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微分传导临床意义探讨

室内微分传导临床意义探讨

一、室内差异性传导临床意义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道勇[1](2021)在《心电图中房颤检测算法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在不断地加剧,心血管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地提高。近些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重,房颤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也在不断地提高,目前已成为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本文中,根据医疗需求以及心房颤动在心电图上的表现特征,设计一种自动检测心房颤动的算法。其中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型成果如下:(1)MIT-BIH心率失常数据库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数据库,包含几种心率失常。由于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没有对房颤具体类型的分类,无法对房颤的具体类型做进一步分析。因此,课题组采集了南京某医院的房颤临床数据,建立AF-7数据集。该数据集一共有2023组心电数据,其中包含6种房颤类别和1种正常心电类别。(2)传统的滤波方法往往采用一种滤波方式对ECG信号进行滤波,由于ECG信号中的噪声多样且相差较大,一种滤波很难做到兼顾不同噪声的去噪。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ECG信号中不同类型的噪声进行如下两步处理:首先采用一种改进的中值滤波算法实现对基线漂移的纠正。然后采用小波分解重构的方式对ECG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在小波域中实现去除由工频干扰和肌电干扰所引起的噪声。经实验证明,此滤波方法的信噪比和均方误差均有较大提升。(3)在对ECG信号中的R波检测中,传统的检测方法是直接利用ECG信号上R波的特征进行检测,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心电图时,特别容易造成误检和漏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利用ECG信号上R波的特征检测出R波,然后利用心电生理特性设计一种R波的误检和漏检的补偿方式,进一步提高了R波的准确率。在目前的房颤检测方法中,大多用房颤的两大特征作为检测条件,即无规则的f波代替有规则的P波,以及RR间期变得绝对不规则。此两大特征作为检测条件只能检测出是否存在房颤,而不能检测出房颤的具体类型,以及一些特殊的房颤。除了房颤的两大基本特征之外,本文还提取了P波、心室率、QRS波宽度、QRS波幅值和PR间期等这些特征。利用这些特征设计一种能够检测出具体房颤类型的算法。最后,利用数据集AF-7对该算法进行验证,检测算法对各种类型房颤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均在95%以上。

孙海燕,于小林,高兰,白雪,杜振兰[2](2020)在《图解临床常见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的鉴别》文中研究指明心房颤动伴偶发宽QRS波,临床最多见的为两种:一种为室性早搏,另一种为室内差异性传导。两者的鉴别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用图解的方式对两者的鉴别点进行解释,更便于学习和理解。

向群[3](2020)在《心电散点图在房颤伴室性早搏与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房颤伴室性早搏与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心内科50例房颤伴室性早搏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心电散点图检查,对两组心电散点图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散点图均存在基础图形,患者的心室率越快,其扇形与近端越靠近,患者的心室率越慢,则其与远端越靠近;对照组患者的心电散点图为单一扇形。患者的室内差异性传导心搏,均处于扇形内,若其较多室内差异性传导心搏的相关联律间期一致,则会有红色带形成,仍然处于扇形内;实验组患者的心电散点图主要存在3种散点分布形态,其中58%患者心电散点图的扇形外,存在沿坐标轴平行分布的相关红色带;30%患者心电散点图扇形内,存在垂直分布的带状;12%患者心电散点图的相关散点,不存在明显的特征改变。结论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患者,其散点图中相关散点主要在扇形内集中。房颤伴室性早搏患者,其不同联律间期的扇形散点内存在不同的分布图形。

孙桂琴,魏文佳,刘欢欢[4](2019)在《aVR导联法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aVR导联法在鉴别诊断心房颤动(房颤)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收治的120例房颤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VR导联法明确患者是室性还是室内差异性传导,并对动态心电图中308处单发宽QRS波做进一步分析,比较aVR导联法与传统方法诊断室性心动过速与室内差异性传导结果。结果 aVR导联法鉴别诊断房颤伴室性心动过速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14%、84.21%、85.83%。室性QRS波长短周期、QRS波群三相或多相、QRS波起始向量相同导联数≥10的符合率均低于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P<0.05),QRS波起始向量相同导联数≤7、类代偿间歇符合率高于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P<0.05)。传统方法与aVR导联法在室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符合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QRS波群呈非三相或多相波、有类代偿间歇、无长短周期;传统方法与aVR导联法在心室内差异性传导诊断中符合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长短周期、QRS波群三相或多相、QRS波起始向量相同导联数≥10。结论 aVR导联法在室性心动过速与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分析。

蒋萍[5](2017)在《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和单纯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鉴别诊断》文中指出目的探究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和单纯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患者48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单纯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患者64例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上述患者心电监护以及辅助吸氧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特征。结果 (1)A组患者中,30例患者快速心室率超过180次/min,占62.5%;B组患者中,23例患者快速心室率超过180次/min,占35.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均出现连续、快速、畸形、宽大的QRS波群,酷似室性心动过速;B组患者出现连续的宽大QRS波群,呈RBBB型。成串的RBBB型波群频率多为更加快速,但是第1个搏动往往出现在较长R-R间期后,说明是由于室内差传。(3)A组患者的心电图出现波形异型性,QRS-T的升降变化、振幅变化、形态与间歇变化等均不相同,而单纯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患者的QRS-T波形比较一致。(4)A组患者发作时,可能典型的预激特征消失,也可能见到预激波。而单纯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出现的是束支传导图形。结论单纯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患者心电图快速心室率、QRS波群、QRS-T波异形性、残留预激特征等指标均不相同,需注意鉴别。

魏莹,石娜,王倩,马立宁[6](2017)在《房性早搏揭示的几个心电现象》文中研究指明房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房性早搏中存在多种心电现象。本文以图例讲解的方式分析和解读了临床上提示房性早搏常见的几个心电现象,并对各种心电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行分析,以便在识别心电图中房性早搏以及心电现象的过程中提供帮助,供同道学习和参考。

吴肇贵,黄从新,向晋涛,陈葵,黄锐[7](2016)在《心房颤动伴室性早搏与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房颤动(房颤)时出现的宽QRS波是室性早搏(室早)还是室内差异性传导,两者的鉴别是临床心电图诊断的难点。目前可用于鉴别房颤伴宽QRS波性质的方法有传统判别法、无人区心电轴、aVR导联法以及动态心电图中可使用的Lorenz散点图法和时间RR(t-RR)间期散点图法,本文拟对上述方法及其特点作一综述。1.传统判别法:传统判别法最早用于鉴别房颤伴宽

聂连涛,黄菊香,申继红,李中健[8](2014)在《心电图学系列讲座(二十二)——干扰与脱节》文中认为干扰与脱节是心电图检查时常见的生理现象,是一种生理性的传导障碍,也是心肌的生理性保护机制。干扰与脱节是形成复杂心电图的主要原因,它们的存在可以使心电图变得更加"有趣"。1干扰所谓干扰是指激动在传导过程中恰逢心脏传导系统或心肌正处于前一次激动的生理不应期所致的传导障碍,有别于不应期病理性延长所致的病理性传导阻滞。干扰可发生在心脏的各个部位,但以房室交接区最常见,根据产生的机制和激动起源分类可分为干扰性传导延缓、干扰性传导

黄宝晨[9](2012)在《常见心电现象和重要概念》文中认为一、常见心电现象一、文氏现象文氏观象是传导阻滞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由于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异常地延长所致,可以是传导系统病理改变的反映,也可以是生理性干扰的一种表现形式。

薛松维[10](2012)在《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十九讲 室上性期前收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早搏动根据异位起搏点不同,可分房性期前收缩(过早搏动)、交界性(房室结性、结性)早搏及室性早搏三种,前两种可称为室上性早搏。一、房性过早搏动房性过早搏动来源于左心房或右心房,并非起自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首先从异位起搏点开始,产生不同于正常

二、室内差异性传导临床意义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室内差异性传导临床意义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心电图中房颤检测算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f波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RR间期规则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机器学习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房颤检测的相关理论
    2.1 心电图介绍
        2.1.1 心电图的原理
        2.1.2 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2.2 房颤相关原理介绍
        2.2.1 房颤的产生机理
        2.2.2 房颤的分类
        2.2.3 房颤在心电图上的特征
    2.3 常用的ECG信号去噪技术
        2.3.1 平滑滤波器
        2.3.2 自适应滤波器
        2.3.3 小波变换滤波
    2.4 常用的ECG信号波形检测技术
        2.4.1 峰值检测法
        2.4.2 滤波器法
        2.4.3 小波变换法
        2.4.4 差分阈值法
    2.5 ECG信号常规诊断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CG信号的预处理
    3.1 数据集的选取与建立
    3.2 ECG信号混合噪声滤除
        3.2.1 心电噪声特点
        3.2.2 基线矫正
        3.2.3 高频噪声消除
        3.2.4 去噪效果评估及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CG信号的波形检测
    4.1 QRS波检测
        4.1.1 R波检测算法
        4.1.2 算法结果验证
        4.1.3 QRS波群起点和终点检测算法
    4.2 其它波形的检测
        4.2.1 P波和T波的检测
        4.2.2 f波检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房颤检测算法设计与实现
    5.1 房颤检测算法设计
    5.2 ECG信号特征提取
        5.2.1 特征的选取
        5.2.2 RR间期香农熵
    5.3 房颤检测算法实现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图解临床常见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Ashman定律
2 联律(或短)间期是否固定
3 QRS'提前量(联律间期)
4 QRS'前周期
5 QRS'初始向量
6 V1导联QRS'形态
7 QRS'波的易变性
8 QRS'时间
9 无人区(西北)电轴
1 0 室性融合波
1 1 QRS'出现与房颤室率快慢的关系
1 2 QRS'后类代偿间期
1 3 QRS'形成二联律
1 4 QRS'连续出现(蝉联现象)
1 5 Lorenz散点图

(3)心电散点图在房颤伴室性早搏与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心电散点图分析
    2.2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散点图分析
    2.3 房颤伴室性早搏传导心电散点图分析
3 讨论

(4)aVR导联法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心电图检查方法
        1.2.1 动态心电图描记
        1.2.2 鉴别流程
        1.2.3 诊断结果的判断
        1.2.4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aVR导联法及传统方法的诊断结果
    2.2 诊断符合率
3 讨论

(5)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和单纯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快速心室率分析
    2.2 两组患者QRS波群比较
    2.3 QRS-T波异形性
    2.4 残留预激特征
3 讨论

(6)房性早搏揭示的几个心电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 房性早搏揭示的节律重整现象
2 房性早搏揭示的干扰现象及单向阻滞现象
3 房性早搏呈隐匿性传导
4 自律性房性早搏引起的温醒现象
5 房性早搏揭示的跳跃现象
6 房性早搏揭示的干扰性房室脱节及临界传导现象
7 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8 舒张晚期房性早搏揭示频率依赖现象
9 房性早搏揭示的魏登斯基效应及超长传导现象
1 0 房性早搏揭示的裂隙现象
1 1 房性早搏揭示心室预激
1 2 房性早搏揭示回剥现象

(8)心电图学系列讲座(二十二)——干扰与脱节(论文提纲范文)

1 干扰
    1.1 窦房干扰
        1.1.1 窦房结内干扰
        1.1.2 窦房间干扰
    1.2 房内干扰
        1.2.1 房内绝对干扰
        1.2.2 房内相对干扰
    1.3 房室干扰
        1.3.1 不完全性房室干扰
        1.3.2 完全性房室干扰
    1.4 室内干扰
        1.4.1 室内差异性传导
        1.4.2 室性融合波
2 脱节
3 钩拢现象
    3.1 钩拢现象的定义
    3.2 钩拢现象发生应具备的条件
    3.3 钩拢现象的心电图表现
    3.4 临床心电图中常见的钩拢现象

(9)常见心电现象和重要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一、常见心电现象
    一、文氏现象
    二、差异性传导
    三、隐匿性传导
    四、超常传导
    五、魏登斯基现象
    六、R落T现象
    七、双径路传导
    八、二联律法则
    九、时相型传导阻滞
    十、钩拢现象
    十一、Ashman现象
    十二、裂隙现象
    十三、蝉联现象
二、心电图重要概念
    一、QT离散度
    二、T波电交替
    三、心率变异性
        1.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方法
        2.频域分析方法
        3.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应用
    四、Brugada综合征

(10)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十九讲 室上性期前收缩(论文提纲范文)

一、房性过早搏动
    1. 房性早搏心电图特点
    2. 房性早搏临床意义
二、交界性过早搏动
    1. 交界性早搏心电图特点
    2. 交界性早搏临床意义

四、室内差异性传导临床意义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心电图中房颤检测算法设计[D]. 陈道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图解临床常见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的鉴别[J]. 孙海燕,于小林,高兰,白雪,杜振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03)
  • [3]心电散点图在房颤伴室性早搏与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 向群. 中国现代医生, 2020(17)
  • [4]aVR导联法在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孙桂琴,魏文佳,刘欢欢. 实用临床医学, 2019(06)
  • [5]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和单纯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鉴别诊断[J]. 蒋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15)
  • [6]房性早搏揭示的几个心电现象[J]. 魏莹,石娜,王倩,马立宁. 医学争鸣, 2017(02)
  • [7]心房颤动伴室性早搏与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方法[J]. 吴肇贵,黄从新,向晋涛,陈葵,黄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06)
  • [8]心电图学系列讲座(二十二)——干扰与脱节[J]. 聂连涛,黄菊香,申继红,李中健. 中国全科医学, 2014(22)
  • [9]常见心电现象和重要概念[J]. 黄宝晨.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2(02)
  • [10]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十九讲 室上性期前收缩[J]. 薛松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12(06)

标签:;  ;  ;  ;  ;  

室内微分传导临床意义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