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一、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月[1](2021)在《PEM电解水制氢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形式,可以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帮助实现两碳目标。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技术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结构紧凑、制氢效率高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一种电解水制氢技术。本文开展小型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设计研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通过对PEM电解水制氢原理的分析,对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阳极侧电解催化反应、氢离子膜传递反应、阴极侧催化反应机理。对膜电极进行了表观形态分析,通过酸洗水浴可有效提高膜电极应用性能,催化剂沉积、附着在膜表观孔隙和凹陷内,利于氢离子传输。质子交换膜的溶胀率与吸水率呈正相关关系,随水温增高而增大。设计制作了PEM电解水制氢小型实验系统,对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稀硫酸溶液电解能效值高于纯水,一定浓度氢离子的添加有利于电解制氢;0.25%的稀硫酸溶液电解能效值最优;稀硫酸溶液在40℃左右电解能效值最好,纯水在35℃左右电解能效值最好;在对扩散层碳纸、碳布、西格里表观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种类扩散层对制氢的影响,结果显示选用西格里更佳;通过对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膜电极使用寿命的实验分析,随着电解时长增大,制氢量还能保持,但是制氢能效值略有降低。在单电解池研究的基础上,研发设计一种新型并联一体式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对其和单电解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制氢量和制氢能效值进行对比,分析单极性电解池组对制氢效果的影响。

谢佳明[2](2021)在《超高频、低延时、大功率IGBT驱动模块》文中指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功率开关器件兼具双极结型晶体管(BJT)及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特性,使其具有较高输入阻抗,较低导通阻抗,同时具备较好的高频开关特性,适用于高压大电流的工作状态,目前在交流电机、开关电源、高铁、新能源汽车及照明等电路中运用广泛。目前IGBT主流工作频率为几十k Hz,极少存在1MHz。但是IGBT运用场合不断朝着电压等级更高、功率更大、频率更高的目标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从IGBT本身出发,通过新材料应用及新技术更新迭代,增大IGBT耐压等级、功率等级和减小其等效输入电容大小,但限于硅基材料的物理极限,创新成果缓慢。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设计一款合适的IGBT驱动模块,使其拥有强大的驱动能力及抗干扰性,驱动IGBT在超高频、大功率工作状态下稳定工作,因此设计一款优秀的驱动模块是目前使IGBT工作频率达1MHz最为可行的方法。本文设计了一款超高频、低延时、大功率IGBT驱动模块。将外接输入信号通过数字隔离器SI8621BC进行波形的整形及隔离,由SI8621BC输出的信号输入至优化后的不对称式图腾柱电路,对信号进行电平位移及功率放大,提升驱动能力及减小延时,将此驱动信号通过优化的驱动回路参数,减小IGBT关断瞬间驱动波形的振荡,最后再传输至IGBT的栅极端,由此控制IGBT的工作状态。同时对驱动模块的电源系统进行合理的电源滤波处理,提高电源完整性,通过PCB多层板的合理布局优化模块整体电磁兼容特性,使模块的抗干扰能力得以提升,提高IGBT的使用安全性。利用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优化的不对称式图腾柱电路对信号电平位移及功率放大,以及优化的驱动回路参数对提高驱动功率和减小IGBT关断瞬间驱动波形振荡的可行性。在实测中利用本文所设计的驱动模块驱动FS75R12KT3模块中IGBT单管,主电路负载采用0.25Ω大功率电阻,驱动模块在外接一路市电电源(220V,50Hz),以及一路+5V电源情况下,实测得驱动模块性能指标为:模块输入信号为0V~5V的方波,模块输出0V~12V的方波驱动信号,当IGBT主电路输入功率达500W时,IGBT的开通波形上升沿时间约为56ns,关断波形下降沿时间约为100ns,驱动频率高达1MHz,且驱动信号从数字隔离器传输至IGBT输入端延时为10ns,驱动模块及IGBT主电路长期稳定工作。

李星橙[3](2021)在《水下穿越超深管线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下管线系统日益庞大,针对输油输气管线往往需要通过大江大河的情况,在管线工程中一般采用跨越和穿越两种施工方式。穿越方式是让管线从河床下方的岩石层通过,河床下方管线相较陆地下方的管线所处的自然环境更加复杂,管线更易出现安全隐患,随着河水对河床的冲刷以及河床地质结构的不断变化,管线可能存在露出河床,与河水发生直接接触的情况,造成管线的腐蚀和破损,最终导致油气泄露情况的发生。故水下穿越管线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检测,通过探明管线在河床下方的具体位置,明确管线和河床的实际距离,以便在油气泄露发生前,对水下管线进行维护,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文介绍水下穿越管线向外辐射电磁场的规律,说明利用直接电磁感应法进行管线检测的原理,同时给出具体的电路实现方案,设计制作水下穿越管线检测电路,完成对水下超深管线检测设备的研究与研制,同时介绍电路中MCU的程序控制思路。本课题以必要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对于关键模块辅以相应电路的仿真,最终制作电路实物以实现具体的功能。课题的设计难点在于需要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实现对大动态范围微弱小信号的有效采集与提取,提升电路的信噪比与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文中先给出系统的整体框图、发射系统电路框图和接收系统电路框体,分系统、分小节详细描述每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及详细设计实现方法,同时给出电路设计原理图、仿真结果及电路实物图。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电磁感应法对管线的埋深进行精确测量,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及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接收机系统采用数字相敏检波设计,控制芯片采用MSP430+FPGA的多核结构。本文以小节为单位,给出MSP430的程序设计流程图和相应的控制思路,后续简要介绍了FPGA实现数字相敏检波的方法。文末通过对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各关键模块的测试,确保各模块功能的正常实现,同时搭建模拟测试环境,完成对系统联调的测试,最后进行实地测试。通过实地对两条河流穿越段管线的实际检测,检测结果与ONEPASS进行对比,最终的测试结果表明:整个系统能够实现对埋深40米内管线的检测,检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仪器性能稳定可靠,各项功能能够实现,本课题设计和研制的检测系统能够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刘行博[4](2021)在《一种宽输入半桥栅极驱动PWM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控制器作为电子产品的电源管理模块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电子产品的连续使用时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控制器型电源管理芯片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效率高等优点,但传统的非对称半桥转换器的应用受限,其输入电压范围一般不宜过大,如何提高芯片的工作电压范围成为电源管理芯片的研究重点。此外,内部集成半桥栅极驱动的控制器提供两个驱动信号,可以减少半桥变换器电路中IC的数量,进而降低成本。本文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提出一种宽输入半桥栅极驱动的PWM控制器结构。宽输入旨在对高输入电压源或会发生高电压瞬变的输入电源进行电压调节,从而更大限度地减少对外部浪涌抑制元件的需求。文章首先基于研究背景以及PWM控制器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对本文设计的意义进行系统阐述,其次阐述开关电源的基本理论知识,接下来阐述控制器组成部分的电路原理和设计参数。基准模块、宽输入启动调节模块、驱动模块及欠压/过压保护电路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包括软启动模块、重启定时模块、过温保护模块等。基于不同子模块所涉及原理的分析进行电路设计,最后通过搭建外围电路对控制器进行芯片级的仿真验证。宽输入表明控制器需要承受较高的输入电压,电路中的预降压处理实现这一要求,具有高压特性的功率器件同时承担耐高压和提供大电流的作用。论文设计基于0.25μm BCD工艺,通过Cadence搭建子模块电路仿真验证。通过仿真验证设计参数,其中对关键电气特性参数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工艺角下的组合仿真,确保极限情况下电路系统能正常工作。宽输入启动调节模块输出电压7.6V,最小带载电流为25m A。带隙基准电压为1.25V,温漂参数为30ppm/℃,驱动电路产生的栅极控制信号最大为2A。子模块验证后搭建外围电路对控制器进行系统仿真,控制器的应用输入电压范围为14V~85V,输出电压稳定在3.24V左右,在不同输入电压下效率达80%以上,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潘爽[5](2021)在《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电源设计繁杂的问题并更好地满足对直流电源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直流可调稳压电源设计方案。本文从该电源的电路原理图出发,分别对电路结构中的变压器降压、单相桥式整流、大电容滤波、LM317稳压的基本原理加以阐述,并结合客观情况给出了电路元件的选择。同时使用软件Multisim进行仿真测试,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电源的实物搭建与研究。测试结果与常规直流稳压产品参数对比,其调压范围相对较小,输出电压稳定,且所用电路结构和元器件价格低,电源制作成本较低,满足各类小功率电路的供电需求,实现了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性能要求。

王文仪[6](2020)在《因材施教下的层次化教学设计——以“直流稳压电源”实训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层次化教学理论基础和客观现实基础,以直流稳压电源实训项目内容难易程度层次化设计为例,阐述层次化教学设计过程及"因材施教"的实施办法,并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究,为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谭哲宇[7](2020)在《可编程电源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众所周知,电源在电子设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种设备地使用都离不开电源的正常工作和运行。本文针对传统开关电源只能通过按键或者旋钮调整电压值,并且仅能显示当前时刻电压值,无法反映电源电压变化趋势的问题,目标设计出一款可编程电源,能够通过软件控制电源的输出,实现指定的目标波形电压值输出功能。文章首先介绍了可编程电源的概念和组成,调研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系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了需要实现的可编程电源的总体方案。其次,完成了电源的硬件的设计,选择了电源的拓扑结构和开关管的控制方式,设计了输入整流滤波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逆变电路和电源的控制电路,使用Saber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然后,根据软件总体方案,实现可编程电源软件的数据设置、数据监视记录、波形显示、按键锁定和指定波形输出功能,在Visual Studio的编程平台下,通过MFC用户界面设计工具,设计了简单明了的用户交互界面,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接着,搭建了可编程电源的实验平台,通过工控机控制电源输出,对输出结果进行了精确度、稳定度和压摆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可编程电源能够实现预定功能,输出的精度指标符合要求。最后,总结产品的不足,对可编程电源进行了技术展望,提出了研究和改进的方向。本文设计的可编程电源,提高了电源仪器的智能化水平,能够针对性地解决生产中相应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侯丽杰[8](2020)在《直流电场提高两相渗流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项采油新技术,外加电场提高采收率由于其零污染、造价低、使用方便等优势已经是一个不可无视的研究方向。外加电场对低渗透油藏的高效率开发同样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电动现象和储层孔隙度的理论知识,建立了电场作用下孔隙介质中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有限元求解方法的研究,推导出两相渗流时的压力有限元模型和孔隙度有限元模型。由于孔隙度的变化会影响到储层中流体的流速大小,因此本文将从孔隙度的角度研究外加电场对渗流的影响情况。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耦合软件对其进行求解,得到外加电场与流速的关系曲线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又设计三个不同孔隙半径的模型,分别在其两端施加外加电场,并对这些孔隙介质模型的两相渗流进行模拟研究。在压力和外加电场均为定值时,渗流速度随着外加电场的增大而增大,且孔隙半径越小,流速随电压差增加的越明显。在0-30k V范围内的最佳效果电位差点为25k V,这时模型中的渗流速度随外加电场的增大变化趋于平缓,其数值趋近于最大值。通过对不同电源进行分析,决定选择由Buck电压馈电拓扑和正负双向倍压整流相结合的稳压电源作为外加电场的电源,并对其原理和框架进行简要说明。根据所选电源和技术情况分析本论文研究的渗透率提高两相渗流机理的可行性。

董国鑫[9](2020)在《增强现实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程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课程是学习电子技术的重摘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中职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应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枯涩难懂,理论知识抽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践课程中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增强现实技术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具有沉浸性,实时提互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增强现实系统能真实的模拟实物三维模型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使得学生学习变得简授高效。本文通过阅读天量文献,对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资料收集法等研究方式进行课题研究,主摘内容包括进行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可行性分析,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课程实践和实践研究分析五个方面,通过研究记录结果分析增强现实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中的优势。在课题实践中,通过视听教育理论,心流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案例,以天天市电子技导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一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案例实践。(1)为实验班级,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课程教学,(2)班为对照班级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数据分析采用问卷调查,习题测试卷,学习态度测量表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测量,以“经验之塔”理论模型中“抽象经验,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作为教学课堂行为评价指标,并将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表明,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课程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知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活动能够维持学生课堂注意力,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更强。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为将增强现实技术引入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俞晓阳[10](2020)在《新型DC/DC升压变换器研究》文中指出在如今的电子设备中,对于直流电压变换的需求几乎无处不在。例如,在新能源的开发及使用过程中,由于燃料电池或者太阳能电池所能提供的电压通常较低,在实际用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升压问题。另外,升压变换器在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等场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开关电源功率变换器是开关电源中研究的重点部分,其数学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一直以来都是电路电子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大芯片制造商推出各种模式的开关电源的控制芯片后,开关电源的可靠性、灵活性、实用性大大提高,各种场景下对于开关电源的使用越来越多。本文将对一种基于电压举升技术的升压拓扑进行研究,并将这种升压电路用于压电陶瓷的驱动电源中,以改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采用线性电源驱动方式带来的损耗大、体积大、功率低等问题。设计的目标是研制一款将28V输入电压升高到150V输出,额定负载为300Ω,调节时间在0.1s内的开关电源,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分析了升压式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并提出升压式开关电源在极限升压比时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多种高增益开关式升压电路的结构,包括:传统的升压斩波电路、采用多级级联结构的升压变换器、采用开关电容结构的升压变换器、以及输入并联输出串联的升压变换器结构等。在比较了各种升压电路拓扑的优缺点之后,最终选择采用一种基于电压举升技术的高增益升压电路作为升压式开关电源的功率部分。(2)对于一种高增益的升压电路进行了数学建模,采用的建模方法为状态空间平均法。该建模方法的过程为:首先分析该升压电路在开关处于开和关两种状态时的等效电路,然后根据这两种等效电路,分析其中关键的状态量和输出量的数学表达,具体的表达式是根据电路的特性以及分析电容电感得出的。最后对于两种状态下的数学表达式根据开关的状态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开关电源在整开关周期的数学模型。(3)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于此升压电路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及研究。首先采用建立等效功率级的方法对于该升压电路工作在峰值电流模式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简化,将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简化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然后利用此简化模型采用根轨迹法对峰值电流模式的控制回路进行设计,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对设计的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下的电路进行了仿真。为了对峰值电流模式与平均电流模式进行比较,对于平均电流模式的电路也是采用根轨迹法进行设计,并且设计了保护以及补偿环节的具体电路,最后在Psim中对于平均电流模式的电路进行仿真,与峰值电流模式下的电路输出进行比较。平均电流模式在额定负载下的输出更加平稳,响应时间更快,纹波为40m V,调节时间为:0.08s,而峰值电流模式在额定负载下的纹波为90m V,调节时间为0.1s。但是当负载或者输入电源出现扰动,峰值电流模式对于扰动的抑制更加明显,纹波从90m V增加到了110m V,而平均电流模式下的电路纹波增加到了0.7V。

二、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1)PEM电解水制氢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新型制氢技术
        1.2.1 矿物燃料制氢
        1.2.2 电解水制氢
        1.2.3 光解水制氢法
    1.3 氢能研究的重要性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4.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解水制氢基本原理
    2.1 电解水制氢基本原理
    2.2 电解水制氢类型
        2.2.1 AE制氢
        2.2.2 SOE制氢
        2.2.3 PEM电解水制氢
    2.3 PEM电解水制氢基本理论
        2.3.1 膜电极
        2.3.2 催化剂
        2.3.3 扩散层
    2.4 影响PEM电解水制氢的因素
        2.4.1 膜电极
        2.4.2 电解质
        2.4.3 扩散层
        2.4.4 电解时长
        2.4.5 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验方案
    3.1 实验系统
        3.1.1 水系统
        3.1.2 PEM系统
        3.1.3 电控系统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内容及步骤
        3.3.1 实验预处理
        3.3.2 实验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处理及分析
    4.1 膜电极表面形态分析
        4.1.1 质子交换膜的吸水率与溶胀率
        4.1.2 膜表现形态
    4.2 电解质的对比实验分析
        4.2.1 电解液浓度实验分析
        4.2.2 不同电解液实验分析
        4.2.3 电解液温度实验分析
    4.3 扩散层的对比实验
        4.3.1 扩散层表面形态分析
        4.3.2 扩散层实验分析
    4.4 电解时长的对比实验
    4.5 结构优化的对比实验
        4.5.1 并联一体式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的设计
        4.5.2 并联一体式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和单电池对比实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超高频、低延时、大功率IGBT驱动模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依据
    1.2 IGBT器件及其驱动模块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IGBT器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IGBT驱动模块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IGBT器件基本原理及其驱动策略分析
    2.1 IGBT器件原理分析
    2.2 IGBT工作特性
        2.2.1 IGBT静态特性
        2.2.2 IGBT动态特性
    2.3 IGBT内部等效电路分析
    2.4 IGBT有源等效模型
    2.5 IGBT驱动策略分析
        2.5.1 IGBT驱动电路模块组成
        2.5.2 输入信号整形模块
        2.5.3 输入信号隔离模块
        2.5.4 功率放大模块
        2.5.5 驱动回路参数模块
        2.5.6 驱动保护模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对称式图腾柱电路和驱动回路参数分析及优化设计
    3.1 不对称式图腾柱电路驱动板与集成芯片驱动分析
        3.1.1 不对称式图腾柱驱动板驱动MOSFET原理分析
        3.1.2 不对称式图腾柱驱动板驱动实物
        3.1.3 不对称式图腾柱驱动板驱动MOSFET实测波形
        3.1.4 集成芯片直接驱动MOSFET分析
        3.1.5 SG3525 驱动板驱动MOSFET实测波形
        3.1.6 本文驱动板设计思路
    3.2 不对称式图腾柱驱动电路优化设计
    3.3 驱动回路参数优化设计
        3.3.1 开通驱动回路建模
        3.3.2 关断驱动回路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驱动板的电源完整性及电磁兼容性分析设计
    4.1 驱动板整体原理图分析
    4.2 驱动板的电源完整性分析
        4.2.1 驱动板电源完整性的研究意义
        4.2.2 驱动板电源噪声来源分析
        4.2.3 电容退耦分析
        4.2.4 退耦电容的选择
        4.2.5 多级π型滤波
    4.3 驱动板电路优化设计
        4.3.1 直流电源电路电源完整性优化设计
        4.3.2 SI8621BC电路电源完整性优化设计
        4.3.3 不对称式图腾柱电路优化设计
        4.3.4 电源指示灯电路
    4.4 驱动板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4.4.1 驱动板电磁兼容性的研究意义
        4.4.2 电磁兼容性含义及其组成
        4.4.3 PCB板层叠设计
        4.4.4 驱动板的PCB设计
    4.5 驱动板实物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与实测波形验证
    5.1 不对称式图腾柱电路及驱动回路参数仿真
        5.1.1 不对称式图腾柱电路仿真
        5.1.2 驱动回路参数仿真
    5.2 驱动板实测平台
    5.3 驱动板实测波形验证
        5.3.1 SI8621BC芯片实测波形
        5.3.2 不对称式图腾柱电路实测波形
        5.3.3 驱动板传输延时实测波形
        5.3.4 传统及优化驱动回路参数实测波形及驱动板更高驱动频率展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3)水下穿越超深管线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水下穿越管线检测原理和系统方案设计
    2.1 水下穿越管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2.2 总体方案设计和技术指标
        2.2.1 电路系统实现总体方案
        2.2.2 发射系统方案设计
        2.2.3 接收系统方案设计
        2.2.4 系统的技术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射系统电路设计
    3.1 发射系统电路设计
    3.2 主控MSP430模块
    3.3 信号产生电路
    3.4 低通滤波器电路
    3.5 功率放大电路
    3.6 电流检测电路
    3.7 电源管理电路
    3.8 数据存储电路
    3.9 系统授时模块
    3.10 显示模块
    3.11 硬件实物
    3.1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接收系统电路设计
    4.1 接收系统电路设计
    4.2 采集板前置模拟开关电路
    4.3 采集板前置仪表放大电路
    4.4 采集板带通滤波电路
        4.4.1 前置带通滤波器设计
        4.4.2 中间级带通滤波电路
    4.5 采集板可调增益放大电路
    4.6 采集板ADC转换电路
    4.7 采集板FPGA模块
    4.8 通信接口电路
        4.8.1 RS422设计
        4.8.2 RS232设计
    4.9 电源管理电路
    4.10 噪声分析
    4.11 硬件实物
    4.1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程序设计
    5.1 发射系统程序设计
    5.2 接收系统程序设计
        5.2.1 接收系统信号采集板程序设计
        5.2.2 接收系统控制板程序设计
    5.3 FPGA实现数字相敏检波
        5.3.1 数字相敏检波基本原理
        5.3.2 数字相敏检波FPGA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检测结果分析
    6.1 系统调试准备条件
    6.2 发射系统测试
    6.3 接收系统测试
    6.4 理想环境系统测试
    6.5 实地系统联调测试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一种宽输入半桥栅极驱动PWM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开关电源的历史和发展
    1.3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开关电源的基础理论知识
    2.1 开关电源工作原理概述
    2.2 开关电源的结构及分类
        2.2.1 开关电源的基本结构
        2.2.2 开关电源的一般分类
    2.3 降压型开关稳压电源
        2.3.1 降压型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
        2.3.2 降压型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2.4 PWM控制电路
        2.4.1 PWM控制的工作原理
        2.4.2 PWM控制的类型
    2.5 半桥式开关稳压电源
        2.5.1 半桥式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
        2.5.2 半桥式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2.5.3 半桥式开关电源的特点
        2.5.4 半桥拓扑的类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本文PWM控制器的整体架构设计
    3.1 PWM控制器芯片的架构
        3.1.1 PWM控制器芯片的系统框图
        3.1.2 宽输入启动调节模块
        3.1.3 带隙基准模块
        3.1.4 软启动模块
        3.1.5 半桥栅极驱动模块
    3.2 PWM控制器芯片的设计指标及特色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本文PWM控制器的关键子模块的设计与验证
    4.1 带隙基准电压源的设计
        4.1.1 电路原理图
        4.1.2 带隙基准核心等效架构原理分析
        4.1.3 仿真结果分析
    4.2 宽输入启动调节模块的设计
        4.2.1 电路原理图
        4.2.2 功能描述及分析
        4.2.3 仿真结果
    4.3 欠压/过压保护模块的设计
        4.3.1 电路原理图
        4.3.2 功能特性分析
        4.3.3 仿真结果
    4.4 软启动模块
        4.4.1 电路原理图
        4.4.2 功能分析
        4.4.3 仿真结果
    4.5 RAMP模块
    4.6 电流限制/重启模块
    4.7 驱动模块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WM控制器半桥应用的整体仿真
    5.1 控制器芯片的常见应用
    5.2 整体电路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5)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电路原理图
2 设计原理分析
    2.1 变压器降压
        2.1.1 变压原理
        2.1.2 元件参数计算及选择
    2.2 单相桥式整流
        2.2.1 单相桥式整流原理
        2.2.2 元件参数计算及选择
    2.3 电容滤波
        2.3.1 滤波电路
        2.3.2 元件参数计算及选择
    2.4 LM317稳压
        2.4.1 稳压电路
        2.4.2 元件参数计算及选择
3 电路测试
4 结语

(6)因材施教下的层次化教学设计——以“直流稳压电源”实训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层次化教学的基础
    (一)层次化教学理论基础
    (二)层次化教学客观现实基础
二、“直流稳压电源”实训项目层次化设计
三、直流稳压电源实训项目“因材施教”实施方法
    (一)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进行施教
    (二)根据学生性格爱好进行施教
四、问题与建议
    (一)教师工作压力增加
    (二)保障学生考核的公平性较困难
五、结论

(7)可编程电源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硬件设计
    2.3 软件功能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编程电源硬件设计
    3.1 开关电源总体设计
        3.1.1 开关电源基本原理
        3.1.2 开关电源控制方式
        3.1.3 拓扑结构及特性
    3.2 电源电路设计
        3.2.1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3.2.2 逆变电路设计
        3.2.3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3.2.4 控制电路设计
    3.3 电源仿真
        3.3.1 仿真平台概述
        3.3.2 开关电源电路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编程电源通信
    4.1 可编程电源通讯整体方案
    4.2 可编程电源物理层通信
    4.3 可编程电源数据链路层通信
        4.3.1 ModBus协议概述
        4.3.2 ModBus_RTU信息传输协议
    4.4 串口通信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编程电源软件实现
    5.1 编程平台简介
    5.2 软件功能实现
        5.2.1 电压设置/查询
        5.2.2 电压动态绘图
        5.2.3 输出按键锁定
        5.2.4 输出急停
        5.2.5 自定义波形的编辑和输出
    5.3 可编程电源用户交互设计
        5.3.1 用户交互界面设计基本原则
        5.3.2 用户交互界面设计流程
        5.3.3 可编程电源用户界面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可编程电源软件测试及精度测试
    6.1 测试平台搭建
    6.2 测试方案设计
        6.2.1 软件测试
        6.2.2 电压输出测试
        6.2.3 压摆率测试
        6.2.4 测试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8)直流电场提高两相渗流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提高渗流的研究趋势
    1.3 外加电场驱油的研究现状
        1.3.1 电驱油的研究现状
        1.3.2 外加电场作用下孔隙度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外加电场作用下渗流的理论基础
    2.1 渗透率
    2.2 电动现象的基础理论
        2.2.1 扩散双电子层
        2.2.2 电动现象
        2.2.3 流动电位
    2.3 外加电场作用下岩石缝隙与流体的基本假定
    2.4 电场作用下孔隙中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
        2.4.1 无电场作用下两相渗流运动性方程
        2.4.2 电场作用下孔隙中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加直流电场情况下两相渗流数值模拟建模
    3.1 有限元简介
    3.2 电场作用下两相渗流的有限元模型
        3.2.1 压力的有限元模型
        3.2.2 孔隙度的有限元模型
    3.3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功能简介
    3.4 耦合软件的模拟计算
        3.4.1 模型建立
        3.4.2 施加边界条件
        3.4.3 网格划分
        3.4.4 参数设置和求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加直流电场情况下两相数值模拟结果和研究
    4.1 理论分析
    4.2 外加电场下对模型的模拟情况
        4.2.1 压力分布图
        4.2.2 电势分布图
        4.2.3 流速图
        4.2.4 外加电场下对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
    4.3 外加电场对不同孔隙度的模块模拟结果分析
        4.3.1 孔隙度各异的模块参数
        4.3.2 孔隙度各异模块
        4.3.3 外加电场对模块中孔隙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直流稳压电源的选择和可行性分析
    5.1 直流稳压电源的简介
    5.2 直流稳压电源的选择
        5.2.1 30kV可调稳压电源
        5.2.2 变换器拓扑结构选择
        5.2.3 倍压整流电路
    5.3 渗透率提高两相渗流的可行性分析
        5.3.1 基本原理
        5.3.2 技术特点及可行性
        5.3.3 经济可行性
        5.3.4 结论与认识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增强现实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程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课程标准分析
        1.1.2 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1.1.3 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课程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增强现实技术实践教学理论
        1.4.1 心流理论
        1.4.2 视听教育理论
        1.4.3 沉浸理论
    1.5 增强现实技术教学可行性分析
        1.5.1 硬件环境
        1.5.2 软件环境
        1.5.3 教导能力
    1.6 增强现实技术实践教学优势
    1.7 文章组织架构
第2章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设计
    2.1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案例设计
        2.1.1 增强现实系统开发环境
        2.1.2 增强现实系统开发流程
        2.1.3 增强现实系统案例开发
    2.2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模型设计
        2.2.1 增强现实技术传统教学模型
        2.2.2 增强现实技术教学模型设计
第3章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实训课程实践研究
    3.1 教学实践设计
        3.1.1 教学实践目的
        3.1.2 教学实践环境
        3.1.3 教学实践对象
        3.1.4 教学实践变量
        3.1.5 教学实践工具
        3.1.6 教学实践材料
    3.2 教学实践实施
        3.2.1 教学实施准备
        3.2.2 教学实施过程
    3.3 教学实践修正
第4章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4.1 SPSS软件
        4.1.1 t检验
        4.1.2 F检验
        4.1.3 t检验和F检验
    4.2 学习态度数据分析
        4.2.1 态度问卷信度分析
        4.2.2 学习态度结构理论
        4.2.3 前测学习态度分析
        4.2.4 实验组间态度分析
        4.2.5 对照组间态度分析
    4.3 课堂行为表现记录
        4.3.1 行为表现评价依据
        4.3.2 “做的经验”评价分析
        4.3.3 “观察的经验”评价分析
        4.3.4 “抽象的经验”评价分析
    4.4 习题测验结果记录
        4.4.1 习题成绩统计
        4.4.2 成绩显着性分析
        4.4.3 试题成绩分析
        4.4.4 试题质量分析
    4.5 课后问卷调查
        4.5.1 学生问卷调查
        4.5.2 教导问卷调查
        4.5.3 导生访谈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提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Ⅰ 学习态度测量表
附录 Ⅱ 课堂行为记录表
附录 Ⅲ 试题评价测试卷
附录 Ⅳ 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 Ⅴ 教导问卷调查表
附录 Ⅵ 导生访谈提纲表

(10)新型DC/DC升压变换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源
    1.3 开关式稳压电路的发展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2章 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
    2.1 开关式稳压电路的基本原理
    2.2 高频开关电源的PWM调制器原理
    2.3 升压型变换器的结构及分类
        2.3.1 变压器隔离型升压变换器
        2.3.2 非隔离型升压变换器
        2.3.3 非隔离型升压变换器工作原理
        2.3.4 非隔离型升压变换器开环仿真实例
    2.4 开关电源控制模式
        2.4.1 电压模式开关调节器
        2.4.2 电流模式开关调节器的发展
        2.4.3 峰值电流法
        2.4.4 平均电流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非隔离型升压电路分析
    3.1 电路参数的计算
    3.2 交流小信号建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升压电路控制器的设计
    4.1 峰值电流法开关调整器设计
        4.1.1 峰值电流控制模式控制器的数学建模
        4.1.2 峰值电流控制模式控制器的误差补偿器设计
    4.2 平均电流法开关调整器设计
        4.2.1 平均电流控制模式的设计
        4.2.2 平均电流控制模式的电路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升压电路的仿真及分析
    5.1 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仿真及分析
        5.1.1 峰值电流控制模式原理仿真
        5.1.2 频率特性分析
    5.2 平均电流控制模式仿真及分析
        5.2.1 平均电流控制模式原理仿真
        5.2.2 平均电流控制模式电路仿真
        5.2.3 瞬态特性分析
        5.2.4 频率特性分析
    5.3 电路设计及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 [1]PEM电解水制氢影响因素研究[D]. 李明月.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超高频、低延时、大功率IGBT驱动模块[D]. 谢佳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水下穿越超深管线检测系统的研究[D]. 李星橙.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一种宽输入半桥栅极驱动PWM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 刘行博.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仿真研究[J]. 潘爽. 新型工业化, 2021(03)
  • [6]因材施教下的层次化教学设计——以“直流稳压电源”实训项目为例[J]. 王文仪.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7]可编程电源设计与实现[D]. 谭哲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8]直流电场提高两相渗流机理研究[D]. 侯丽杰. 东北石油大学, 2020
  • [9]增强现实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程的实践研究[D]. 董国鑫.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10]新型DC/DC升压变换器研究[D]. 俞晓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20(06)

标签:;  ;  ;  ;  ;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