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酿造活性干酵母和固定化酵母的优缺点分析

安琪酿造活性干酵母和固定化酵母的优缺点分析

一、浅析安琪酿酒活性干酵母与固定化酵母的利弊(论文文献综述)

廖剑桥[1](2020)在《高浓麦汁中补充营养物对啤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啤酒高浓酿造技术虽可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大幅提升生产力、降低能耗并减少劳动力、节约生产成本,但其所带来的工艺弊端,如:高渗透压和高乙醇浓度对酵母的损害限制了细胞的生长,导致酵母活力降低、发酵速度减缓、乙醇含量无法达到预期值、风味组成发生改变等,仍是啤酒行业多年来难以攻克的技术瓶颈。高浓麦汁中补充营养物质已被证明可有效提高酵母在高浓酿造过程中的发酵性能。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将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红枣汁和红枣多糖分别添加到高浓麦汁中,进行啤酒发酵试验,通过对相关理化指标测定分析,研究营养物的添加对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三种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三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的添加对啤酒高浓酿造过程中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种氨基酸均能提高高浓酿造过程中酵母的发酵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氨基酸添加组失重均较高,且发酵度与乙醇产量也显着提高(P<0.01)。精氨酸、缬氨酸与亮氨酸添加组表现较优,失重分别为91.2 g/L、92.4 g/L与92.7 g/L,发酵度分别为82.93%、83.65%与82.95%,乙醇产量分别为11.83%(V/V)、11.97%(V/V)与11.90%(V/V)。此外,精氨酸的添加可显着提高发酵结束时酵母总细胞数(1.64×108cells/m L)(P<0.05),组氨酸的添加可显着提高酵母活细胞率(82.69%)(P<0.05)。碱性氨基酸的添加可提高异丁醇等高级醇的含量,亮氨酸的添加可增加乙酸异戊酯含量,Lys的添加可降低总高级醇含量。(2)研究了红枣汁不同添加量对啤酒高浓酿造过程中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枣汁的添加能够显着提高酵母的发酵性能,其中,30%、35%红枣汁添加组效果更好。各红枣汁添加组总失重均高于对照组,不同比例红枣汁均能显着提高发酵度(P<0.01),添加15、30、35%红枣汁可显着提高乙醇产量(P<0.05)。30%、35%红枣汁添加组效果更优,发酵度分别为88.18%、87.90%,乙醇产量分别为11.30%(V/V)、11.20%(V/V)。添加红枣汁能够显着影响啤酒的色值:红枣汁添加比例越高,啤酒L*值越低,a*值与b*值越高,与商品啤酒及对照组差异越大。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红枣汁添加组中共检测出19种新的风味物质;红枣汁的添加降低了啤酒醇酯比,减少高级醇的形成。因此,红枣汁的添加可提高酵母在高浓酿造过程中的发酵性能,且能够影响啤酒的色值及风味。(3)研究了红枣多糖不同添加量对啤酒高浓酿造过程中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枣多糖的添加对酵母的发酵性能无显着促进作用,但对啤酒的色值及风味有积极影响。红枣多糖的添加会促使啤酒在发酵期间产生更多泡沫,但会降低失重;红枣多糖的添加对乙醇产量无影响,但却显着降低发酵度(P<0.01)。对照组发酵性能最好,发酵度、乙醇产量分别达84.66%和10.8%(V/V)。红枣多糖的添加会降低啤酒L*值,增加a*、b*值,且添加量越高,与商品啤酒和对照组的差异越大。醇类物质占风味物质总量的比例随红枣多糖添加量的升高而降低,红枣多糖添加组中共检测出14种新的风味物质。

蒋予箭,何炯灵,王晶晶[2](2020)在《黄酒固定化发酵过程及香气物质形成的研究》文中提出将黄酒酵母用海藻酸钙包埋制成固定化酵母,研究游离酵母与固定化酵母的黄酒发酵过程理化指标和香气物质生成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主发酵5 d(28℃),后发酵15 d(15℃),固定化酵母发酵过程的酒精度、总糖、总酸变化曲线与游离发酵过程曲线差异不大,固定化酵母发酵性能稳定,杂菌污染可控。用气相色谱(GC)分析乙酸乙酯等9种黄酒特征性香气物质,发现游离发酵黄酒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β-苯乙醇的总高级醇含量为680.91 mg/L,固定化发酵第1,2,3,4,5批黄酒的总高级醇含量分别为633.63,649.79,658.17,637.63,614.68 mg/L,说明固定化发酵有利于控制黄酒中的高级醇含量。固定化发酵酯类总量高于游离酵母,且随着固定化酵母发酵批次的增加而递增,即:固定化第5批(115.90 mg/L)>第4批(90.81 mg/L)>第1~3批(80.10~81.81mg/L)>游离酵母(55.66 mg/L),表明固定化发酵使黄酒的酯类香气愈加浓郁。根据香气阈值计算的固定化发酵酿得的黄酒的香气不比游离酵母酿得的黄酒差,固定化酵母发酵生产黄酒有商业化应用的前景。

曹中琦[3](2019)在《基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的乙醇发酵过程研究》文中认为化石燃料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而且其燃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燃料乙醇等新型绿色可再生能源因其综合碳排放为零,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全球95%的乙醇在工业上是利用发酵法进行生产的,其中70%以上以分批发酵的方式进行,但是此过程中乙醇产率通常只有1.0-2.5g-L-1.h-1,而研究者所提出的连续发酵过程尽管可以提高发酵效率,但存在高稀释率下细胞洗出的问题,且受到底物流失以及产物抑制作用等限制。通过将固定化细胞技术和渗透汽化技术同时用于上述过程中,不仅解决了细胞洗出的问题,还能够达到缓解产物抑制的效果。然而对于传统的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胞内抑制性产物乙醇首先进入料液主体,之后扩散到渗透汽化膜表面进行分离,存在传质步骤多,传质距离长、传质阻力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真正对酵母产生抑制作用的是胞内的乙醇而并非料液主体中的乙醇,传统耦合过程通过移除料液主体的乙醇使胞内乙醇的逐渐向胞外扩散,但因受到传质阻力的限制,胞内抑制性产物乙醇难以快速扩散出细胞,残留的乙醇仍会对酵母的活性以及酵母繁殖的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乙醇连续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乙醇的瞬时产率逐渐下降,甚至发酵过程无法继续进行。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提高细胞乙醇浓度梯度,从而促进胞内抑制性乙醇快速扩散,缓解产物抑制的方法。上述过程主要是基于固定化细胞技术将酵母固定于分离膜表面实现的,即制备包覆有活性酵母的复合催化膜,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活性催化膜反应器用于乙醇发酵过程。并且通过本技术有助于缓解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可有效提高酵母的生长繁殖与活性,促进乙醇连续发酵过程的高效稳定运行。本研究首先对乙醇发酵过程中的发酵参数以及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稀释率以及初始葡萄糖浓度的增加会提高乙醇产率,但是存在最大比生长速率对稀释率的限制作用,而且会带来产物抑制以及底物抑制的问题。针对产物抑制问题,通过对底物、产物以及细胞自身对酵母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综合考虑底物、产物以及细胞对乙醇发酵过程产物抑制影响的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物料衡算建立了关于乙醇连续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其次,针对上述乙醇连续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问题,通过外加乙醇的方法研究乙醇对酵母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乙醇对酵母活性影响规律的模型。通过调控发酵过程底物的浓度以得到不同浓度发酵生成的乙醇,从而更深入的讨论生成的乙醇对酵母活性的影响情况。此外,研究了发酵主要的副产物对酵母活性的影响,系统探讨了在发酵过程中影响酵母活性的主要物质及机理。酵母活性随着乙醇浓度的提高呈下降的趋势,乙醇浓度与酵母比死亡率之间呈指数关系,发酵产物中的酸性物质主要通过H+的作用影响酵母活性,而酵母活性并不受甘油的影响。之后,针对在发酵过程中乙醇对酵母活性以及酵母繁殖的影响,本研究在传统发酵-渗透汽化耦合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将发酵过程生成的乙醇即时移除的方法,解决了传统耦合技术中胞内生成的乙醇需经过料液主体传递到膜表面进行分离的传质距离长以及阻力大的问题,强化了胞内抑制性乙醇扩散出酵母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缓解了乙醇对酵母活性以及繁殖过程的影响。制备固定化酵母的PES/PDMS活性催化膜,并对膜结构进行表征,评价其发酵性能以及分离能力。通过优化设计,使催化层的孔隙率高达79.1%,保证了固定化酵母的发酵性能与游离酵母相当,并且在高浓度底物的条件下表现出更优的发酵能力。所制备的活性催化膜分离层的渗透汽化性能与传统PDMS膜相当。针对在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中分离膜的渗透汽化性能随发酵过程进行出现劣化的问题,通过长达8000 h的间断性渗透汽化实验测试了发酵液中的主要物质对膜性能的影响程度,表明所制备的PDMS膜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活性催化膜的耦合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对比于其他发酵过程,如分批发酵以及传统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在活性催化膜反应器中进行的乙醇发酵过程具有最低的乙醇残留浓度,其乙醇产率(3.05 g.L-1.h-1)与分批发酵(2.26 g.L-1.h-1)相比提高35%。表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可以有效移除酵母附近的乙醇,有利于生成的乙醇从酵母中扩散,从而更进一步缓解产物抑制,达到提高乙醇产率的目的。最后,基于上述关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在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中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缓解乙醇发酵过程中因乙醇对酵母生长及活性的影响导致乙醇产率逐渐下降的方法。探讨在活性催化膜反应器中乙醇连续发酵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在活性催化膜反应器中酵母浓度及活性均高于传统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乙醇瞬时产率并无明显下降,乙醇体积产率与传统耦合过程相比提高了 21%。并且基于对乙醇连续发酵动力学以及产物抑制的研究,结合物料衡算建立了乙醇连续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的结果比较一致,进一步说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在用于乙醇连续发酵过程中的优势。

黄春秋,林君,麻少莹,黄卫萍,黄友琴,马腾飞[4](2019)在《固定化酵母发酵制备辣木果酒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固定化酵母发酵制备辣木果酒的工艺条件,为辣木资源开发提供新途径。【方法】以高活性干酵母安琪171#为固定酵母载体,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辣木液初始糖度、发酵温度、焦亚硫酸钠用量和发酵pH等因素对辣木果酒酒精度形成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辣木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影响辣木果酒发酵工艺的因素排序为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发酵pH>焦亚硫酸钠用量,发酵温度对辣木果酒酒精度有显着影响(P<0.05)。固定化酵母发酵制备辣木果酒的最佳工艺:初始糖度25%、发酵温度29℃、焦亚硫酸钠用量80 mg/L、发酵pH 4.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果酒酒精度达11.6%(v/v)。【结论】利用固定化酵母发酵制得的辣木果酒色泽淡黄、清澈稳定,具有淡雅的辣木清香,口感醇和,风味独特,研究工艺参数经济可行,可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数据基础。

阳秀莲[5](2019)在《靖州杨梅酒发酵菌株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杨梅是我国南方的特色水果,每年因难以贮藏保鲜造成的鲜果腐损率极高,及时对杨梅进行加工,能有效地减少浪费,将其发酵成果酒,是主要的加工方式。目前,杨梅果酒加工行业缺乏专用的发酵菌株,迫切需要筛选出适合杨梅酒发酵的专用菌株应用于果酒加工,增强杨梅酒的典型性,从而提升杨梅酒品质。本文以湖南靖州县杨梅为试验材料,筛选出性能优良、适合发酵杨梅酒的菌株;考察菌株的耐受性,优化菌株发酵杨梅酒的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菌株发酵杨梅酒,探究杨梅酒主发酵期间其基本营养成分、色泽和风味的变化规律。论文研究成果如下:1、从湖南省靖州县多处杨梅果园采集杨梅果、杨梅叶、土壤作为试验样本,经富集、分离、纯化和四级筛选(TTC显色法、杜氏管法、糖发酵法、杨梅酒发酵法)试验,筛选出3株发酵性能良好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RY1菌株为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酒能力强;DY5菌株为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 opuntiae),产香能力强;JW14菌株为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 pseudoquilliermondii),产香能力强。2、将鉴定后的3株酵母菌株进行生长曲线和高糖、高SO2、低pH、高酒精体积分数耐受性研究,研究表明RY1酵母活性高、耐受性最好。优化RY1酵母发酵杨梅果酒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接种量、加糖量、培养温度、pH值四个因素中较好的三个水平,进行响应面设计优化试验,得到杨梅果酒发酵理论最佳工艺条件:pH 3.50、加糖量为229.95 g/L、接种量为8.47%、温度为27℃。3、RY1酵母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杨梅果酒,研究主发酵过程中总糖、总酸、酒精度、总花色苷、色差、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主发酵期间,总糖含量下降的速度与酒精度增加的速度一致,两者呈反比;总酸含量有所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总花色苷含量减少,先骤降后趋于平稳;色差中L*值、a*值、C*值先减少后增加,总体为减少趋势,b*值先增加后减少,总体为增加趋势;香气成分的主要呈香物质由芳樟醇、乙酸乙酯、石竹烯等逐渐转变为辛酸乙酯、癸酸乙酯,香气成分种类减少,酯类含量增多;杨梅酒的综合感官评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郑凤锦,陈赶林,蒙艳红,林波,孙健[6](2018)在《不同干酵母对甘蔗汁酿酒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不同酵母对甘蔗果酒的发酵影响,以新鲜的甘蔗压榨汁为原料,常温下选用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耐高温高活性干酵母和发利干酵母三种商业活性干酵母进行液态发酵酿制甘蔗果酒。研究探讨了三种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凝聚性、发酵度、发酵力、酸化力和产酒精能力等酿酒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三种酵母菌作用甘蔗汁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生长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三种酵母菌的凝聚值F <20%,均为非凝聚性酵母。三种酵母菌的发酵力基本相当的,最终产酒精的能力差距不大,其中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最终产酒精为12.2%vol,耐高温高活性干酵母和发利干酵母均为12.0%vol。从三种商用酵母菌对甘蔗汁酿酒的各发酵特性来看,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略优于耐高温高活性干酵母和发利干酵母。研究结果为甘蔗汁发酵酿制风味甘蔗果酒提供了技术参考。

宋璐[7](2018)在《优良乙醇发酵菌株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们对乙醇的需求日益增加,酒精发酵工业更多将研究放在提高生产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酿酒酵母是乙醇发酵中的常用菌,酿酒酵母的性能对乙醇发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株优良的酿酒酵母菌株能大大提高乙醇发酵产量。酒精浓醪发酵技术是一项有前景的技术,并能提高酒精厂综合效益,优化酒精浓醪发酵条件,有利于乙醇产量的提高。改良活性干酵母发酵工艺,提高活性干酵母的产率,得到更高质量的活性干酵母产品,可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酵母的广泛应用。因此本论文将着重对以上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提高乙醇发酵水平。本论文首先对玉米培养基的浓醪发酵过程进行跟踪检测,通过比较乙醇发酵过程中残留还原糖含量,确定乙醇发酵终点为72h,此时残还原糖含量基本达到2%以下并无明显后续变化;将本实验室现存的经过诱变选育的17株酿酒酵母菌株同时应用于乙醇发酵实验中,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测,通过比较乙醇发酵过程中残留还原糖含量和发酵结束时的乙醇产量,发现在17株酿酒酵母中,H1、H3、H7、H17四株酿酒酵母菌株表现较好,这四个菌所接入的发酵培养基,在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中残留还原糖含量较低,乙醇产量较高,均优于其他13个发酵样品,因此,筛选出四株较为优良的酿酒酵母用于接下来的实验中。改变酵母培养时液体YPD培养基的葡萄糖添加量、乙醇添加量和发酵液中的接菌量以及发酵培养基的初始糖浓度,优化乙醇发酵条件。测定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中残留还原糖含量和产乙醇量,分析对比数值差异。研究发现,酒精浓醪发酵的最优条件是:酵母培养液体YPD培养基中不添加葡萄糖,添加乙醇6%,发酵液中接菌量为1*108 cfu/mL,发酵培养基的初糖浓度是220 g/L。活性干酵母制备过程中,离心条件、保护剂的选择和复水活化条件是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改变离心速率、时间和复水活化的活化液葡萄糖含量、温度、时间,分析对比发现:最佳离心条件是4500 r/min、10 min,最佳保护剂是乳糖,最适复水活化条件是:用水稀释数为1:25、复水活化液葡萄糖含量为5%、复水活化温度为45℃、复水活化时间为30 min。将制得的活性干酵母和鲜酵母同时应用于发酵实验中,通过对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中成分分析,可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发酵,二者在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中残留还原糖含量和乙醇含量较为接近,因此,活性干酵母代替鲜酵母用于高浓度酒精发酵中是可行的。

刘玉露[8](2016)在《山楂酒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山楂为原料,研究发酵型山楂酒的加工工艺。首先以四种酵母的生长曲线、耐酒精能力以及山楂酒中的还原糖含量、酒精度、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总酸为指标对酵母菌种进行了筛选。其次以还原糖含量、酒精度为指标对发酵温度、酵母添加量、二氧化硫添加量的主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再者以固定化载体固定细胞个数、反复分批发酵、电镜检查为指标对甘蔗渣和面筋两种天然固定化载体进行了比较。最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分别萃取山楂果和山楂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离鉴定。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对安琪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RW、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RV171、法国Laffort Actiflore F33、法国Laffort Zymaflore FX10四种活性干酵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RV171在接种后10 h进入对数生长期,并在接种25 h后进入稳定期,生长能力最强,在15%vol的酒精浓度内耐酒精能力良好,同时在相同条件下使用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RV171进行发酵,得到的山楂酒发酵周期最短(12 d),酒精度(7.6%vol)最高,因此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RV171是酿造山楂酒最适酵母菌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山楂酒的主发酵条件:发酵温度25℃,酵母添加量2.5 g/L,二氧化硫添加量60 mg/L,发酵得到的山楂酒酒精度数为7.8%vol。以甘蔗渣和发酵面筋为两种固定化载体,经预处理方式优化,制备所得固定化酵母发酵性能优良,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均可以使大量酵母固定于材料内部空腔和表面。甘蔗渣固定化酵母菌的重复使用次数在4次以内为佳,机械强度较好,面筋球固定化酵母菌的重复使用次数在3次以内为佳,机械强度较差。因此,两种固定化载体均可用于山楂酒发酵,其中甘蔗渣更加适用于山楂酒的发酵。山楂果由HS-SPME萃取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到2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10种,烃类5种,醇类3种、醚类1种、杂环类化合物1种。鉴定出含量较高的(相对峰面积>1)的化合物有乙酸叶醇酯、乙酸糠酯、右旋柠烯、乙酸己酯、己酸甲酯、甲氧基-正己烷、丁酸己酯、辛酸甲酯、αα-松油醇、甲氧基乙酸戊酯、2-己烯-1-醇乙酸酯。山楂酒由HS-SPME萃取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到11种挥发性成分,醇类6种、酯类3种、醚类1种、酸类1种。鉴定出醇类有异丁醇、丁醇、戊醇、3-甲基丁醇、2,3-丁二醇、苯乙醇;酯类有癸酸乙酯、辛酸乙酯、月桂酸乙酯;以及乙酸、二甲醚。

刘健南,付博,郑琳,张华建,黄裕雄[9](2016)在《固定化复合酵母发酵合水粉葛果酒工艺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对固定化酵母生产合水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果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以酒精度、感官评价、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初始糖度、二氧化硫添加量、固定化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对合水粉葛果酒生产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4%,二氧化硫添加量80 mg/L,固定化复合酵母以0.3%葡萄酒干酵母为主发酵菌种、配合0.04%生香干酵母和0.06%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 d。在此条件下,合水粉葛果酒的酒精度为13.3%,感官评分91分,总黄酮含量244.52 mg/L。

黎贞崇[10](2015)在《木薯酒精发酵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中试和产业化试验》文中指出受木薯原料价格上涨和行业竞争的影响,广西的大部分木薯酒精生产企业都经历了停工待产的艰难阶段。寻求具有高酒份、低残糖、快速发酵性能的酿酒酵母,以及配套发酵工艺,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从高糖的工厂、农田和水果销售场所中采样200份,放入10%(V/V)酒精中自然存放60 d,初步淘汰低酒精耐受的菌株,然后对剩余菌株进行快速繁殖性能、快速发酵性能、高糖发酵复筛、快速发酵性能复筛等试验,最后筛选得到2株出发菌株。为了降低出发菌株的残糖,本文采用紫外(UV)和亚硝酸胍(NTG)复合诱变法、60Co诱变法,对2株酵母的原生质体分别进行诱变。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与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比60Co诱变的效果好。经过初筛和复筛,选育出1株高产酒精突变菌株,其产酒精浓度最高可达16.39%(V/V),残糖指标下降。50L发酵罐5个批次和500L发酵罐3个批次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突变菌株在50L发酵罐发酵48 h酒份达到16.7%(V/V);在500 L中试发酵罐发酵40 h达到14.98%(V/V),残总糖仅为0.72g/100 mL,达到产业化试验的所有特性。本研究将突变菌株在广西新天德能源有限公司10万t酒精生产线上试验3个批次,酵母的各项指标稳定,现有工艺条件下,单罐发酵酒份最高为14.7%(V/V),残还原糖为0.69 g/100 mL,残总糖为1.46g/100 mL。产业化试验证明:突变菌株的生产性能已达到企业生产的要求,其发酵时间比普通酵母缩短12 h,具有快速发酵的优良特性。为了方便对供试菌株的优良特性进行评价,本文对企业的发酵考核指标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将发酵效率作为发酵的主要考核指标的建议。

二、浅析安琪酿酒活性干酵母与固定化酵母的利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安琪酿酒活性干酵母与固定化酵母的利弊(论文提纲范文)

(1)高浓麦汁中补充营养物对啤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啤酒行业发展现状
    1.2 啤酒高浓酿造研究进展
        1.2.1 高浓酿造简介
        1.2.2 高浓酿造弊端的应对措施
    1.3 氮源对酵母细胞的重要性
        1.3.1 游离氨基氮(FAN)在发酵中的作用
        1.3.2 酵母对氨基酸的利用及其作用
    1.4 果味啤酒及红枣酒研究现状
        1.4.1 果味啤酒的研究进展
        1.4.2 红枣营养价值及研究概况
        1.4.3 红枣酒研究进展
    1.5 多糖及其在酿酒中的应用
        1.5.1 红枣多糖
        1.5.2 多糖在酿酒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碱性与支链氨基酸对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和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高浓麦汁的制备
        2.3.2 接种酵母与啤酒发酵
        2.3.3 细胞计数及活细胞率测定
        2.3.4 发酵度测定
        2.3.5 酒精度测定
        2.3.6 风味物质测定
        2.3.7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添加不同氨基酸对高浓麦汁发酵过程中CO2失重的影响
        2.4.2 添加不同氨基酸对酵母细胞生长和活细胞率的影响
        2.4.3 添加不同氨基酸对麦汁发酵度和乙醇产量的影响
        2.4.4 添加不同氨基酸对啤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红枣汁对酵母发酵性能及啤酒风味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试验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高浓麦汁的制备
        3.3.2 红枣汁制备
        3.3.3 接种酵母及啤酒发酵
        3.3.4 发酵度测定
        3.3.5 酒精度测定
        3.3.6 风味物质测定
        3.3.7 色值测定
        3.3.8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添加红枣汁对高浓酿造过程中CO2失重的影响
        3.4.2 添加红枣汁对麦汁发酵度和乙醇产量的影响
        3.4.3 添加红枣汁对啤酒色值的影响
        3.4.4 添加红枣汁对啤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红枣多糖对酵母发酵性能及啤酒风味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和仪器
        4.2.1 试验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高浓麦汁的制备
        4.3.2 红枣多糖制备
        4.3.3 接种酵母及啤酒发酵
        4.3.4 发酵度测定
        4.3.5 酒精度测定
        4.3.6 风味物质测定
        4.3.7 色值测定
        4.3.8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添加红枣多糖对高浓酿造过程中CO2失重的影响
        4.4.2 添加红枣多糖对麦汁发酵度和乙醇产量的影响
        4.4.3 添加红枣多糖对啤酒色值的影响
        4.4.4 添加红枣多糖对啤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黄酒固定化发酵过程及香气物质形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设备与仪器
    1.3 工艺流程
    1.4 试验方法
        1.4.1 酵母菌的活化
        1.4.2 固定化酵母颗粒的制备
        1.4.3发酵液的制备
        1.4.4 制备糖化液
        1.4.5 酵母菌的计数
        1.4.6 理化指标测定
        1.4.7 气相色谱测定香气物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糖化液、发酵类型的酵母增值数比较
    2.2 游离酵母和固定化酵母发酵过程理化指标跟踪测定结果
    2.3 游离酵母和固定化酵母发酵黄酒的典型香气物质生成量的差异比较
        2.3.1 黄酒中高级醇形成的差异
        2.3.2 黄酒中酯类物质形成的差异
        2.3.3 固定化发酵对黄酒香气强度的影响
3 结论

(3)基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的乙醇发酵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燃料乙醇概述
        1.1.1 燃料乙醇生产的重要意义
        1.1.2 乙醇发酵的发展概况
    1.2 乙醇连续发酵
        1.2.1 连续发酵简介
        1.2.2 连续发酵动力学
    1.3 固定化细胞技术
        1.3.1 固定化细胞技术简介
        1.3.2 固定化方法与材料
        1.3.3 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技术
    1.4 产物抑制
        1.4.1 产物抑制简介
        1.4.2 乙醇发酵过程中产物抑制的机理
        1.4.3 缓解产物抑制的方法
    1.5 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技术
        1.5.1 渗透汽化技术
        1.5.2 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技术的研究
    1.6 论文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乙醇发酵动力学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设备及试剂
        2.2.2 乙醇发酵实验
        2.2.3 实验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乙醇发酵过程条件优化研究
        2.3.2 乙醇发酵动力学模型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乙醇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设备与试剂
        3.2.2 实验条件及步骤
        3.2.3 实验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外加物质对酵母活性影响的研究
        3.3.2 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乙醇对酵母活性影响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活性催化膜的制备及其发酵与渗透汽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设备及试剂
        4.2.2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4.2.3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发酵性能测试
        4.2.4 渗透汽化实验
        4.2.5 膜劣化实验
        4.2.6 实验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表征
        4.3.2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发酵性能研究
        4.3.3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渗透汽化性能研究
        4.3.4 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中的膜劣化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活性催化膜在分批发酵-PV过程中的耦合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设备及试剂
        5.2.2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制备
        5.2.3 乙醇分批发酵-渗透汽化耦合实验
        5.2.4 实验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乙醇分批发酵-PV耦合实验研究
        5.3.2 活性催化膜的长时间使用性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活性催化膜反应器在乙醇连续发酵过程中的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设备及试剂
        6.2.2 复合活性催化膜的制备
        6.2.3 乙醇连续发酵-渗透汽化耦合实验
        6.2.4 实验分析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乙醇连续发酵-PV耦合过程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6.3.2 乙醇连续发酵-PV耦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4)固定化酵母发酵制备辣木果酒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1.2.2 操作步骤
        1.2.2. 1 辣木基液提取
        1.2.2. 2 固定化酵母制备
        1.2.2. 3 辣木发酵液制备
        1.2.2. 4 辣木果酒调配和杀菌
        1.2.3 单因素试验设计
        1.2.4 正交试验设计
        1.2.5测定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初始糖度对固定化酵母发酵的影响
        2.1.2 发酵温度对固定化酵母发酵的影响
        2.1.3 焦亚硫酸钠用量对固定化酵母发酵的影响
        2.1.4 发酵pH对固定化酵母发酵的影响
    2.2 正交试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靖州杨梅酒发酵菌株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杨梅简介
        1.1.1 杨梅种植现状
        1.1.2 杨梅的营养及功能成分
        1.1.3 杨梅酒加工现状
    1.2 果酒酵母筛选研究现状
        1.2.1 果酒酵母菌
        1.2.2 果酒酵母菌的筛选
    1.3 杨梅果酒发酵工艺优化研究现状
    1.4 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物质的变化研究
    1.5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靖州杨梅果酒发酵菌株分离筛选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试验主要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菌株分离
        2.2.2 菌株筛选
        2.2.3 菌株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酵母菌生理生化特性及杨梅酒工艺优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试验主要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菌株发酵性能研究
        3.3.2 RY1 菌株发酵杨梅果酒单因素试验
        3.3.3 RY1 菌株发酵杨梅果酒响应面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杨梅果酒发酵过程中营养与风味物质变化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试验主要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杨梅果酒发酵过程中样品的制备
        4.2.2 杨梅果酒指标测定及方法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杨梅果酒主发酵过程中总酸与pH的变化
        4.4.2 杨梅果酒主发酵过程中总糖与酒精度的变化
        4.4.3 杨梅果酒主发酵过程中色差的变化
        4.4.4 杨梅果酒主发酵过程中总花色苷的变化
        4.4.5 杨梅果酒主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4.4.6 杨梅果酒主发酵过程中的感官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
致谢

(6)不同干酵母对甘蔗汁酿酒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甘蔗汁和酵母培养液的制备
        1.2.2 酵母生长曲线的测定
        1.2.3 酵母凝聚性的测定
        1.2.4 酵母发酵力的测定
        1.2.5 酵母发酵度的测定
        1.2.6 酸化力的测定
        1.2.7 产酒精能力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酵母菌的生长曲线
    2.2 凝聚性的变化
    2.3 发酵力的变化
    2.4 发酵度的变化
    2.5 酸化力的变化
    2.6 产酒精能力的变化
3 结论

(7)优良乙醇发酵菌株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乙醇发酵的概况
        1.1.1 乙醇发酵研究背景
        1.1.2 酒精发酵
        1.1.3 浓醪发酵
    1.2 发酵微生物
    1.3 活性干酵母
        1.3.1 生产工艺
        1.3.2 影响因素
    1.4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原料及菌种
        2.1.2 试验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培养基与溶液
    2.2 试验方法
        2.2.1 优良菌株的筛选
        2.2.2 发酵条件的优化
        2.2.3 活性干酵母
3 结果与讨论
    3.1 优良酵母菌株的筛选
        3.1.1 还原糖含量跟踪检测
        3.1.2 乙醇含量测定
        3.1.3 优良菌株
    3.2 发酵条件的优化
        3.2.1 YPD液体培养基中糖含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3.2.2 YPD液体培养基中乙醇含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3.2.3 初始还原糖浓度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3.2.4 酵母菌接菌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3.2.5 正交试验结果
        3.2.6 优化条件
    3.3 活性干酵母制备条件的优化
        3.3.1 离心条件的选择
        3.3.2 冷冻干燥保护剂的选择
        3.3.3 复水活化条件的选择
        3.3.4 验证试验
        3.3.5 制备活性干酵母最佳条件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8)山楂酒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山楂概述
        1.1.1 山楂营养价值
        1.1.2 山楂食品的加工现状
    1.2 果酒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1.2.1 果酒的发展
        1.2.2 酵母菌种在果酒发酵中影响的研究
        1.2.3 果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1.3 酵母菌的固定化技术
        1.3.1 固定化方法
        1.3.2 发酵固定化载体的选择
        1.3.3 天然材料在固定化载体中的应用
        1.3.4 采用固定化载体技术对发酵的意义
    1.4 果酒挥发性成分的鉴定
        1.4.1 果酒香气的重要组分
        1.4.2 鉴定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1.4.3 山楂酒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2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活性干酵母的筛选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原料
        2.2.2 活性干酵母菌种
        2.2.3 主要试剂
        2.2.4 主要仪器
    2.3 山楂酒的制备工艺
        2.3.1 70%糖溶液的配置
        2.3.2 糖度的调整
        2.3.3 山楂原料的分选、清洗、榨汁、成分调整
        2.3.4 山楂酒的发酵
    2.4 试验方法
        2.4.1 生长曲线的测定
        2.4.2 耐酒精能力测定
        2.4.3 黄酮的测定
        2.4.4 花色苷的测定
        2.4.5 数据处理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生长曲线的测定
        2.5.2 耐酒精能力测定
        2.5.3 还原糖的测定和主发酵时间的确定
        2.5.4 酒精度的测定
        2.5.5 黄酮的测定
        2.5.6 花色苷的测定
        2.5.7 总酸的测定
    2.6 小结
第三章 山楂酒主发酵工艺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原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山楂酒的制备
        3.3.2 不同发酵温度对山楂酒发酵工艺的影响研究
        3.3.3 不同酵母接种量对山楂酒发酵工艺的影响研究
        3.3.4 不同二氧化硫添加量对山楂酒发酵工艺的影响研究
        3.3.5 发酵条件的正交优化试验设计
        3.3.6 测定方法
        3.3.7 数据处理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发酵温度对山楂酒发酵工艺的影响研究
        3.4.2 不同酵母添加量对山楂酒发酵工艺的影响研究
        3.4.3 不同二氧化硫添加量对山楂酒发酵工艺的影响研究
        3.4.4 发酵工艺正交优化试验
    3.5 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载体的选择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原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山楂酒的制备
        4.3.2 酒精度、还原糖的测定
        4.3.3 固定化载体的预处理
        4.3.4 固定化酵母载体的制备
        4.3.5 酵母细胞数的测定
        4.3.6 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的测定
        4.3.7 游离酵母发酵对比试验
        4.3.8 反复分批发酵
        4.3.9 酵母固定化情况电镜检查
        4.3.10 数据处理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固定化载体的预处理
        4.4.2 预处理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4.4.3 游离酵母发酵对比试验
        4.4.4 反复分批发酵试验
        4.3.5 酵母固定化情况电镜检查
    4.5 小结
第五章 山楂与山楂酒挥发性成分的鉴定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2.1 原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山楂果固相微萃取条件
        5.3.2 山楂酒固相微萃取条件
        5.3.3 挥发性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山楂果挥发性成分分析
        5.4.2 山楂酒挥发性成分分析
    5.5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固定化复合酵母发酵合水粉葛果酒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工艺流程
    1.4 操作要点
        1.4.1预处理
        1.4.2调整成分
        1.4.3酵母固定化
        1.4.4发酵条件
    1.5 固定化酵母发酵工艺正交试验
    1.6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始糖度对合水粉葛果酒酒精发酵的影响
    2.2 二氧化硫添加量对合水粉葛果酒酒精发酵的影响
    2.3 固定化酵母添加量对合水粉葛果酒酒精发酵的影响
    2.4 发酵温度对合水粉葛果酒酒精发酵的影响
    2.5 正交试验结果
3 小结

(10)木薯酒精发酵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中试和产业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发展木薯酒精产业的意义
        1.1.1 木薯产业
        1.1.2 酒精产业和技术水平
        1.1.3 发展木薯酒精产业的意义
    1.2 酿酒酵母及其发酵机理
        1.2.1 酵母菌株
        1.2.2 发酵机理
        1.2.3 酵母的耐受性
    1.3 木薯酒精产业存在的工程技术问题
        1.3.1 发酵时间长,压低了企业的产能
        1.3.2 低酒份发酵导致能耗高,企业用水量大
        1.3.3 高残糖发酵导致企业排污量大
    1.4 木薯酒精酿酒酵母选育现状
        1.4.1 定向选育
        1.4.2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
        1.4.3 诱变选育
        1.4.4 基因重组选育
        1.4.5 生料发酵酵母的选育
        1.4.6 絮凝酵母的选育
        1.4.7 酵母载体
        1.4.8 酵母的其它相关研究
    1.5 酵母选育的技术需求
    1.6 酵母选育的思路和方向
    1.7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选育
        2.1.2 诱变试验
        2.1.3 中试
        2.1.4 产业化试验
    2.2 主要仪器设备
        2.2.1 实验仪器设备
        2.2.2 中试设备
        2.2.3 产业化设备
    2.3 方法
        2.3.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2.3.2 野生菌株的初筛
        2.3.3 野生菌株的复筛
        2.3.4 菌种的分离和纯化
        2.3.5 诱变选育
        2.3.6 中试试验
        2.3.7 产业化试验
        2.3.8 检测方法
第三章 结果和分析
    3.1 酿酒酵母的筛选和分离纯化
        3.1.1 样品的初步处理
        3.1.2 具有快速繁殖特性的酵母初筛
        3.1.3 具有快速发酵性能的酵母初筛
        3.1.4 初筛酵母的分离和纯化
        3.1.5 初筛后的糖蜜发酵试验
        3.1.6 菌种的耐酒复筛
        3.1.7 木薯酒精发酵测试
    3.2 诱变育种
        3.2.1 (60)~Co诱变
        3.2.2 紫外(UV)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
    3.3 中试放大试验
        3.3.1 50L中试放大试验
        3.3.2 500L中试放大试验
    3.4 产业化放大实验
        3.4.1 菌株单罐发酵
        3.4.2 菌种在酒母罐的对比试验
        3.4.3 10万t木薯酒精生产线放大试验
        3.4.4 单罐高浓度酒精发酵试验
        3.4.5 生产检测数据修正
第四章 讨论
    4.1 快速发酵性能酵母的筛选
    4.2 快速发酵、低残糖、高酒份酵母的诱变
    4.3 50L和500L的中试放大试验
    4.4 10万T规模的产业化试验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浅析安琪酿酒活性干酵母与固定化酵母的利弊(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浓麦汁中补充营养物对啤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研究[D]. 廖剑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2]黄酒固定化发酵过程及香气物质形成的研究[J]. 蒋予箭,何炯灵,王晶晶.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5)
  • [3]基于活性催化膜反应器技术的乙醇发酵过程研究[D]. 曹中琦.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1)
  • [4]固定化酵母发酵制备辣木果酒的工艺研究[J]. 黄春秋,林君,麻少莹,黄卫萍,黄友琴,马腾飞.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9)
  • [5]靖州杨梅酒发酵菌株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 阳秀莲. 湖南大学, 2019(06)
  • [6]不同干酵母对甘蔗汁酿酒特性的影响[J]. 郑凤锦,陈赶林,蒙艳红,林波,孙健. 食品工业科技, 2018(24)
  • [7]优良乙醇发酵菌株应用的研究[D]. 宋璐.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4)
  • [8]山楂酒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D]. 刘玉露.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1)
  • [9]固定化复合酵母发酵合水粉葛果酒工艺的优化[J]. 刘健南,付博,郑琳,张华建,黄裕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5)
  • [10]木薯酒精发酵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中试和产业化试验[D]. 黎贞崇. 广西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安琪酿造活性干酵母和固定化酵母的优缺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