佳条件,即相对湿度81.62%、CO2体积分数23.36%、O2体积分数6.51%。在此条件下,树莓贮藏9d时腐烂指数最低,为20.51%,同时气调贮藏能够有效抑制树莓中PPO、POD、MDA活性的增长。

齐沙沙,侯成杰,张长峰,张玉华,郭风军[10](2014)在《微冻技术在农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文章对微冻技术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微冻技术在水产品、肉制品、果蔬三大类农产品贮藏保鲜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微冻技术与生物保鲜剂、气调结合保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微冻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二、龙眼果实冷藏和冻藏保鲜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眼果实冷藏和冻藏保鲜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中国对虾概述
        1.1.1 生产现状及营养价值
        1.1.2 中国对虾腐败机理
    1.2 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低温保鲜技术
        1.2.2 气调保鲜技术
        1.2.3 辐照保鲜技术
        1.2.4 超高压保鲜技术
        1.2.5 化学保鲜技术
        1.2.6 生物保鲜技术
        1.2.7 联合保鲜技术
    1.3 冰温保鲜技术
        1.3.1 冰温保鲜技术的概述及保鲜机理
        1.3.2 冰温保鲜技术的优越性
        1.3.3 冰温保鲜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研究进展
    1.4 主要生物保鲜剂概述
        1.4.1 壳聚糖概述
        1.4.2 ε-聚赖氨酸概述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贮藏温度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和试剂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2.2.2 冰点测定
        2.2.3 微生物评价指标
        2.2.4 化学评价指标
        2.2.5 物理评价指标
        2.2.6 感官评价
        2.2.7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冰点温度测定
        2.3.2 微生物评价
        2.3.3 化学评价
        2.3.4 物理评价
        2.3.5 感官评价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贮藏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生物保鲜剂的制备及样品处理
        3.2.2 微生物评价指标
        3.2.3 化学评价指标
        3.2.4 物理评价指标
        3.2.5 感官评价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微生物评价
        3.3.2 化学评价
        3.3.3 物理评价
        3.3.4 感官评价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蛋白质生化特性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中国对虾样品处理
        4.2.2 中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测定
        4.2.3 肌动球蛋白提取
        4.2.4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测定
        4.2.5 巯基含量测定
        4.2.6 Ca~(2+)-ATPase活性测定
        4.2.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4.2.8 微观结构的测定
        4.2.9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中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
        4.3.2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变化
        4.3.3 巯基含量变化
        4.3.4 Ca~(2+)-ATPase活性变化
        4.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4.3.6 微观组织结构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贮藏期间气味及滋味的影响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生物保鲜膜的制备及样品处理
        5.2.2 气味轮廓测定
        5.2.3 滋味轮廓测定
        5.2.4 感官评价
        5.2.5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气味轮廓图分析
        5.3.2 滋味轮廓图分析
        5.3.3 感官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基于RNA-seq技术解析NO延缓葡萄果梗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保鲜研究现状
    1.2 葡萄果梗保鲜研究现状
        1.2.1 测量果梗褐变的方法研究
        1.2.2 SO_2对葡萄采后贮运期间果梗褐变的影响研究
        1.2.3 冷藏包装技术
        1.2.4 SO_2替代技术
        1.2.5 分子调控技术
    1.3 NO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现状
        1.3.1 NO保鲜应用特点
        1.3.2 NO延缓果蔬呼吸作用的研究
        1.3.3 NO对果蔬的保绿防褐调节
        1.3.4 NO对果蔬衰老进程的调控
    1.4 RNA-seq技术在果蔬采后领域的应用
        1.4.1 RNA-seq技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
        1.4.2 RNA-seq技术在葡萄保鲜方面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NO延缓葡萄果梗褐变的熏蒸浓度筛选与优化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NO熏蒸浓度广谱筛选
        2.4.2 NO熏蒸浓度实效性优化
        2.4.3 NO对葡萄采后果梗褐变指数的影响
        2.4.4 NO对葡萄采后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4.5 NO对葡萄采后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4.6 NO对葡萄采后贮藏期间硬度的影响
        2.4.7 NO对葡萄采后失重率的影响
        2.4.8 NO对葡萄采后落粒率的影响
        2.4.9 NO对葡萄采后腐烂率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适宜NO浓度对葡萄果梗色泽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处理
        3.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3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果穗失重率变化
        3.4.2 果梗电导率变化
        3.4.3 叶绿素含量变化
        3.4.4 花青素含量变化
        3.4.5 类黄酮含量变化
        3.4.6 果梗表皮微观结构变化
        3.4.7 果梗组织内部微观结构变化
        3.4.8 果梗细胞组织特性变化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NA-seq技术分析葡萄果梗褐变相关途径及其NO响应
    4.1 样品处理与取样
        4.1.1 实验材料
        4.1.2 样品处理
        4.1.3 测序样品与要求
    4.2 分析方法
        4.2.1 RNA-seq测序流程
        4.2.2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4.2.3 RNA-seq数据与分析
        4.2.4 褐变相关候选差异基因验证
    4.3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贮藏阶段果梗测序样品的质量
        4.4.2 不同贮藏阶段果梗RNA-Seq文库质量
        4.4.3 不同果梗样品集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析
        4.4.4 差异基因维恩图分析
        4.4.5 褐变相关差异基因筛选与表达验证
        4.4.6 差异基因GO富集、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4.4.7 苯丙烷代谢途径参与果梗褐变代谢的差异基因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O调控葡萄果梗褐变相关苯丙烷代谢的转录研究
    5.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5.2 实验方法
        5.2.1 样品处理
        5.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5.3 数据统计分析
    5.4 结果和分析
        5.4.1 NO处理对鲜食葡萄果梗品质的影响
        5.4.2 NO 处理对果梗褐变的影响
        5.4.3 NO处理对褐变过程中总酚与含水的影响
        5.4.4 NO处理对褐变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5.4.5 RNA提取与qPCR扩增
        5.4.6 qPCR扩增过程分析
        5.4.7 NO处理对褐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影响
        5.4.8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葡萄果梗VvPPO1 基因的克隆、序列特性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6.1 材料、试剂与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试剂
        6.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6.2 实验方法
        6.2.1 RNA 的分离和cDNA 的合成
        6.2.2 VvPPO1 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
        6.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6.2.4 植物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
        6.2.5 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表皮细胞实验步骤
        6.2.6 转基因烟草的PCR检测
    6.3 转基因烟草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6.4 结果和分析
        6.4.1 VvPPO1 基因的分离与分子克隆
        6.4.2 VvPPO1 生物信息学分析
        6.4.3 VvPPO1 c DNA全长克隆与进化树构建
        6.4.4 氨基酸疏水性与三维结构
        6.4.5 多序列比对分析
        6.4.6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PCR检测
        6.4.7 VvPPO1 亚细胞定位分析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论文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排序)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表

(3)24-表油菜素内酯对猕猴桃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采后果蔬的冷害现象
    1.2 冷害发生机理
        1.2.1 细胞膜脂相变与冷害
        1.2.2 ROS代谢与冷害
        1.2.3 能量代谢与冷害
        1.2.4 多胺和NO代谢与冷害
        1.2.5 GABA和脯氨酸代谢与冷害
    1.3 冷害的控制措施
        1.3.1 热处理
        1.3.2 变温处理
        1.3.3 气调处理
        1.3.4 化学处理
        1.3.5 猕猴桃果实冷害的控制措施
    1.4 24-表油菜素内酯在果蔬类产品上的应用
        1.4.1 24-表油菜素内酯概述
        1.4.2 EBR在果蔬类产品上的应用
        1.4.3 EBR对果蔬贮藏过程中冷害的调控作用
    1.5 研究背景和内容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浓度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猕猴桃果实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的测定
        2.3.2 猕猴桃果实冷藏品质的测定
        2.3.3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浓度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的影响
        2.4.2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能量代谢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ATP、APD、单磷酸腺苷含量及能荷的测定
        3.3.2 粗线粒体提取
        3.3.3 SDH和 CCO活性的测定
        3.3.4 H~+-ATP和 Ca~(2+)-ATP活性的测定
        3.3.5 电导率、MDA和 ROS含量的测定
        3.3.6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EBR 处理对猕猴桃果实 ATP、ADP、AMP 含量及能荷的影响
        3.4.2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SDH和 CCO活性的影响
        3.4.3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H~+-ATP和 Ca~(2+)-ATP活性的影响
        3.4.4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电导率、MDA和 ROS含量的影响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EBR 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多胺和 NO 代谢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精氨酸、鸟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测定
        4.3.2 精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测定
        4.3.3 多胺和NO含量的测定
        4.3.4 二胺氧化酶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4.3.5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精氨酸、鸟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4.4.2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ADC、ODC和 NOS活性的影响
        4.4.3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多胺和NO含量的影响
        4.4.4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DAO和 PAO活性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GABA和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GABA含量的测定
        5.3.2 GAD和 GABA-T活性的测定
        5.3.3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5.3.4 △1-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5.3.5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GABA含量的影响
        5.4.2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GAD和 GABA-T活性的影响
        5.4.3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5.4.4 EBR处理对猕猴桃果实P5CS和PDH活性的影响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不同条件对薇菜和蕨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薇菜和蕨菜简介
        1.1.1 薇菜和蕨菜的生长及分布
        1.1.2 薇菜和蕨菜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1.1.3 薇菜和蕨菜的研究现状
    1.2 不同条件对果蔬贮藏的影响
        1.2.1 温度对果蔬贮藏的影响
        1.2.2 保鲜剂对果蔬贮藏的影响
        1.2.3 包装方式对果蔬贮藏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实验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原料预处理
        2.2.2 不同温度对薇菜和蕨菜的处理
        2.2.3 不同保鲜剂对薇菜和蕨菜的处理
        2.2.4 不同包装对薇菜和蕨菜的处理
        2.2.5 响应面试验
        2.2.6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7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温度对薇菜和蕨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3.1.1 微冻对薇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3.1.2 冻藏对薇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3.1.3 微冻对蕨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3.1.4 冻藏对蕨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3.2 保鲜剂对薇菜和蕨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3.2.1 薇菜保鲜剂单因素实验
        3.2.2 薇菜保鲜剂正交试验
        3.2.3 复合保鲜剂对薇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3.2.4 蕨菜保鲜剂单因素实验
        3.2.5 蕨菜保鲜剂正交试验
        3.2.6 复合保鲜剂对蕨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包装方式对薇菜和蕨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3.3.1 不同包装方式对薇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3.3.2 不同包装方式对蕨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3.4 响应面试验结果
        3.4.1 薇菜贮藏试验结果及分析
        3.4.2 薇菜贮藏最佳条件及验证试验
        3.4.3 蕨菜贮藏试验结果及分析
        3.4.4 蕨菜贮藏最佳条件及验证试验
4 讨论
    4.1 微冻和冻藏对于薇菜和蕨菜的保鲜效果影响
    4.2 保鲜剂对于薇菜和蕨菜的保鲜效果影响
    4.3 不同包装对于薇菜和蕨菜的保鲜效果影响
    4.4 响应面优化薇菜和蕨菜保鲜效果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低温和二氧化碳胁迫下龙眼γ-氨基丁酸富集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GABA的结构与性质
        1.1.2 GABA的生理功能
        1.1.3 GABA的制备及应用
        1.1.4 高等植物中GABA的代谢途径
        1.1.5 植物富集GABA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1.1.6 龙眼富集GABA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1.3.1 技术路线图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低温驯化冰温贮藏对龙眼 γ-氨基丁酸代谢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设计与处理
        2.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龙眼果肉的冰点
        2.3.2 不同低温贮藏对GABA含量的影响
        2.3.3 不同低温贮藏对GAD、GABA-T酶活力的影响
        2.3.4 不同低温贮藏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3.5 不同低温贮藏对果肉硬度的影响
        2.3.6 不同低温贮藏对果皮和果肉颜色的影响
        2.3.7 不同低温贮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低温和二氧化碳胁迫下,γ-氨基丁酸支路对龙眼 γ-氨基丁酸代谢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设计与处理
        3.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冰水预冷对GABA支路的影响
        3.3.2 二氧化碳胁迫对GABA含量的影响
        3.3.3 二氧化碳胁迫对GABA支路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3.3.4 二氧化碳胁迫对果肉硬度的影响
        3.3.5 二氧化碳胁迫对果皮和果肉颜色的影响
        3.3.6 二氧化碳胁迫对龙眼感官品质的影响
        3.3.7 二氧化碳胁迫对GABA支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低温和二氧化碳胁迫下,多胺降解途径对龙眼 γ-氨基丁酸代谢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设计与处理
        4.2.3.1 多胺降解途径对龙眼GABA富集的贡献率
        4.2.3.2 低温胁迫对龙眼多胺降解途径富集GABA的影响
        4.2.3.3 二氧化碳胁迫对龙眼多胺降解途径富集GABA的影响
        4.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4.2.4.1 GABA含量测定
        4.2.4.2 多胺含量测定
        4.2.4.3 DAO、PAO酶活力测定
        4.2.4.4 AMADH酶活力测定
        4.2.4.5 GAD酶活力测定
        4.2.4.6 DAO、PAO、AMADH基因表达测定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多胺降解途径对龙眼GABA富集的贡献率
        4.3.2 低温胁迫对多胺及其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4.3.3 二氧化碳胁迫对多胺及其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4.3.4 二氧化碳胁迫对多胺降解途径富集GABA的影响
        4.3.5 二氧化碳胁迫对多胺降解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自发气调对龙眼 γ-氨基丁酸代谢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设计与处理
        5.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5.2.4.1 保鲜袋内O_2、CO_2含量的测定
        5.2.4.2 GABA含量测定
        5.2.4.3 GAD、GABA-T酶活力测定
        5.2.4.4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5.2.4.5 质构分析
        5.2.4.6 色差分析
        5.2.5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自发气调包装内气体成分的变化
        5.3.2 自发气调对GABA含量的影响
        5.3.3 自发气调对GAD、GABA-T酶活力的影响
        5.3.4 自发气调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5.3.5 自发气调对果肉硬度的影响
        5.3.6 自发气调对果皮和果肉颜色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附录 2 龙眼‘储良’、‘石硖’采摘时 L-谷氨酸含量(HPLC 法)

(6)龙眼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物理保鲜技术
    1.1 低温贮藏
    1.2 气调贮藏
    1.3 热处理
    1.4 辐照保鲜
2 化学保鲜技术
    2.1 有机酸处理
    2.2 磷脂酶D抑制剂处理
    2.3 外源ATP处理
    2.4 涂膜处理
    2.5 其他化学保鲜技术
3 生物保鲜技术
4 小结与展望

(7)荔枝速冻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现状
2 荔枝速冻适应性研究进展
3 荔枝速冻预处理研究进展
4 荔枝冻结工艺研究进展
    4.1 荔枝速冻参数研究进展
    4.2 荔枝速冻的低温断裂
    4.3 荔枝速冻方法研究进展
        4.3.1 空气冻结法
        4.3.2 冷冻剂冻结法
    4.4 荔枝冻藏工艺研究进展
5 荔枝解冻工艺研究进展
6 总结与展望

(8)不同贮藏温度对雷竹笋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雷竹笋样品处理
        1.3.2 竹笋冻结点温度测定
        1.3.3 可溶性固形含量的测定
        1.3.4 失重率测定
        1.3.5 色差
        1.3.6 可溶性蛋白质、POD和PAL的测定
        1.3.7 粗纤维的测定
        1.3.8 木质素的测定
        1.3.9 原子力显微镜 (AFM) 表皮粗糙度的测定和分析
        1.3.1 0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雷竹笋的冻结点
    1.2不同贮藏条件下雷竹笋失重率的变化
    2.3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雷竹笋色差的变化
    2.4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雷竹笋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2.5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雷竹笋PAL活性的变化
    2.6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雷竹笋POD活性的变化
    2.7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雷竹笋粗纤维含量的变化
    1.8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雷竹笋木质素含量的变化
    1.9 AFM的微观结构分析
3 结论

(9)不同贮藏保鲜方式对树莓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一)冻藏对树莓保鲜效果的的影响
        1、花色苷含量测定
        2、维生素C含量测定
        3、酚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4、生理指标及相关酶活性测定
        (二)壳聚糖与那他霉素复合涂膜对树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1、树莓样品采集
        2、涂膜溶液配制方法
        3、营养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三)气调保鲜对树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1、树莓样品采集
        2、腐烂指数测定
        3、单因素实验
        4、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
        5、气调贮藏对树莓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四)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
    (一)冻藏对树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1、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2、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3、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4、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5、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
        6、PPO与POD活性变化
        7、纤维素酶与果胶酶活性的变化
    (二)壳聚糖与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对树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1、感官品质的变化
        2、腐烂指数的变化
        3、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4、总酚含量的变化
        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6、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7、SOD含量的变化
        8、MDA含量的变化
        9、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
        10、PPO活性的变化
        11、POD活性的变化
    (三)气调保鲜对树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1、单因素试验
        2、响应面实验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二、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10)微冻技术在农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冻技术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1.1 微冻技术在鱼类保鲜中的应用
    1.2 微冻技术在其它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2 微冻技术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3 微冻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4 微冻结合其它保鲜技术的研究
    4.1 微冻与生物保鲜剂结合
    4.2 微冻与气调技术结合
5 微冻保鲜存在的问题
6 展望

四、龙眼果实冷藏和冻藏保鲜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D]. 郭芳.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RNA-seq技术解析NO延缓葡萄果梗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D]. 吴忠红. 石河子大学, 2021
  • [3]24-表油菜素内酯对猕猴桃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D]. 王小璐. 西北大学, 2020(02)
  • [4]不同条件对薇菜和蕨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D]. 闫安.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5]低温和二氧化碳胁迫下龙眼γ-氨基丁酸富集与机理研究[D]. 周沫霖.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龙眼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单婷婷,林育钊,林毅雄,孙钧政,林艺芬,林河通.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7(02)
  • [7]荔枝速冻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伍志权,李唯正,何鑫平,方孝贤,陈汉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09)
  • [8]不同贮藏温度对雷竹笋品质的影响[J]. 杨光,王丹丹,李琴,贺亮,杨波,汪奎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5)
  • [9]不同贮藏保鲜方式对树莓果实品质的影响[D]. 李敏. 锦州医科大学, 2017(10)
  • [10]微冻技术在农产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J]. 齐沙沙,侯成杰,张长峰,张玉华,郭风军. 中国果菜, 2014(08)

标签:;  ;  ;  ;  ;  

龙眼果实冷藏冷冻保鲜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