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

小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

一、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小龙[1](2020)在《钛种植体表面TiO2纳米管BMP2/BMP7复合层的成骨作用研究》文中认为人体内源性植入手术治疗的感染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到的并发症,特别是在骨内牙种植体植入手术后的感染,在减缓了患者的伤口愈合程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手术失败的风险,并造成了医用材料的浪费。牙种植手术中的内源性感染一般是由于细菌的粘附和增殖造成的,在其形成生物膜后,增殖的性能则大大提升,甚至可达到在细菌游离状态时的1000倍。因此,避免细菌在内源性植入物表面的粘附,是人体内植入物手术成功的关键,而钛合金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理化性能及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作为内源性植入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本论文以TC4钛合金为基础,通过材料表面改性及加载生长因子后促进成骨的角度出发,改进植入材料诱导成骨作用,并借助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模型体外研究该材料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性能。方法:1.两步阳极氧化法在TC4钛基材表面制备出Ti O2纳米管形貌,并将BMP2及BMP2/7以聚多巴胺为载体通过化学预修饰的方法外接枝偶联,分别制备Ti O2纳米管-聚多巴胺/BMP2和BMP2/7复合层实验样本,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及接触角表面能测量分析其表面形貌。2.制备的复合层实验样本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模拟人体的复杂内环境,以期取得客观的实验数据。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形貌,1、3、5d MTT法检测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黏附及增殖情况。细胞与材料共培养5、7、11d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ALP)来研究加载BMP2/7的Ti O2纳米管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可见成功在TC4钛表面构建Ti O2纳米管及各组复合涂层,X射线光谱元素分析提示BMP2/7成功加载于Ti O2纳米管表面,接触角及表面能分析可见加载BMP2及BMP2/7实验组疏水性较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2.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得知经BMP2/7修饰的Ti O2纳米管表面细胞黏附较光滑对照组多,且分布均匀。MTT结果示3d后实验组细胞黏附增殖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0.01),SNK法两两对比示各组间也呈现明显差异(P<0.05),5d后显示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SNK法两两对比显示各实验组彼此之间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具有明显增加成骨性能的作用。结论:本研究经系列实验在TC4钛基材表面制备出管径均一的Ti O2纳米管/PDOP/BMP2/7复合涂层,有效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了材料的吸附性能,可作为良好的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对比显示加载了BMP2/7的Ti O2纳米管材料能显着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内源性植入物表面改性方法,具有良好的医疗应用前景。

陈鹏鹏[2](2020)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与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与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42例)和对照组(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术,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较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手术效果好,患者康复快,生活质量高。

王伟新[3](2019)在《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颌间结扎牵引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5.68%(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I、SBI较对照组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效果显着,可明显改善牙龈及龈沟出血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赵扬[4](2018)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牙弓夹板颊间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骨折愈合、疼痛持续、活动、进食及出院时间等情况,对两组术后并发症(牙龈炎、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9.78±9.54)min]短于对照组[(66.04±9.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骨折愈合、活动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可促进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李明喆,徐晓峰,徐兵[5](2018)在《不同程度老年人萎缩性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选择及相关生物力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3种不同程度萎缩性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方式及其效果。方法:构建不同程度的萎缩性无牙颌下颌骨体部骨折治疗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相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段位移的改变以及钛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下颌骨Ⅲ度萎缩,采用1块2.0 mm 4孔钛板在下颌骨上缘进行固定,其骨折处移位较其余6种工况明显增大;相同萎缩程度的下颌骨,采用重建板固定比采用其他内固定方式骨折断端位移明显减少。Ⅲ度萎缩的下颌骨采用小型钛板固定,钛板所受应力分别接近及超过钛板的屈服极限。结论:对于Ⅰ度萎缩的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病例,下颌骨外侧双板固定以及下颌骨下缘重建板固定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固定稳定性,对于Ⅱ及Ⅲ度萎缩的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病例,下颌骨下缘重建板固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固位稳定性。

张建丽[6](2018)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牙弓夹板颊间结扎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随访2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随访2个月,观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显着,可加快愈合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范莹莹[7](2018)在《下颌骨骨折个性化3D内固定系统优化设计及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下颌骨骨折不仅影响颌面美观,还影响咀嚼、说话等功能,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其中,下颌角部位的骨折占下颌骨骨折的25%左右。目前广泛使用的标准二维固定板和生物可吸收材料的固定板虽然可以治疗大部分下颌骨骨折,但对于久治不愈的陈旧性骨折和特殊下颌骨骨折,则需要寻找更有优势的固定板。研究开发具有与骨表面贴合的三维形状以及良好生物力学特性的个性化内固定系统,不仅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提高初期稳定性并加快骨愈合,还可以降低或消除骨吸收并减小固定板失效的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利用医学处理软件重建了下颌骨三维模型,并构建其生物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拓扑优化方法的个性化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技术,并以下颌角骨折为例,设计得到了“V”形个性化内固定板,并将其与普通固定板进行了生物力学对比分析,包括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验证。分析表明个性化V形内固定板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验证了个性化3D内固定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探索了下颌骨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技术。研究比较了基于三角面片和基于参数曲面的两种有限元模型构建策略,证实了基于三角面片的建模方式更适合下颌骨的复杂外形和结构。(2)提出了基于拓扑优化方法的下颌骨骨折个性化3D内固定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并以下颌角骨折为例,设计得到了个性化“V”形固定板。(3)构建了包括肌肉约束的下颌骨生物力学模型,分析比较了在三种不同牙位静态咬合方式下、不同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有限元结果显示,个性化V形板治疗时的平均最大应力值(98MPa)比单小型板(368MPa)下降了73.37%,比双小型板(155MPa)下降了36.77%,该结果也得到了生物力学实验测试数据的验证。(4)搭建了下颌骨生物力学测试平台,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包括个性化髁突固定装置和模拟关节盘的下颌骨生物力学测试模型,对比分析了个性化内固定板和普通二维固定板治疗下颌骨骨折时的生物力学性能。

许伟[8](2018)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牙弓夹板颊间结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后康复情况(术后疼痛持续、活动、进食、出院时间),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牙龈炎、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术后疼痛持续、进食、活动及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3.51%比1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可促进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手术时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彭云烽[9](2017)在《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接收的11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按照下颌骨骨折手术所用材料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A组与B组,A组57例,给予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B组57例,给予微型钛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后3个月AF-BF距与AXB角明显优于术前及B组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A组患者优良率(96.5%)明显优于对照组(84.2%),A组有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少于B组的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给予下颌骨骨折患者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愈合,从而提高下颌骨稳定性,手术不良反应少。

范军[10](2016)在《下颌骨骨折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下颌骨骨折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颌骨牵引金属丝骨间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骨折患者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方法治疗,效果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二、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钛种植体表面TiO2纳米管BMP2/BMP7复合层的成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TiO_2纳米管及TiO_2纳米管/BMP2/BMP7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面性状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技术路线流程图
        1.2 材料
        1.2.1 试剂与设备
        1.2.2 部分试剂配方
    2 实验方法
        2.1 钛片的前期处理
        2.2 TiO_2纳米管制备
        2.3 TiO_2纳米管/PDOP复合层制备
        2.4 TiO_2纳米管化学接枝BMP2 及BMP2/7 复合涂层制备
        2.5 实验分组
        2.6 试样灭菌
    3 复合材料表面性状分析
        3.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复合材料表面形貌
        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
        3.3 表面接触角测量与表面能计算
        3.4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材料表面形貌观察
        4.2 材料元素分析
        4.3 表面接触角测量与表面能计算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钛种植体表面TiO_2 纳米管/BMP2/BMP7 复合层细胞相容性实验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技术路线流程图
        1.2 材料
        1.2.1 试剂与设备
        1.2.2 部分试剂配方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
        2.2 细胞接种
        2.3 细胞粘附及形态学观察(SEM)
        2.4 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
        2.5 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测(ALP)
        2.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
        3.2 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
        3.3 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ALP)
    4 本章小结
讨论
第三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病例一 数字化外科技术引导下的下颌骨缺损个性化功能重建1例
病例二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1例
病例三 面部多发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1例
致谢

(2)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与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2.2 生活质量
3 结论

(3)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1.2.2 对照组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GI和SBI
    2.3 SF-36评分
3 讨论

(4)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2.2 术后康复情况
    2.3 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5)不同程度老年人萎缩性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选择及相关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不同萎缩程度的无牙颌下颌骨骨折治疗模型的建立
    1.2 网格划分与模型材料赋值
    1.3 边界条件及负载的确立
2 结果
3 讨论

(6)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组标准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骨折愈合时间和GQOLI-74评分
3 讨论

(7)下颌骨骨折个性化3D内固定系统优化设计及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技术
        1.3.2 内固定板的发展
        1.3.3 下颌骨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1.3.4 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第2章 下颌骨骨折内固定系统设计的生物力学基础
    2.1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和治疗方式
        2.1.1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
        2.1.2 下颌骨骨折治疗的坚强内固定技术
    2.2 下颌骨解剖结构的生物力学原理
    2.3 下颌骨的力学性能
    2.4 下颌骨生物力学模型的建立
        2.4.1 肌肉力的加载方式
        2.4.2 咬合方式的加载
        2.4.3 边界条件的设置
        2.4.4 下颌骨材料属性的赋值
    2.5 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机制和评价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下颌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3.1 下颌骨三维模型的构建
    3.2 基于三角面片的建模方式
    3.3 基于参数曲面的建模方式
    3.4 两种建模方式的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个性化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
    4.1 不同下颌骨骨折模拟模型的构建
    4.2 个性化内固定系统的设计
        4.2.1 拓扑优化方法的概述
        4.2.2 3D内固定系统的设计
    4.3 不同内固定系统治疗骨折下颌骨的有限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个性化3D内固定系统的实验测试
    5.1 实验步骤及实验平台的工作原理
    5.2 颌骨模型的制作
    5.3 个性化3D内固定板的制作及尺寸精度分析
        5.3.1 个性化3D内固定板的制作
        5.3.2 个性化3D内固定板的尺寸精度分析
    5.4 下颌骨实验测试模型生物力学环境的构建
        5.4.1 肌肉力的加载
        5.4.2 咬合平面的制作
        5.4.3 髁突固定装置的加载
        5.4.4 关节盘的制作
    5.5 电阻应变片的原理和应用
        5.5.1 电阻应变片的测试原理
        5.5.2 粘接剂的选择和应变片的粘贴
        5.5.3 电阻应变测试系统的原理与连接
    5.6 不同内固定方式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5.6.1 实验结果
        5.6.2 实验结果分析
    5.7 实验与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8)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手术时长
    2.2 术后康复情况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9)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A组
        1.2.2 B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F-BF距与AXB角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1年恢复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10)下颌骨骨折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咬合关系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钛种植体表面TiO2纳米管BMP2/BMP7复合层的成骨作用研究[D]. 马小龙. 兰州大学, 2020(04)
  • [2]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与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比较[J]. 陈鹏鹏.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7)
  • [3]小型钛板颌骨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J]. 王伟新. 河南医学研究, 2019(16)
  • [4]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观察[J]. 赵扬. 河南医学研究, 2018(15)
  • [5]不同程度老年人萎缩性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选择及相关生物力学分析[J]. 李明喆,徐晓峰,徐兵.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8(04)
  • [6]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分析[J]. 张建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18(11)
  • [7]下颌骨骨折个性化3D内固定系统优化设计及生物力学分析[D]. 范莹莹.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7)
  • [8]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J]. 许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18(02)
  • [9]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J]. 彭云烽. 中外医学研究, 2017(36)
  • [10]下颌骨骨折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对比分析[J]. 范军. 贵州医药, 2016(04)

标签:;  ;  ;  ;  

小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