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校长信箱”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一、“校长信箱”架起连心桥(论文文献综述)

潘志平[1](2017)在《学校因为有了亲情而多了一份温暖》文中研究指明诺丁斯说:"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孩子们愿意为他们喜爱和信任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家庭亲情淡漠、学校情感关系缺失、家校情感纽带断裂,是影响初中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

姜丽凤[2](2015)在《让我用心来爱你——对一名留守儿童的辅导手记》文中提出【案例聚焦】镜头一: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区别"拨"与"拔"的字形,并为它们找朋友组词。在几名学生正确组词后,老师点名让小杰回答。只见他慢吞吞地站起身,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手指不停揉搓着,一声不吭。镜头二:教室里,老师要求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一块做游戏。很快,学生们都找到了朋友,只有小杰坐在座位上,尴尬

俞继鸣[3](2012)在《中国革命老区新闻报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革命老区(简称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对革命老区建设与发展的新闻报道非常重视。通过对1986—2006年《人民日报》3341篇革命老区新闻报道抽样研究,从报道主题、报道版位、报道倾向、报道类型四方面分析后发现,《人民日报》革命老区新闻报道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一,从报道主题来看,政治、经济类报道较多,社会类、科教文卫类、人物类报道偏少;经济新闻中,第一产业报道最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报道偏少;二,从报道版位来看,革命老区的新闻报道占据位置比较显着;三,从报道倾向来看,革命老区报道中正面报道占绝对重要地位,负面报道和中性报道偏少;四,从报道体裁角度而言,消息、特稿占比较大,其他报道类型不足两成。《人民日报》老区新闻报道主要存在着如下四方面不足:一,正面报道较多,负面报道偏少;二,对老区社会生活的报道不够全面;三,刻板成见对老区报道带来影响;四,各种体裁未能全面兼顾。要解决这些问题,使《人民日报》革命老区新闻报道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以促进革命老区在新时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首先应丰富报道内容。老区是新闻的“富矿”,不能只看到政治、经济新闻,也要重视科教文卫工作,加强科教文卫和社会新闻报道深度,展现老区社会生活新风尚;二是要提升报道方式,平衡好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比例,不要满足于常用的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方式,要巧妙运用评论、图片、口述新闻等多种新闻体裁,努力增加事实性、针对性报道,扩展报道的影响面、延伸报道深度;三是要深入革命老区基层,倾听、了解、反映革命老区人民心声,多采用清新朴实的群众语言,让老区新闻报道更吸引人。只有采取这一系列的对策,《人民日报》未来的老区报道工作才可能开展得更出色,我国革命老区的新闻报道研究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与此同时,我国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才可能得到实质性改观。

刘猛[4](2012)在《警民关系的博弈论分析 ——基于政治学的视角》文中认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世界性难题。本文试从政治学的视角,对警民关系进行博弈论分析。目标是探析警民关系背后的政治属性及其实质内涵,探究和谐警民关系的应然之道。传统警民关系研究是单向、静态、片面的研究:在研究主体上,强调以警察为主,公民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反馈;在研究角度上,主要是站在警方的立场观察和思考问题,公民是被争取或管治的对象;在研究方法上,将警民关系主要作为社会学、管理学或公共关系学的对象,忽视其政治内涵和特点;在研究内容上,只是将警察和公民这两个群体笼统地放在既定的轨道上加以考虑,缺乏分析层次和对互动博弈的深度观察;在研究目的上,强调减少冲突、加强合作,较少考虑价值追求及其实现。通过对警民关系的深度透视,本论文认为,警民关系不只是普通的社会关系,而且还是典型的政治关系,是主体间平等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博弈关系。博弈论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领域。博弈论的引入可以为作为典型政治关系的警民关系研究开启一个崭新的视角。以英国伦敦大都市警察“警务九原则”的提出为标志,警民关系由对抗到简单互动进而转变为博弈。警民博弈是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发展变迁的过程,分别在私益与公益、权利与权力、自由与秩序等三个层面展开,在不同的层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应不同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警民之间公益与私益的博弈单靠警察一方的努力无法摆脱利益的“囚徒困境”;警民之间权力与权利的“智猪博弈”需要警察主动推动法治进程,限制自身权力,保障公民权利;警民之间自由与秩序的“斗鸡博弈”不可避免,冲突中往往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最终的解决还在于寻找警民关系的和谐之道。和谐警民关系,是作为平等政治主体的警察与公民,在推动政治文明的进程中,通过良性互动博弈实现各自的以及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动态过程,是在互动交往和博弈中形成的密切沟通、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相处的关系,并在相互关系推进中获得共同发展。警民关系和谐意味着警察与公民之间良好的利益协调关系、权利义务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和友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具体包括三层含义:(1)和谐警民关系是正和博弈关系。警察与公民在各个层面的互动博弈中形成共同的目标,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互利互惠、互促互进,最终实现双赢、共赢。在执法和管理等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警爱民、警安民和民拥警、民助警的有机结合。(2)和谐警民关系是具有良好沟通协调机制的关系。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警民关系历久弥新的活力源泉。警察和公民在相互交往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关键是如何朝着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向推进,而不是相互对抗、两败俱伤或累积矛盾、最终爆发。(3)和谐警民关系是动态发展、相对平衡的关系。警民关系不是一种绝对静止的状态,而是不断从协调到不协调,再到新的协调,如此不断循环往复,逐步升华。一方面,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进步,警民关系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形成有机结合、密切相关的系统;另一方面,警察和公民在追求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也需要相互进行调适,维持有序、渐进、持续、平衡的关系。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政权的成熟程度、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警务政策、警察廉洁度、警察绩效、警察素质等。如何让警民博弈走出困境,有赖于对警民关系政治性的再发现、警察与公民政治发展的再考量、警民关系核心价值的再挖掘。警务社会化是现代警务发展的趋势之一,善治理论的引入可以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警察与公民的关系,不仅是一种管控关系,更具有服务与合作的内涵。探索中国警民关系的和谐之道应发挥警察和公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把警察和公民既作为政治范畴的利益攸关方,也作为政治发展的参与者、合作者、推动者。具体来说,包括准确定位警民关系、加强警民关系法治化建设、制订以民意为导向的警务战略、推进警务社会化进程、建设高效廉洁警察团队、维护和保障公民权利、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建设自主自治的公民社会等措施。

邓红华[5](2009)在《彰显教育特色 提升文化品味》文中研究指明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必然的、有效的教育因素,是彰显教育特色、凝结文化精髓的源泉。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大桥小学将学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定位,有机结合,遵循"绿色、

黄晓生,李鸿金[6](2005)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崇义中学“开放式教育”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高亭[7](2005)在《丹江口市一中“校务公开”架起“连心桥”》文中提出 湖北省丹江口市一中自2000年在全市率先实施"校务公开"制度以来,坚持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拓宽渠道,注重实效,使这项制度成为领导与群众的"连心桥"、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器",为全市"校务公开"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该校2002年度被丹江口市总工会授予"十佳校务公开单位",2003年被十堰市教育局和教育

纪昌荣,熊效军[8](2004)在《“校长信箱”架起连心桥》文中研究说明

苗家生[9](2001)在《“校长信箱”架起连心桥》文中指出

二、“校长信箱”架起连心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长信箱”架起连心桥(论文提纲范文)

(1)学校因为有了亲情而多了一份温暖(论文提纲范文)

路径一:始于家庭亲情, 让家庭充满温馨、校园传递温暖
路径二:基于关心关系, 让尊重良性循环、天性得到释放
路径三:乐于协商对话, 让平等落到实处、民主惠及全体
路径四:成于实践体悟, 让活动心心相印、亲情与日俱增

(3)中国革命老区新闻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革命老区及《人民日报》老区报道的特征
    2.1 革命老区的概述
        2.1.1 何谓革命老区
        2.1.2 革命老区的区域分布
        2.1.3 革命老区的历史内涵
    2.2 《人民日报》老区新闻报道的特征
        2.2.1 权威性高
        2.2.2 影响力大
        2.2.3 覆盖面广
        2.2.4 代表性强
第3章 《人民日报》老区新闻的报道内容与体裁
    3.1 《人民日报》老区新闻报道的样本选择
        3.1.1 分析对象
        3.1.2 样本选择
        3.1.3 设计类目和分析单元
    3.2 《人民日报》老区新闻的报道内容与体裁
        3.2.1 报道主题
        3.2.2 报道版位
        3.2.3 报道倾向
        3.2.4 报道类型
第4章 《人民日报》老区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4.1 正面报道较多,负面报道偏少
    4.2 对老区社会生活的报道不够全面
    4.3 刻板成见对老区报道带来影响
    4.4 各种新闻体裁未能全面兼顾
第5章 《人民日报》老区新闻报道的经验与启示
    5.1 丰富报道内容,让老区报道更立体
        5.1.1 革命老区也是新闻富矿
        5.1.2 别让老区永远戴着贫困的“帽子”
        5.1.3 社会新闻展现老区新风尚
    5.2 提升报道方式,让老区报道更鲜活
        5.2.1 打破惯性思维,新角度出新意
        5.2.2 灵活运用多种体裁,学会“一鱼多吃”
        5.2.3 巧用背景深化主题
    5.3 转变报道文风,让老区报道更引人
        5.3.1 深入群众反映百姓心声
        5.3.2 使用清新朴实的群众语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警民关系的博弈论分析 ——基于政治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价值
        1.1.3 预期突破和可能创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警察政治学研究现状及述评
        1.2.2 政治博弈论研究现状及述评
        1.2.3 警民关系问题研究现状及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基本框架
2 警民关系及其博弈论解析
    2.1 警民关系的定位与重构
        2.1.1 “警”、“民”辨析
        2.1.2 “关系”梳理
        2.1.3 “警民关系”新解
    2.2 警民政治的本源与流变
        2.2.1 “政治”释义
        2.2.2 警民关系政治性探源
        2.2.3 警民关系政治性演进
    2.3 警民互动的广度与限度
        2.3.1 警务的“悖论”
        2.3.2 国家的“掣肘”
        2.3.3 警务风格的“烙印”
    2.4 警民博弈的应然与实然
        2.4.1 从经济博弈论到政治博弈论
        2.4.2 从警民互动到警民博弈
        2.4.3 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
    本章小结
3 利益博弈的“囚徒困境”
    3.1 利益观念的争鸣与嬗变
        3.1.1 公共利益观的传承
        3.1.2 对公共利益的质疑
        3.1.3 与私的利益关系
    3.2 安全保障的私域与公域
        3.2.1 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界线
        3.2.2 公共安全的由来及其涵义
        3.2.3 公共安全产品的特性及其分类
    3.3 公私博弈的模型与启示
        3.3.1 囚徒困境
        3.3.2 集体行动的逻辑
        3.3.3 公地悲剧
    3.4 警民博弈的困境与演绎
        3.4.1 警察在利益博弈中的定位
        3.4.2 作为第三方参与的警民博弈
        3.4.3 作为利益对局者的警民博弈
    本章小结
4 权力与权利的“智猪博弈”
    4.1 权力与权利的内涵与实质
        4.1.1 权力和权利的含义
        4.1.2 权力和权利的变迁
        4.1.3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
    4.2 警察权与公民权的范围与界限
        4.2.1 警察权的概念、内容及其特点
        4.2.2 公民权的概念及其内容
        4.2.3 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关系及其界限
    4.3 “智猪博弈”的原理与适用
        4.3.1 “智猪博弈”的启示
        4.3.2 警察权力的“智猪”角色分析
        4.3.3 公民权利的“智猪”角色分析
    4.4 警民“智猪博弈”的案例与逻辑
        4.4.1 美国“米兰达规则”的来龙去脉
        4.4.2 英国《警察与刑事罪证法》出台背后
        4.4.3 中国“孙志刚事件”始末
    本章小结
5 自由与秩序的“斗鸡博弈”
    5.1 自由与秩序的论争与哲学
        5.1.1 自由观念的进化
        5.1.2 秩序理论的演变
        5.1.3 自由与秩序的关系
    5.2 “斗鸡博弈”的模型与架构
        5.2.1 “斗鸡博弈”模型解析
        5.2.2 警民“斗鸡博弈”框架设计
        5.2.3 警民“斗鸡博弈”处境分析
    5.3 警民冲突的爆发与处置
        5.3.1 欧美重大突发警民冲突扫描
        5.3.2 中国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回顾
        5.3.3 警民大规模冲突的特点及原因探析
        5.3.4 警民争斗的对决与影响
    本章小结
6 警民关系的和谐之道
    6.1 和谐警民关系的特征与表现
        6.1.1 和谐警民关系的提出
        6.1.2 和谐警民关系的内在特征
        6.1.3 和谐警民关系的外在表现
    6.2 警民关系的波动与关联
        6.2.1 西方国家警民关系发展脉络
        6.2.2 中国警民关系发展脉络
        6.2.3 影响警民关系因素评析
    6.3 警民博弈的困境与出路
        6.3.1 警民关系政治性的再发现
        6.3.2 警察与公民政治发展的再考量
        6.3.3 警民关系核心价值的再挖掘
    6.4 和谐警民关系的可能与可行
        6.4.1 警务社会化的理论及其实践
        6.4.2 善治理论及其实践
        6.4.3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可行之道
附录一:2010年南非警民关系问卷调查情况
附录二:公安部关于进一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校长信箱”架起连心桥(论文参考文献)

  • [1]学校因为有了亲情而多了一份温暖[J]. 潘志平. 人民教育, 2017(23)
  • [2]让我用心来爱你——对一名留守儿童的辅导手记[J]. 姜丽凤. 班主任, 2015(02)
  • [3]中国革命老区新闻报道研究[D]. 俞继鸣. 湖南大学, 2012(05)
  • [4]警民关系的博弈论分析 ——基于政治学的视角[D]. 刘猛. 武汉大学, 2012(06)
  • [5]彰显教育特色 提升文化品味[J]. 邓红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3)
  • [6]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崇义中学“开放式教育”纪实[J]. 黄晓生,李鸿金. 江西教育, 2005(23)
  • [7]丹江口市一中“校务公开”架起“连心桥”[J]. 高亭.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5(01)
  • [8]“校长信箱”架起连心桥[J]. 纪昌荣,熊效军. 中国监察, 2004(05)
  • [9]“校长信箱”架起连心桥[J]. 苗家生.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1(01)

标签:;  ;  

“校长信箱”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