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护理

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护理

一、微创脊柱外科病人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孙秀敏,庞卯,冯丰,刘斌,戎利民,何留民[1](2021)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促进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域神经纤维束的破坏,导致损伤区域以下长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损伤区域恶劣的微环境是脊髓损伤难以修复的一大问题,大量的炎症细胞聚集、细胞死亡、抑制因子的分泌等,进一步导致损伤区域神经细胞的二次死亡、胶质细胞过度增生、胶原纤维沉积等。不利的微环境不仅限制轴突的再生,同时损伤神经干细胞的功能,不利于神经干细胞向损伤区域迁移并向神经元分化。虽然近期的研究证明脊髓损伤后轴突在合适的基质环境下能够再生,但完全恢复目前还没有可行措施。近年来,高分子生物材料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可以发挥多种功能:减少空洞和瘢痕组织的形成,为再生轴突的生长提供支撑作用;调控细胞行为,诱导神经细胞生长和分化;抑制炎症细胞的非特异性渗入进而改善脊髓损伤区域的微环境;作为载体负载和释放药物、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从生物材料种类、支架类型、微环境构建以及因子负载等方面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为生物材料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基础研究方向。

莫丹,宋升,郭玲,桑晓婷[2](2021)在《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脊柱外科手术病人507例,收集其一般资料、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507例脊柱外科手术病人发生术后医院感染43例,发生率为8.48%,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占60.47%;革兰阳性菌占32.56%,真菌占6.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置入植入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留置导尿管及合并糖尿病是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置入植入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留置导尿管及合并糖尿病是脊柱外科病人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置入植入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留置导尿管及合并糖尿病为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需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

潘香香[3](2021)在《腰椎后路短节段融合手术患者加速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

钟贻翰[4](2021)在《PELD技术与MIS-TLIF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综合评估PELD与MIS-TLIF治疗单节段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并通过比较两者远期随访效果,为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手术治疗建议。方法:本研究系统性回顾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脊柱外科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44例单节段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71例通过PELD治疗,男性51名,女性20名,平均年龄为42.95±6.06岁,L4-L5节段45例,L5-S1节段21例,其他节段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8.01±10.99月。73例通过MIS-TLIF治疗,男性46名,女性17名,平均年龄为41.68±5.72岁,L4-L5节段49例,L5-S1节段16例,其他节段8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7.64±10.24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平均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查阅病历获得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前术后的腰部、下肢VAS评分、ODI、JOA评分及末次随访时的改良Macnab疗效标准来评价手术疗效。本研究使用IBM SPSS 23.0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组间数据比较时,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内比较时,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值<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ELD组和MIS-TLIF组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5例失访,139例随访成果。PEL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较MIS-TLIF组具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ELD组的术后复发率较MIS-TLIF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术后腰部VAS评分较MIS-TLIF组高,具体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下肢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疗效标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ELD手术和MIS-TLIF手术对于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异。2、PELD手术较MIS-TLIF手术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出血量、更早出院的优势,并且由于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操作,也具有更少的术后并发症,能够满足患者短期、快速康复的要求。3、PELD手术同时也暴露出相对较高的复发率、术后长期慢性腰疼、减压不充分的问题4、对于硬膜囊、神经根受压严重,并出现严重下肢功能障碍、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患者,MIS-TILF手术可能是更优解。

张晨超[5](2021)在《壮筋养血汤对胸腰段OVCF患者PVP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壮筋养血汤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经椎体成形术后残留的腰背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02月期间就诊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十九区(脊柱外科)住院部,符合研究标准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新鲜性压缩性骨折经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的患者7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70例患者编号(01-70),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止痛、制动、抗骨质疏松(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囊)等骨科常规对症治疗,排除术前禁忌症,两组患者经PVP术后,其中试验组在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壮筋养血汤(碳酸钙D3+骨化三醇+壮筋养血汤),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中药,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两次温服,疗程4周。对照组继续予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方案(碳酸钙D3+骨化三醇)。评定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2天(中药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术后1周、2周及1个月的NRS评分、ODI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1.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术前骨密度、手术节段等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2天(中药药物治疗前)两组的NRS评分、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及1个月两组组间的NRS评分、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中药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术后1周、2周及1个月的两组组内的NRS评分、ODI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中药药物治疗前)与术后1周、2周及1个月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术后第2天(中药药物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2周及1个月的Mac Nab疗效评分进行各组间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得出,试验组优良率达100%,对照组优良率91.2%,说明试验组的中药疗效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组患者术后第1周、2周、1个月的NR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术后第2天(中药药物治疗前),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改善,说明抗骨质疏松联合壮筋养血汤治疗可以改善术后残留腰背痛。2.试验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NRS评分、ODI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经治疗前后的Mac Nab疗效结果改善率优于对照组,说明壮筋养血汤疗效优于单纯抗骨质疏松治疗。

赵廷潇[6](2021)在《加速康复外科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Assisted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T-End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我院采用PT-Endo-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ERAS组45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和Likert量表分别评估患者手术疗效及满意度。采用改良Bridwell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影像学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出院且均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术前诊断及手术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3天、1个月的VAS、JOA、OD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无手术节段定位错误、血管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撕裂,术后无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ERAS组患者术后3天、1个月和末次随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按改良Mac Nab标准,ERAS组优良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Bridwell分级,所有患者均已融合(100%),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融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T-Endo-LIF手术治疗LDD的围术期,采用ERAS干预模式可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

袁文[7](2021)在《MED-TLIF与传统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短期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显微内窥镜下辅助的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ED-T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验证显微内窥镜下辅助的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治疗此类疾病是否有更佳的效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微创、安全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武汉市第四医院脊柱外科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且符合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40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6-75岁。根据患者的手术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行MED-TLIF手术,对照组行开放TLIF手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引流量以及两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并将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患者全部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退变类型等观察指标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具有可比性。2.对两组手术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MED-TLIF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多于开放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开放TLIF组(P<0.05)。3.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做为疗效指标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天、1月、3月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天、术后1月MED-TLIF组评分低于开放TLIF组(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开放TLIF手术相比,MED-TLIF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早期恢复快等优势,但是明显增加了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透视次数。两者的中期(术后3个月)恢复效果并未见明显差异。除此之外,本研究样随访时间较短,因此对于MED-TLIF远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是否会上升暂时应持谨慎态度。

杜文杰[8](2020)在《内镜下改良全椎板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的血管神经受压,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它作为引起老年人腰痛、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临床上对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争议不断,过去人们认为,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由退行性病因所致,它病程长,发展慢,应用保守治疗常常达不到去除病因的目的,故提倡早期手术治疗。随着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进一步认识,以及诸多学者的大量临床试验研究,我们认为,手术之前先行一段时间的规范保守治疗是有必要的,若保守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时,则建议行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发展起自十九世纪80年代,由一位名叫Lane的医生对患有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病人实施的腰椎板减压手术。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全椎板切除术才渐渐成熟,成为了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最经典的术式,直至目前,还广为临床应用。确实,全椎板切除术作为一种开放性手术,可彻底减压神经,缓解病人的痛苦。但是,随着对它的大量临床试验的研究,以及生物力学对脊柱医学的不断伸入,人们发现,全椎板切除术由于损伤了大量腰椎后柱结构和组织而引起了众多的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不断有医生尝试新的术式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一时间脊柱医学界百花齐放。但据目前的文献综述解释,尚无一种手术方式可以作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于是,寻找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成了脊柱外科不可攻克的难点。二十世纪90年代,内镜技术开始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外科手术的新的治疗手段--微创技术。微创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很多优点,如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和恢复快等,也广受患者欢迎。本研究组结合微创理念设计了一种内镜下全椎板成形术的改良术式,与各位脊柱外科同仁一同分享。目的分享内镜下改良全椎板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在治疗症状性腰椎管狭窄时的早期疗效。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了内镜下改良全椎板成形术的22位腰椎管狭窄病人,其中包括8名男性和14名女性,平均年龄59.3±9.6岁。22位患者均接受1至2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3个月,其中有9位患者于随访一年后失访。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22例,平均跛行距离 339±130m。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到2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术中出现一例硬膜损伤,术后复查见一例回植椎板未牢固融合,未见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与术前腰痛和下肢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内镜下改良全椎板成形术在治疗症状性腰椎管狭窄时,疗效确切,操作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于笑笙[9](2020)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入脊椎椎弓根钉的误差分析和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评估术中应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入颈、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精准性,探索影响机器人辅助置钉准确性的因素。另探究比较骨科机器人与经皮、传统开放置钉的临床效益,最后探讨骨科机器人未来发展方向及对微创手术发展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连续性选择49名18岁以上手术指征明确、无手术禁忌症且术前检查完备拟行颈椎后路手术、胸椎后路手术和多节段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应用国产Ti Robot骨科机器人术中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术前计算机断层(CT)扫描影像测量椎弓根宽度及腰椎小关节突角度,术中记录光学示踪器棘突夹与术区相对位置,术后在CT扫描轴位片上利用Gertzbein方法评估椎弓根螺钉准确性,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影响置钉准确性的各项因素。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2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并分别行Ti Robot机器人辅助经皮内固定术治疗(RA组)、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FG组)和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OP组)的病例。统计三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辐射剂量、术中出血量、置钉准确率、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百分比、伤椎Cobb角,以及术前、术后第3天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Bonferroni法,计数资料采用z检验和CMH-2检验,分析比较三种不同置钉手段的差异。结果:49名患者利用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377枚,平均置钉准确率97.08%,颈椎准确率为100%,胸段为92.23%,腰段为97.56%,颈椎、腰椎置钉准确性大于胸椎(P(27)0.05),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与椎弓根宽度与螺钉直径比值相关(P(27)0.001),与关节突角度、示踪器距离手术椎体距离无关(P(29)0.05)。52例胸腰段骨折病例中手术时间RA组明显少于FG组,但与OP组无明显差异。RA组与FG组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OP组,RA组置钉准确率高于FG组与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透视时间与辐射剂量比较中,FG组最多,RA组最少(P(27)0.05);三组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百分比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29)0.05);RA组与FG组术后第3天VAS、JOA评分优于OP组(P(27)0.05),远期无显着性差异(P(29)0.05)。结论:影响置钉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椎弓根的宽度。机器人辅助置钉准确性高且长节段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好,其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辐射少等优势,是良好的脊柱微创手术选择。

田琛俊[10](2020)在《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前瞻性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在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益阳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入院诊断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共计46例。分配到两组,其中观察组23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对照组23例,给予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手术前常规记录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岁)、病程(月)、病变节段等资料),术后记录两组病例手术指标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卧床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等)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记录手术前、出院时、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数据,在末次随访时(术后6个月)记录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数据,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时的肌电图检查指标(胫神经、腓总神经NCV和F波潜伏期)数据,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课题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1、术前两组性别、年龄(岁)、病程(月)、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VAS、ODI功能评分以及腓总神经、胫神经NCV及胫神经F波潜伏期的变化数据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2、术中两组的手术时间(min)、手术中出血量(ml)、手术后卧床时间(h)、手术后住院时间(d)等数据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两组的出院时VAS评分数据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一个月、术后三个月VAS评分数据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两组出院时、术后一个月、术后三个月ODI评分数据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术后6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其中观察组优16,良6,可1,差0,总体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优13,良7,可3,差0,总体优良率为86.9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搜集两组病例患肢术后三月胫神经、腓总神经NCV及胫神经F波潜伏期的变化数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搜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数据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PTED和FD技术对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均能安全、可靠的应用于临床;3.PTED技术在近期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等疗效评价方面具有优势;4.PTED术较FD术具备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卧床时间更少、术后康复更快的优点。PTED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单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症理想术式之一。

二、微创脊柱外科病人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创脊柱外科病人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高分子材料促进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脊髓损伤
2 治疗策略
3 脊髓损伤修复生物材料支架的研究进展
    3.1 生物材料种类
        3.1.1 天然来源生物材料
        3.1.2 合成生物材料
    3.2 生物材料支架的类型
        3.2.1 可注射水凝胶支架
        3.2.2 预制成型支架
    3.3 再生微环境的构筑
        3.3.1 微/纳米拓扑结构在神经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3.3.2 生物活性因子的负载和释放在神经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4 讨论和展望

(2)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2.2 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2.3 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3.2 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3 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的干预对策
4 小结

(4)PELD技术与MIS-TLIF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研究现状
        2.1.1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
        2.1.2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
    2.2 手术治疗的概述
        2.2.1 PELD技术
        2.2.2 MIS-TLIF
        2.2.3 后路开放手术
        2.2.4 MED手术
    总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资料收集与分组
    3.5 手术方法
        3.5.1 PELD组
        3.5.2 MIS-TLIF组
        3.5.3 术后处理
    3.6 统计方法
第4章 过程与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PELD和 MIS-TLIF手术方式的比较
    5.2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的选择
    5.3 两组手术并发症的比较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壮筋养血汤对胸腰段OVCF患者PVP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脱落处理方法
        1.6 样本采集及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疗效评价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分析
    1 临床课题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分析
    3 临床疗效观察
        3.1 两组研究对象术前、术后各节点NRS评分比较
        3.2 两组各时间节点ODI评分比较
        3.3 MacNab 疗效评定
讨论与分析
    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机制
    2 OVCF椎体强化术后腰背痛原因
        2.1 西医对于残余腰背痛的分析
        2.2 中医药对于OVCF患者经PVP术后残余腰背痛的辨证论证
    3 术后残余腰背痛的治疗方案
        3.1 中医药治疗方法
        3.2 西医主要治疗方法
    4 壮筋养血汤治疗OVCF患者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疗效结果分析
        4.1 壮筋养血汤的基本认识
        4.2 壮筋养血汤的方解和药理
        4.3 术后残余腰背痛的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之处
        5.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胸腰段OVCF经PVP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加速康复外科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3 围术期干预措施
    4 出院标准
    5 手术过程
    6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3 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比较
    4 满意度及Mac Nab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
    5 围术期并发症及影像学融合率比较
(三)讨论
(四)结论
(五)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已发表论文或专利申报等其他成果
附录C 综述 脊柱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MED-TLIF与传统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短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研究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材料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研究结果
    3.3 典型病例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4.2 MED-TLIF手术的优势
    4.3 MED-TLIF手术的术中并发症及应对
    4.4 MED-TLIF手术的不足
    4.5 本次研究的不足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1
附录2
综述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8)内镜下改良全椎板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管狭窄症的历史与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骨科机器人辅助置入脊椎椎弓根钉的误差分析和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机器人辅助置钉的准确性及误差影响因素的探究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设计
    2.3 患者资料
        2.3.1 患者一般情况
        2.3.2 患者纳入标准
        2.3.3 患者排除标准
    2.4 研究方法
        2.4.1 仪器与使用方法
        2.4.2 CT影像学资料评估方法
        2.4.3 主要记录和观测指标
        2.4.4 误差控制
        2.4.5 资料分析方法
    2.5 结果
    2.6 讨论与分析
        2.6.1 国产骨科机器人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应用表现
        2.6.2 椎弓根宽度对机器人术中置钉精准性的影响
        2.6.3 示踪器与手术区域间隔距离对机器人术中置钉准确性的影响
        2.6.4 关节突角度对机器人术中置钉准确性的影响
        2.6.5 术中椎弓根钉置入的其他影响因素
        2.6.6 对本研究其他不足的反思和对国产机器人系统的展望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器人辅助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的对比探究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设计
    3.3 患者资料
        3.3.1 患者一般情况
        3.3.2 纳入标准:
        3.3.3 排除标准:
    3.4 研究方法
        3.4.1 手术主要材料
        3.4.2 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
        3.4.3 术后处理
        3.4.4 影像学资料评估方法
        3.4.5 主要记录和观测指标
        3.4.6 误差控制
        3.4.7 资料分析方法
    3.5 结果
    3.6 分析与讨论
        3.6.1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固定与透视引导下经皮固定、开放固定的疗效对比分析
        3.6.2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特点
        3.6.3 脊柱外科机器人手术发展现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情况

(10)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英文索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一般资料分析
        2.1.3 观察指标
        2.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2.1.5 病例纳入标准
        2.1.6 病例排除标准
        2.1.7 影像学检查资料
    2.2 两组治疗方法介绍
        2.2.1 术前准备
        2.2.2 PTED组手术方法介绍
        2.2.3 FD组手术方法
        2.2.4 术后处理
    2.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和检查
    2.4 统计学软件处理
第三章 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3.1 随访的处理与数据的搜集
    3.2 结果
        3.2.1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情况
        3.2.2 两组病例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比较情况
        3.2.3 两组病例术前术后随访VAS、ODI功能评分比较情况
        3.2.4 两组病例术后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分情况
        3.2.5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胫神经、腓总神经NCV和胫神经F波潜伏期的变化情况
        3.2.6 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四、微创脊柱外科病人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高分子材料促进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J]. 孙秀敏,庞卯,冯丰,刘斌,戎利民,何留民.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21
  • [2]脊柱外科病人术后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莫丹,宋升,郭玲,桑晓婷. 循证护理, 2021(08)
  • [3]腰椎后路短节段融合手术患者加速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潘香香.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4]PELD技术与MIS-TLIF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D]. 钟贻翰. 吉林大学, 2021(01)
  • [5]壮筋养血汤对胸腰段OVCF患者PVP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晨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加速康复外科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D]. 赵廷潇.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7]MED-TLIF与传统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短期疗效分析[D]. 袁文. 江汉大学, 2021(01)
  • [8]内镜下改良全椎板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D]. 杜文杰. 郑州大学, 2020(02)
  • [9]骨科机器人辅助置入脊椎椎弓根钉的误差分析和效果比较[D]. 于笑笙.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10]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比较[D]. 田琛俊. 南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