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测定的误区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测定的误区

一、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测定的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昝珂,周颖,李文庭,谭春梅,祝清岚,马双成,郑成[1](2021)在《香丹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后丹参素钠等6种有效成分的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香丹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种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香丹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放置不同时间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含量变化。结果香丹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紫草酸、丹酚酸A含量逐渐下降;而咖啡酸逐渐上升;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丹酚酸A含量逐渐下降,咖啡酸含量逐渐上升;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只有丹酚酸A含量逐渐略微下降。结论香丹注射液最好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并且尽快使用。

高宇[2](2021)在《顺铂在PIVAS中的配置和防护策略及临床滴注方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注射用顺铂的配置及临床使用情况,探索顺铂注射液适宜的配置方法,评估配置环境中顺铂残留量,分析顺铂正弦曲线法滴注给药时的疗效、安全性及免疫功能变化,以指导医院对静配中心的管理,优化顺铂临床治疗滴注方式,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方法:1.顺铂配置方法研究用不同溶解操作方式配置出临床常用浓度顺铂注射液,目视法观察其外观,HPLC法测定顺铂含量;光阻法测定经不同的穿刺角度、穿刺次数配置成的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数。2.顺铂稳定性研究分别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3%氯化钠注射液作为顺铂溶媒,储存在4℃避光、25℃避光和25℃光照三种不同环境中12 h,检测顺铂注射液p H值、不溶性微粒数及药物百分含量的时间变化。3.顺铂残留量测定选取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作为检测对象,每个擦拭点擦拭3次(选择3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擦拭),经溶解离心等操作后,HPLC法测定环境表面顺铂残留量。4.顺铂正弦曲线法给药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关于鼻咽癌患者接受顺铂正弦曲线法时辰化疗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顺铂注射液配置过程中初溶体积为10 m L时溶解效果要优于5 m L,手摇溶解和振荡器振荡溶解的效果要显着优于注射器抽吸溶解,而溶解操作时间对顺铂含量无明显影响;90°方向穿刺是能产生较少不溶性微粒的最佳穿刺角度,配置中涉及到的不同穿刺次数在10μm和25μm不溶性微粒数方面均符合中国药典中的规定。2.分别用浓度为0.9%和3%氯化钠注射液配置而成的顺铂注射液于4℃避光和25℃避光条件下储存12 h在外观、p H值、不溶性微粒数及主要成分含量上均基本保持稳定,符合药典规定。而在25℃光照的条件下放置12 h时顺铂注射液虽在外观、p H值、不溶性微粒数方面基本保持稳定,但顺铂百分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降解明显,甚至在8 h后降解超过5%,超出药典标准。3.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环境中大多数地点顺铂的表面污染都很明显,其中以外层手套、生物安全柜台面、口罩最为严重,内层手套顺铂污染量要明显低于外层手套,提示调配人员佩戴手套和口罩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配置任务完成后使用75%乙醇和含氯消毒液清洁台面可有效降低环境中的顺铂残留。4.用正弦曲线的规律滴注顺铂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时辰化疗能够有效减少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解除肿瘤对机体的免疫抑制。结论: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药师应掌握顺铂注射液最佳的配置方法,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配置工作职业技能培训。若临床条件允许,顺铂注射液可采取正弦曲线法进行滴注给药,将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解除机体的免疫抑制。

曹丽,刘晓妍,石岩硕,庞国勋[3](2020)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PIVAS集中配置后合理使用时间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2种溶媒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集中配置后的合理使用时间。方法将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在PIVAS集中配置后,观测其在常温下0~6 h内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主要成分红景天苷、酪醇在0~6h内的稳定性。结果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配伍后,在常温下0~6h内其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其主要成分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在0~6h内稳定。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2种溶媒在PIVAS集中配置后的合理使用时间为6 h。

王幸[4](2020)在《抱茎苦荬菜防治冠心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制剂配伍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注射液是由中药单体或复方提取物精制而成的无菌制剂,其以生物利用度高、实用性强等突出优势,在临床疾病的防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应用中,其常配伍其他药品以达到异病同治等多重的治疗效果。然而,中药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基础性研究仍处薄弱环节。其中,中药注射液原料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对其质量检测有着关键的把控作用,但目前中药被报道存在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的问题,这阻碍了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与质量评估、中药材质量控制和中医药现代化长足发展。因此,针对现目前中药注射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以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的干燥全草制备而成的精制水提液,即苦碟子注射液为研究对象,基于原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考察其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调取抱茎苦荬菜防治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潜在核心靶点,基于“亲和质谱(Affinity mass spectrometry,AMS)-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成像”技术逐层筛选并确证抱茎苦荬菜中的药效成分,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其次,以核心靶蛋白及潜在信号转导通路中与心肌细胞生长密切相关的靶点为导向,基于靶标深入挖掘抱茎苦荬菜中的其它潜在药效物质基础;最后,根据《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文件中的“稳定性研究评价”指示,对苦碟子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进行考察。本研究旨在为中药注射液质量评价、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材质量控制和临床安全、精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基于“AMS-AFM成像”技术研究抱茎苦荬菜防治CHD的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中,首先借助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位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转导途径的细胞膜上,是调控CHD的潜在核心靶蛋白。其次,基于VEGFR2采用AMS筛选抱茎苦荬菜中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是其潜在的活性分子;随后,采用AFM成像观察到该活性分子的加入使VEGFR2的分子形态发生了显着变化;并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证实该小分子与VEGFR2的相互作用机理,发现其化学基团可以作用于VEGFR2的结合囊。最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到该药效分子经特异性调控VEGFR2进而保护了心肌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对CHD发挥着平衡作用。该研究综合确认了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是抱茎苦荬菜中的药效物质基础,并为其通过VEGF信号通路调控CHD提供了潜在作用机制。2、基于靶标深入挖掘抱茎苦荬菜中的其它潜在药效物质基础本模块以VEGFR2及VEGF信号转导通路中与心肌细胞生长密切相关的靶点为导向,基于网络药理学确认“实验一”中抱茎苦荬菜中的53种主要“化学成分-靶点”列表内与目标靶点相关的药效成分。结果发现腺苷、单咖啡酰基酒石酸均与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Proto-oncogen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Src,Src)相关,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菊苣酸、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均与Ras蛋白(Rat sarcoma,RAS)相关,推测药效成分进入体内后可能通过激活上游靶蛋白VEGFR2的表达,从而激活了其下游Src、Ras效应蛋白的表达得以发挥药理作用。而后,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证实5种潜在“药效成分-VEGFR2”的亲和力打分值及各活性结合位点,并阐释其相互作用机理,验证揭示该5种药效成分均与VEGFR2分子间存在稳固的氢键,具一定的结合力。综合表明此5种药效成分为抱茎苦荬菜中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3、苦碟子注射液与两类稀释液及左卡尼汀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本实验模拟临床用药配比,主要从外观性状、p H值、紫外分光光度、不溶性微粒及6个目标药效成分含量变化等内容考察4℃、室温和30℃下“20181004、20181005和20181006三个批号的苦碟子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及其与左卡尼汀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温度下,同一个批号的各配伍溶液在0-8 h内外观澄明且无杂质,p H值、紫外分光光度及各药效成分含量变化趋势稳定;然而,当温度或注射液批号改变时,配伍溶液的p H值、紫外分光光度将稍有浮动但不影响溶液性质,各药效成分含量变化相对明显。同时,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对“标示装量为100 m L及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规定要求,测得含5%葡萄糖注射液的各配伍溶液中,除“4℃20181006批苦碟子注射液与该稀释液及左卡尼汀注射液”的配伍溶液不溶性微粒在0-4 h符合外,其余均不符合规定范围;而含0.9%氯化钠注射液的各配伍结果提示临床应于室温下配伍,稍静置后随配随用。4、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及长春西汀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本研究配伍溶液的制备同“实验三”,考察结果表明同一温度同一个批号、同一温度不同批号或不同温度同一个批号的各配伍溶液在0-8 h测评时间内,溶液均澄清无杂质,其溶液酸碱性、紫外分光度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动,而药效成分含量受温度、批号的影响变化明显。但是不同于“实验三”考察结果,此系列各配伍溶液的不溶性微粒数均超出了规定要求,因此其配伍稳定性仍需进一步证实。

张睿智,丁艳谱,李响明,宋娜娜,张旭,郝欣岭,孙胜斌[5](2020)在《冠心宁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考察冠心宁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根据用法用量,分别将冠心宁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考察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后,其性状、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吸光度、不溶性微粒及含量的变化。结果:冠心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12h内质量稳定。结论:冠心宁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徐燕慧,林芳,戴林泉,李翔,林强,罗燕华[6](2020)在《ICP-MS测定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中镁、铝元素的含量及迁移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中镁、铝元素的含量及迁移量的ICP-MS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炽灼残渣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ICP-MS检测镁、铝元素的含量。取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的葡萄糖、氯化钠两种临床常用的注射液做加速试验,通过ICP-MS检测镁、铝元素的迁移量。结果镁、铝元素在0.01~0.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均为0.9999。镁、铝元素在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含量试验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RSD=3.2%,n=9)、101.0%(RSD=4.0%,n=9);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镁、铝迁移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RSD=2.0%,n=9)和93.2%(RSD=1.2%,n=9);三层共挤输液用袋装5%葡萄糖注射液中镁、铝迁移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RSD=1.6%,n=9)和100.3%(RSD=1.3%,n=9)。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操作简便,可用于测定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中镁、铝元素的含量及迁移量,同时为其安全性提供数据参考。

胡星宇[7](2019)在《常用药品包装材料及其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品包装材料是指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其对保证药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选择使用不同的药品包装材料时,既要考虑到药品包装材料对内在药品质量的保护作用,更要注意药包材本身的安全性问题,以防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迁移至药品中,或者吸附药品中的有效成分,降低药品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本课题通过测定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塞表面二甲基硅油残留量和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迁移量,表明药用丁基胶塞表面残留二甲基硅油会向药液中迁移,其迁移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药用复合膜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定性定量了34种溶剂残留及挥发性物质,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方法科学、可行。本论文的试验研究对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塞及药用复合膜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为它们与药物之间的相容性试验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孙欣,范梦瑶,裴泽军[8](2019)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集中配置后的有效时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确定醒脑静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3种溶媒在PIVAS集中配置后的有效时间。方法:将醒脑静注射液分别与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在PIVAS配置后,观测其在0~8 h内的性状、pH、不溶性微粒和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0~6 h内其有效成分麝香酮和冰片的含量。结果:醒脑静注射液与3种溶媒配置后8 h内药液性状、pH、不溶性微粒、渗透压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要求;有效成分麝香酮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6 h内稳定,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4 h时降解11.92%,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4 h时降解8.83%;有效成分冰片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6 h内稳定,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5 h时降解9.1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PIVAS配置后的有效时间为6 h。醒脑静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PIVAS配置后的有效时间为3 h。

张彬山[9](2018)在《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静脉药物配置,是由护士在治疗室内配置完成,不仅占用了护士大量时间,而且易受污染。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代化医院开始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即在符合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操作环境下,由专业的药学人员配置输液。由于PIVAS实行集中配置、集中输送,注射液不能及时送达临床。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注射液物化参数可能发生变化。本课题对拉唑类、抗生素类、糖皮质激素类、H2受体拮抗剂类及其他类共二十五种注射液进行pH值、不溶性微粒数、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推测杂质可能结构,并对配伍禁忌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放置不同时间、配置后的注射液的pH值测定,发现液体剂型药物注射液的pH值比固体剂型变化小,即液体剂型注射液更加稳定。其中固体剂型药物拉唑类药物注射液pH值变化率均超过10%,推测可能因为拉唑类药物结构中含有亚砜基,易被氧化成砜基,从而导致酸度增加。通过对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测定,发现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比≥25 μm变化明显。拉唑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增加显着,兰索拉唑注射液在放置3 h后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达到27,雷贝拉唑钠注射液在配置1 h后粒径≥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达到33,均已超过药典标准。通过 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分析,发现拉唑类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随放置时间增长而降解明显,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放置12 h后,主要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均低于90%,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放置8 h后主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低于90%;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刚配置完成,主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就已经低于90%。借助于MS(Mass Spectrometry),推测出AMLZ-1(奥美拉唑钠降解的杂质)等16种降解杂质的可能结构。综上,注射液配置完成后,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注射液pH值、不溶性微粒数、主成分含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拉唑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变化较为明显,不宜久放,建议配置后立即输注到病人体内。通过调研相关文献,发现正负离子相互作用、pKa及化学反应是影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三个关键因素,当配伍药物电离后的主要成分所带电荷相反时,容易相互吸引,导致聚沉;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子pKa相差大于3.6时,较容易沉淀;部分药物之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也应引起临床注意。

张辉[10](2018)在《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的研制》文中认为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已在国内外上市销售,在治疗小细胞肺癌方面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因此,作为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首选药物,市场前景广阔。按照新的药品注册分类要求,本品属于化药4类,即按照相关要求,所研制产品应保证工艺可行、产品质量与参比制剂一致,这样在临床上可替代原研药品,同时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为此,进行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研制。根据剂型特点及物料特性,在处方工艺研究过程中,主要对如下指标进行研究,包材选择、pH值范围筛选、配液时温度、是否避光操作、配液时是否充氮气、冻干工艺参数筛选与优化,建立本品的工艺参数及制备工艺。取总量80%的注射用水于配液罐中,加处方量辅料,搅拌使溶解,用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2.8,加入主药,搅拌使溶解,中间体检验,除菌过滤,灌装,半加塞,冻干,压塞,轧盖,灯检,全检,成品。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的质量标准研究试验建立了性状、鉴别、酸度、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水分、溶解完全性和溶解时间、有关物质、细菌内毒素、无菌、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关物质检查及含量测定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并进行了相关的方法学验证试验;有关物质进行检查方法筛选、耐用性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专属性试验、相对相应因子测定、检测限;含量测定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耐用性试验、专属性试验、线性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课题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工艺可行、产品质量稳定,所研制产品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

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测定的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测定的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香丹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后丹参素钠等6种有效成分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2.1 混合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
    2.3 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3.1 系统适用性试验
        2.3.2 线性关系
        2.3.3 精密度
        2.3.4 重复性
        2.3.5 加样回收率
        2.3.6 稳定性试验
        2.3.7 配伍溶液的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色谱条件的选择与确定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3.3 配伍后含量变化

(2)顺铂在PIVAS中的配置和防护策略及临床滴注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PIVAS工作中顺铂注射液配置方法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药
    3 方法与结果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顺铂含量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3.2 溶解过程配置操作的优化研究
        3.3 注射器穿刺过程操作的优化研究
        3.3.1 穿刺角度
        3.3.2 穿刺次数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顺铂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药
    3 方法与结果
        3.1 0.9%氯化钠溶液与注射用顺铂的配伍
        3.2 3%氯化钠溶液与注射用顺铂的配伍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PIVAS环境中顺铂残留量的评估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药
    3 方法与结果
        3.1 色谱条件
        3.2 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3.3 检测限与定量限
        3.4 线性与范围
        3.5 精密度考察
        3.6 干扰试验
        3.7 提取回收率的测定
        3.8 防护用品及环境监测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顺铂正弦曲线法给药治疗鼻咽癌疗效、安全性及免疫功能的Meta分析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方法与结果
        3.1 资料来源
        3.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3.3 文献质量评价和观察指标
        3.4 统计学处理
        3.5 文献检索情况和质量评价
        3.6 有效性Meta分析结果
        3.6.1 完全缓解
        3.6.2 部分缓解
        3.6.3 临床总缓解
        3.7 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
        3.8 免疫学指标Meta分析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附录 顺铂注射液配置调查问卷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铂类药物指南推荐临床常用配伍及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PIVAS集中配置后合理使用时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
    2.1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成品液性状、p H和不溶性微粒的测定
        2.1.1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成品液的配置
        2.1.2 时间点的设置
    2.2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2.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2.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2.2.5 重复性试验
        2.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3 结果
    3.1 成品液的性状
    3.2 成品液的p H值
    3.3 成品液的微粒数
    3.4 红景天苷含量测定
    3.5 酪醇含量测定
4 讨论

(4)抱茎苦荬菜防治冠心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制剂配伍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基于“亲和质谱-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研究抱茎苦荬菜的药效物质基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构建潜在核心靶点网络
        2.2 AMS筛选潜在活性成分
        2.3 UPLC-Q-TOF-MS分析潜在活性成分
        2.4 AFM成像显示活性成分对靶蛋白分子形态的影响
        2.5 分子对接评估“活性成分-靶蛋白”的作用机理
        2.6 MTT法验证药效成分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抱茎苦荬菜防治CHD的潜在核心靶点揭示
        3.2 AMS筛选抱茎苦荬菜防治CHD的活性成分
        3.3 “活性成分-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成像分析
        3.4 “活性成分-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3.5 MTT法测定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基于靶标深入挖掘抱茎苦荬菜的药效物质基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网络药理学预测抱茎苦荬菜中的潜在药效成分
        2.2 分子对接评估“药效成分-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抱茎苦荬菜中的潜在药效成分
        3.2 “药效成分-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
    4 小结
实验三 苦碟子注射液与两类临床稀释液及左卡尼汀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标准品与药品信息
    2 实验方法
        2.1 方法学考察
        2.2 配伍稳定性考察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配伍稳定性考察结果
    4 小结
实验四 苦碟子注射液与常用溶媒及长春西汀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标准品与药品信息
    2 实验方法
        2.1 方法学考察
        2.2 配伍稳定性考察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配伍稳定性考察结果
    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基于潜在核心靶点发现中药活性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冠心宁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药与仪器
    1.1 试药
    1.2 仪器
2 方法
    2.1 配伍方法
    2.2 检测方法
        2.2.1 性状
        2.2.2 pH值
        2.2.3 不溶性微粒
        2.2.4 渗透压摩尔浓度
        2.2.5 吸光度
        2.2.6 总酚酸
        2.2.7 丹参素钠、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
3 结果
4 讨论

(6)ICP-MS测定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中镁、铝元素的含量及迁移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样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ICP-MS工作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内标溶液:
        2.2.2 镁、铝含量测定用供试品溶液:
        2.2.3 镁、铝迁移量测定用供试品溶液:
    2.3线性范围考察
    2.4 线性典型质谱图
    2.5 检测限与定量限
    2.6 精密度试验
    2.7 重复性试验
    2.8 回收率试验
        2.8.1 镁、铝含量测定回收率:
        2.8.2 镁、铝迁移量测定回收率:
    2.8 样品测定结果
3 讨论

(7)常用药品包装材料及其与药物相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引言
    1 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塞简述及其与药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1.1 天然胶塞简介
        1.2 丁基胶塞的特性和优点
        1.3 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塞与药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2 药用复合膜简介及其安全性问题
        2.1 药用复合膜简介
        2.2 常见基材及其性质
        2.2.1 聚乙烯(PE)
        2.2.2 聚酯(PET)
        2.2.3 聚丙烯(PP)
        2.3 药用复合膜安全性及相容性研究简述
    3 选题依据与课题设计思路
        3.1 选题依据
        3.2 课题设计思路
第二章 FTIR-ATR法测定药用卤化丁基橡胶塞表面二甲基硅油残留量和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迁移量
    1 胶塞表面二甲基硅油的含量测定
        1.1 仪器与试药
        1.2 方法与结果
        1.2.1 仪器参数
        1.2.2 红外定量峰的选择
        1.2.3 二甲基硅油提取溶剂及提取方法的确定
        1.2.4 空白干扰试验
        1.2.5 线性关系的考察
        1.2.6 精密度考察
        1.2.7 稳定性考察
        1.2.8 重复性考察
        1.2.9 定量下限的测定
        1.2.10 回收率试验
        1.2.11 液体池法的方法学考察
        1.2.12 样品的测定
    2 胶塞表面残留二甲基硅油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迁移试验
        2.1 方法与结果
        2.1.1 样品预处理
        2.1.2 试验方法
        2.1.3 样品的测定
    3 讨论
第三章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药用复合膜中34种溶剂残留及挥发性物质的含量
    1 仪器与试剂
    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3 方法与结果
        3.1 色谱-质谱条件
        3.2 顶空条件的选择
        3.2.1 平衡温度的确定
        3.2.2 平衡时间的确定
        3.3 定量(SIM)扫描方法及定性定量离子的确定
        3.4 标准曲线和定量限
        3.5 稳定性考察
        3.6 重复性考察
        3.7 回收率试验
        3.7.1 回收标准曲线的制作
        3.7.2 回收率的计算
        3.8 样品的测定
    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8)醒脑静注射液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集中配置后的有效时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
    2.1 药液性状、pH、不溶性微粒和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测定:
        2.1.1 药液的配置
        2.1.2 实验时间段的设置
    2.2 药液中麝香酮含量测定
        2.2.1 对照品制备
        2.2.2 供试品制备
        2.2.3 气相色谱条件
    2.3 药液中冰片含量测定
        2.3.1 对照品制备
        2.3.2 供试品制备
        2.3.3 气相色谱条件
3 结果
    3.1 药液的性状
    3.2 药液的pH
    3.3 药液的微粒数
    3.4 药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
    3.5 麝香酮含量测定
    3.6 冰片含量测定
4 讨论

(9)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1.1.1 建立PIVAS的背景
        1.1.2 PIVAS的概念
        1.1.3 PIVAS的作用与意义
    1.2 国内外PIVAS发展状况
    1.3 配置效期的提出
    1.4 注射液稳定性研究
        1.4.1 注射液pH值研究
        1.4.2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研究
        1.4.3 注射液主要成分含量研究
        1.4.4 注射液配伍禁忌研究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放置时间对注射液pH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注射液配置
        2.3.2 注射液pH值的测量
    2.4 实验结果
        2.4.1 放置时间对液体剂型药物注射液pH值的影响
        2.4.2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药物注射液pH值的影响
        2.4.3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4.4 放置时间对液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4.5 放置时间对固体剂型与液体剂型药物配伍后pH值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放置时间对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注射液的配置
        3.3.2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测量
    3.4 实验结果
        3.4.1 放置时间对拉唑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2 放置时间对抗生素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3 放置时间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4 放置时间对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4.5 放置时间对其他种类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放置时间对药物主要成分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注射液的配置
        4.3.2 含量测定
    4.4 实验结果
        4.4.1 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2 拉唑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4 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5 其他种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注射液降解杂质的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注射液配置
        5.3.2 测试条件
    5.4 实验结果
        5.4.1 拉唑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4.2 抗生素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4.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质谱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药物配伍禁忌的研究
    6.1 前言
    6.2 配伍禁忌现象
    6.3 配伍禁忌分析
        6.3.1 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6.3.2 化学反应对配伍稳定性的影响
        6.3.3 pKa对配伍稳定性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作总结
本论文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盐酸托泊替康的药效学研究
        1.3.2 盐酸托泊替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3.3 盐酸托泊替康的临床应用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制备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参比制剂分析
        2.3.1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处方分析
        2.3.2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关键指标检测
    2.4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处方工艺研究
        2.4.1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处方组成
        2.4.2 盐酸托泊替康原料药性质及辅料
        2.4.3 盐酸托泊替康pH值筛选
        2.4.4 盐酸托泊替康配液温度筛选
        2.4.5 盐酸托泊替康配液浓度筛选
        2.4.6 是否脱炭研究
        2.4.7 冻干参数摸索
        2.4.8 包材相容性考察
        2.4.9 生产工艺描述
        2.4.10 中试样品制备
    2.5 实验结果
        2.5.1 pH值筛选结果
        2.5.2 配液温度筛选结果
        2.5.3 配液浓度筛选结果
        2.5.4 是否脱炭研究结果
        2.5.5 工艺验证结果
    2.6 本章小结
3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质量标准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菌种
        3.2.4 实验用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及结果
        3.3.1 性状
        3.3.2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的鉴别
        3.3.3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的检查
        3.3.4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的含量测定
        3.3.5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的有关物质检查
    3.4 实验结果
        3.4.1 酸度检查结果
        3.4.2 水分测定结果
        3.4.3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结果
        3.4.4 不溶性微粒结果
        3.4.5 含量均匀度结果
        3.4.6 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
        3.4.7 无菌检查结果
        3.4.8 系统适用性考察结果
        3.4.9 耐用性试验结果
        3.4.10 线性试验结果
        3.4.11 稳定性实验结果
        3.4.12 重复性实验结果
        3.4.13 含准确度实验结果
        3.4.14 含量测定结果
        3.4.15 有关物质检测结果
        3.4.16 质量标准
    3.5 本章小结
4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及结果
        4.3.1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配伍稳定性研究
        4.3.2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影响因素试验
        4.3.3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加速试验
        4.3.4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长期试验
        4.3.5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密封性检测
        4.3.6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有效期预测
    4.4 实验结果
        4.4.1 配伍稳定性研究结果
        4.4.2 影响因素实验结果
        4.4.3 加速试验结果
        4.4.4 长期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测定的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香丹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后丹参素钠等6种有效成分的稳定性研究[J]. 昝珂,周颖,李文庭,谭春梅,祝清岚,马双成,郑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1
  • [2]顺铂在PIVAS中的配置和防护策略及临床滴注方式研究[D]. 高宇.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PIVAS集中配置后合理使用时间的研究[J]. 曹丽,刘晓妍,石岩硕,庞国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19)
  • [4]抱茎苦荬菜防治冠心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制剂配伍稳定性研究[D]. 王幸.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5]冠心宁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J]. 张睿智,丁艳谱,李响明,宋娜娜,张旭,郝欣岭,孙胜斌.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4)
  • [6]ICP-MS测定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中镁、铝元素的含量及迁移量[J]. 徐燕慧,林芳,戴林泉,李翔,林强,罗燕华. 海峡药学, 2020(03)
  • [7]常用药品包装材料及其与药物相容性研究[D]. 胡星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醒脑静注射液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集中配置后的有效时间研究[J]. 孙欣,范梦瑶,裴泽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04)
  • [9]静脉药物配置后的效期研究[D]. 张彬山. 厦门大学, 2018(07)
  • [10]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的研制[D]. 张辉.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钠含量测定的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