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味精中的谷氨酸钠

酸碱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味精中的谷氨酸钠

一、酸碱双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裴壮壮[1](2021)在《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水相合成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SLG)是一种生物质来源的表面活性剂,其原料月桂酸和谷氨酸钠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产品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低毒性、低刺激性和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因而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日化产品中。早期少量合成SLG时,主要采用月桂酰氯与谷氨酸钠在有机溶剂/水混合溶剂中的肖顿–鲍曼缩合反应,混合溶剂体系反应速率快、传质传热效率高且水解反应副产物月桂酸钠(SLA)少;但使用有机溶剂带来有机挥发物(VOC)水平高、安全性差和溶剂回收成本高等缺陷。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要求提高和绿色化学的发展,大量生产SLG时多采用水相法肖顿–鲍曼缩合工艺,可使生产过程绿色化并降低生产成本;但水相法肖顿–鲍曼缩合工艺中月桂酰氯与水相的非均相性使反应速率变慢、传质传热效率降低,导致产品中SLA含量增高,这些已成为发展水相法工艺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文将研究在水相法肖顿–鲍曼缩合工艺中,通过强化过程的传质传热以克服原料非均相性带来的上述问题。首先建立了SLG产品中各种活性物质的一次性定量分析方法,以便快速分析产品成分,不仅能控制反应过程、确定产品技术指标,而且能分析其中除SLG以外的其它可能副产物,为水相法工艺调优提供评价方法。其次在釜式反应器中优化工艺参数,考察水相中肖顿–鲍曼缩合反应的内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为水相法合成SLG的过程研究提供技术参数。进而搭建一套泵式反应–釜式老化的串联装置进行过程强化研究,试图适应水相工艺的快反应–慢平衡特点;通过高速剪切、调整原料微观和宏观混合方式等改善传质措施,以及调整物料比、物料在线冷却方式等改善传热措施,共同克服水相法工艺中传质传热效率低、反应速率慢等导致产品中SLA含量增高的弊端。最后测定了该工艺及优化工艺条件下获得的SLG产品的应用性能,与目前市售产品进行对比。本文研究范围内得到的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首次报导了水相法肖顿–鲍曼缩合工艺合成的SLG产品中含表面活性物质N-月桂酰谷氨酰谷氨酸钠(SLGG),并通过UPLC-MS、FT-IR和1H-NMR鉴定其结构。该发现对水相中合成脂肪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工艺研究、产品品质控制以及产品应用性能研究等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偶联示差折光检测器的方法,能够快速同时定量分析SLG、SLGG和SLA。结果表明,采用WondaCract ODS-2 C18色谱柱,甲醇、水和甲酸混合流动相能使SLG、SLGG和SLA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相关系数均高达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82%、99.56%和98.9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4%、1.65%和1.22%。该法可实现SLG产品中各种活性物的快速同时准确定量分析,可用于水相法工艺的产品指标评价和反应过程监控。(3)在釜式反应器中基于传质传热效应和原料特性,优化了搅拌速率、物料浓度、加料速率、投料比、反应温度及pH等工艺参数,研究水相中肖顿–鲍曼缩合工艺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高物料浓度、谷氨酸二钠溶液对应的体系pH和适宜的搅拌速率和加料速率利于SLG的生成,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搅拌速率400~600 r·min-1、谷氨酸钠初始浓度50 wt.%、碱液浓度30 wt.%、酰氯加料速率1.5 g·min-1、谷氨酸钠与酰氯投料比1.2、反应温度15℃和pH 12.0,此时SLG、SLGG和SLA的产率分别为68.01%、10.92%和21.07%。(4)在泵式反应–釜式老化的串联装置中,利用泵式反应器的高剪切力偶联宏观搅拌改善传质,通过调整物料比、物料在线冷却方式改善传热。通过强化传质和传热的研究,最终得到产品SLG、SLGG和SLA的产率分别为74.14%、7.54%和18.32%,SLG产率较釜式反应器和市售产品分别提高了6.13%和12.10%,SLGG的产率分别降低了3.38%和3.61%,SLA的产率分别降低了2.75%和8.48%。表明强化水相法工艺的传质和传热有利于促进SLG的生成,并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具有提高水相法肖顿–鲍曼缩合工艺合成SLG产品品质的潜能,同时也可提升水相法的工艺效率,获得的40%固含量的产品性状稳定,更便于应用。(5)测定了SLG的性质,并对比了SLG、优化产品和市售产品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SLG二羧基结构致其性质和应用性能具有pH依赖性。在pH 6.0时,优化产品的泡沫力、乳化力、润湿力和去污力均优于市售产品。

薄存美[2](2020)在《酱卤老汤中鲜味氨基酸定量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传统肉制品种类很多,酱卤肉制品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其中老汤对产品的滋味贡献度最高。老汤中能够呈现鲜味味觉的物质主要有肉类降解到老汤中的氨基酸、核苷酸等滋味物质成分,根据呈味特征可将氨基酸分为苦、甜、鲜和涩四味。为综合评价老汤中的呈味氨基酸,本研究首先以扒鸡煮制老汤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老汤中的整体呈味氨基酸进行检测分析。同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N,N`-二苯基硫脲(DPTU)可作为鲜味敏感物质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特异性检测鲜味氨基酸,但尚未就其在实际样品的标准化检测应用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本文以扒鸡煮制老汤为研究对象,并以液相色谱检测结果为标准,研究适于N,N`-二苯基硫脲膜修饰传感器快速、准确检测鲜味氨基酸含量的最佳样品前处理方式。本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如下:1老汤中滋味氨基酸的测定。以扒鸡煮制老汤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老汤中共检测出十五种呈味氨基酸,含量的结果为为23.64 mmol/L。苦、甜、鲜和涩味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分别为42.76%、29.31%、21.97%和5.97%。Glu、Asp的Taste active value(TAV)分别为1.41和0.28,是酱卤老汤中重要的呈鲜味氨基酸。2传感器检测鲜味氨基酸的样品处理研究。老汤成分复杂,存在物质干扰因素。以扒鸡煮制老汤为研究对象,以离心力、离心时间以及稀释倍数为因素进行探讨,并以液相色谱检测结果为标准,最佳离心条件为:离心力13000 g、离心时间20 min;老汤最佳稀释倍数为20倍,在此条件下电化学检测结果与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最为接近,可用于实际生产。3基于鲜味氨基酸的酱卤老汤标准化与稳定性研究。随机选取10锅老汤进行试验并每间隔10 d取样1次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煮锅间鲜味氨基酸差异不显着(P>0.05),同一煮锅不同煮制批次的鲜味氨基酸差异不显着(P>0.05),且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结果与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接近,因此可将膜修饰传感器应用于实际生产。

孙文佳,秦楚君,熊含鸿,杨中花[3](2019)在《电位滴定法测量白酒中总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文中研究指明按照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使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白酒中的总酸含量。建立电位滴定法测定白酒中总酸含量的数学模型,对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分别进行不确定度A类评定和不确定度B类评定,然后将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成,到白酒中总酸含量的不确定度。结果:白酒中总酸含量测定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0018g/L。样品中总酸测量值为0.3838g/L,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36g/L(k=2),测量结果可表示为(0.384±0.0036)g/L。滴定消耗标准溶液体积不确定度分量的影响最大,主要来源在于自动电位滴定仪自带滴定管的体积误差、自动电位滴定仪终点识别的误差。在检验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控制措施例如定期对电位滴定仪进行检定来减少不确定度。

王祎昱[4](2018)在《厌氧生物处理味精废水及产甲烷的长期运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国内外普遍推崇污水厂能量自给和“新概念污水厂”,从污水中回收能量已成为大势所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运行负荷高、耐冲击负荷、产泥量少、可回收能源的特点以及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味精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年排放量大(我国约4.4X107t/yr),其组分复杂,缺乏高效处理方法,处理成本较高。本文以模拟味精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研究厌氧条件下谷氨酸的降解效果与工艺的产甲烷性能,考察有机负荷(OLR)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影响,解析系统中的颗粒污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究谷氨酸的厌氧微生物降解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段污泥与淀粉废水处理的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接种启动,维持进水pH为7.0 ±0.1、反应温度35 ± 1℃、HRT 48 h不变,将进水COD浓度从1000逐渐提升至4000 mg/L;到第83天时,COD去除率达95.0%,甲烷产率达0.52 m3/m3 d。启动阶段无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累积。(2)维持HRT为24 h和其它运行条件不变,通过改变进水浓度,考察不同OLR分别为4、6、8、12、16、24kgCOD/m3·d下的运行性能。结果显示,对应的COD去除率分别为 92.3%、95.4%、97.9%、91.1%、84.7%、66.0%,对应的甲烷产率为 0.90、1.70、2.19、3.03、3.72、4.20 m3/m3 d,对应的甲烷回收率分别为 71.4%、84.5%、84.9%、78.0%、77.4%、74.4%。在COD去除率最高阶段(OLR为8kgCOD/m3·d),测得颗粒污泥的沉速为79.6m/h、挥发性悬浮物(VSS)/总悬浮物(TSS)为60.8%;比产甲烷活性(SMA)分别为:乙酸0.085>丁酸0.074>戊酸0.013>谷氨酸0.070>甲醇0.033>H2+CO20.030>丙酸0.008gCODCH4/(gVSS·d)。通过对OLR为24 kgCOD/m3·d阶段的污泥样品进行古细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乙酸营养型甲烷菌甲烷八叠球菌属和甲烷鬃毛菌属丰度分别为35.11%和14.37%。(3)维持进水浓度2000 mg/L和其它运行条件不变,考察不同HRT分别为24、12、6、4.5、3和2h下的运行性能。结果显示,对应的COD去除率分别为94.5%、95.0%、95.5%、97.8%、78.8%、67%,对应的甲烷产率为 0.57、1.05、2.01、2.82、3.23、3.66 m3/m3·d,对应的甲烷回收率分别为 79.0%、80.1%、83.3%、82.9%、75.3%、63.8%。在COD去除率最高阶段(HRT为4.5 h),测得颗粒污泥的沉速为70.0 m/h、VSS/TSS为66.6%;比产甲烷活性(SMA)分别为:乙酸0.159>谷氨酸0.131>丁酸0.102>H2+CO20.046>戊酸0.008>甲醇0.004=丙酸0.004 gCODCH4/(gVSS·d)。通过对整个运行结束阶段的污泥样品进行古细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甲烷鬃毛菌属丰度达77.05%。因此推测谷氨酸的产甲烷代谢途径为:谷氨酸→丁酸→乙酸→甲烷。应用厌氧生物处理味精废水,实现大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为后续的进一步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为工程上味精废水的处理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洪炳财[5](2013)在《蚕蛹蛋白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测定方法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水解蚕蛹提取氨基酸,制备氨基酸系列产品是开发我国丰富蚕蛹资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蚕蛹水解过程中,需要对水解液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以实现工艺控制。常见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各种游离酸含量检验的方法包括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荧光检测器联用技术等。

郭杨杨[6](2012)在《神经递质类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神经递质的浓度分布和浓度直接影响人体的活动和行为,并与多种疾病,如脑梗塞、癫痫、舞蹈病、帕金森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对神经递质检测方法的研究不但能深入研究了某些疾病发病机理,而且对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应用背景。离子选择电极是近几年新兴的测定神经递质的技术,本论文通过不断完善离子选择电极这项技术,不但使其应用在医学领域,并使其能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包括农业、化工、冶金、生物医学、环境监测、海洋研究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所制备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血清中谷氨酸(Glu)的含量,起到预防或者治疗与之相关的疾病;以及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盘锦大米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了解其含营养物质的多少。方法以谷氨酸与邻二氮菲合铁配离子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γ-氨基丁酸与邻二氮菲合铁配离子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全固态PVC膜涂丝型离子选择电极,全固态涂碳式PVC膜离子选择电极。结果涂丝型聚氯乙烯膜谷氨酸根选择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1~1.0×10-5mol/L,级差32mV/pC,检测下限为5.4×10-5mol/L。涂碳式聚氯乙烯膜γ-氨基丁酸选择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1.8×10-1~1.0×10-5mol/L,级差30mV/pC,检测下限为5.7×10-5mol/L。结论涂丝型聚氯乙烯膜谷氨酸根选择电极和涂碳式聚氯乙烯膜γ-氨基丁酸选择电极均响应迅速,重复性好,方法简便,其结果与高效液相法、比色法测定结果相符。说明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神经递质是可行的,更多的离子选择电极将被应用于测定神经递质以及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

刁立兰[7](2008)在《谷氨酸发酵中生物素含量的测定及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别采用微生物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谷氨酸发酵原料中的生物素含量进行测定,以寻求一种简捷、快速、准确的生物素测定方法,为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生物素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并深入探讨了生物素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以及发酵过程中生物素浓度的控制。首先,利用微生物法测定生物素含量,添加不同浓度的生物素标准溶液到培养基中,摇床培养至菌体对数生长期,立即测吸光率。培养条件:培养基pH7.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30mL;32℃、200r/min培养12h。以生物素浓度为横坐标,吸光率为纵坐标,绘制生物素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Y=0.1857X+0.0049,R2=0.9982。玉米浆、糖蜜和淀粉水解糖液样品稀释后添加到培养基中,培养12h,通过生物素标准曲线计算出对应的生物素含量。该法测得玉米浆、糖蜜和淀粉水解糖液中的生物素含量分别为927、2106和604μg/L。其次,利用酶标仪进行荧光法测定生物素含量时对样品的处理和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玉米浆样品酸解:取一定量玉米浆样品,加入1.5倍体积的6mol/L的盐酸,121℃酸解100min;糖蜜样品酸解:取一定量糖蜜样品,加一倍体积的重蒸水和1.5倍体积的6mol/L的盐酸,121℃酸解100min。酸解后的样品及淀粉水解糖液样品4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用1mol/L氢氧化钠调pH至7.5,再用pH7.5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荧光法测定工作条件:激发波长为496nm,发射波长为516nm;缓冲液选用pH7.5的磷酸盐缓冲液;反应温度20℃以下;10min内完成测定。该法测得玉米浆、糖蜜和淀粉水解糖液中生物素的含量分别为940、2180和617μg/L。再次,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素实验过程中,对玉米浆、糖蜜样品的脱色条件和测定的色谱条件进行了探讨。玉米浆、糖蜜样品处理:玉米浆120mL、糖蜜120mL(加120mL蒸馏水),分别加入180mL 6mol/L盐酸,121℃下酸解100min,酸解后的样品4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调pH3.0,用活性炭脱色。活性碳脱色条件:pH3.0、80℃、30min。浓缩过滤:脱色后的样品及120mL淀粉水解糖液样品用旋转蒸发器分别浓缩至2-3mL,用0.45μm滤膜过滤后即可进行HPLC分析。色谱条件:Hypersil ODS (25μm,5.0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pH值为3.0;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30μL。该法测得玉米浆、糖蜜和淀粉水解糖液中的生物素含量分别为770、1950和610μg/L。同时,通过摇瓶发酵实验探讨了生物素浓度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确定了生物素的最佳初始浓度为2-5μg/L。生物素浓度在2μg/L时谷氨酸产率最高,可达64.36mg/mL;乳酸产量相对较低,为6.68mg/mL。

柴华[8](2008)在《小麦面筋蛋白挤压预处理酶解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麦面筋蛋白是小麦淀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由于在水中溶解性差,限制了蛋白酶的作用,同时也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本文旨在通过把小麦面筋挤压预处理后,再经过限制性酶解生成小分子肽和游离氨基酸,这对改善小麦面筋蛋白的功能特性或是作为呈味基料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小麦面筋蛋白酶解优化条件及内在规律,探讨双螺杆挤压过程中蛋白结构的变化,及其酶解特性的变化。选用Papain、Protamex、Alcalase、Pancreatin和Flavorzyme五种食品级蛋白酶,在各种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酶解面筋蛋白,酶解产物中水解度(DH)和蛋白质回收率(PR)变化表明,能够得到较高DH和PR的是Pancreatin,感官分析可知:Pancreatin酶解液的鲜味最佳,Flavorzyme酶解液呈现出甜味,Protamex、Papain和Alcalase的酶解液有一定的苦味。因此:Pancreatin是酶解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最恰当的一种酶,其次是Flavorzyme和Protamex。挤压后的酶解液鲜味、色泽、气味、形态优于对照样品。单因素实验得到单一的PTN酶解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的最佳条件为:pH=8.5,温度50°C,酶解时间24h,蛋白浓度8%,酶浓度1%。选择Pancreatin和Protamex组合进行酶解,Protamex在Pancreatin酶解24h时加入。经过响应面实验分析,得出最佳水解条件为pH 7.5 ,酶解时间15.30h,酶浓度(1:0.58)g/100g,温度48℃。水解度为35.08%(P<0.05),结果接近理论预测值。最佳挤压条件以及最优酶解条件酶解小麦面筋蛋白,得到的DH和PR和未优化比较得出:挤压提高了Pancreatin的酶解位点的敏感性。挤压后的小麦面筋蛋白双酶酶解时两种酶的作用产物又发生了结合,导致DH下降。红外光谱分析得出,挤压后,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或无规则卷曲结构转变为β-转角,酰胺Ⅱ中N-H增加,证明面筋蛋白挤压后其结构发生了重组,大分子肽链断裂,少量氨基酸游离出来。小麦面筋蛋白经过单酶Pancreatin和双酶酶解后酰胺Ⅱ的吸收峰分别移向酰胺Ⅲ和酰胺Ⅰ,可以看出单酶Pancreatin和双酶酶解特性的差异。Pancreatin在酶解的初始阶段优先切断蛋白质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肽链,Protamex更多的是作用于Pancreatin酶解产物中亲水性氨基酸。双酶酶解有利于小麦面筋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溶出。挤压前后,各种蛋白酶解液中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有很大的差异,说明了面筋蛋白的挤压重组使得蛋白酶的酶切位点和蛋白酶解敏感性发生了改变。挤压后的小麦面筋蛋白双酶酶解液中游离鲜味氨基酸数量和比例都比两种酶单独作用要高,游离鲜味氨基酸的数量和鲜味值呈正相关。大部分Glu存在于肽链中,酶解液中鲜味物质大部分以鲜味肽的形式存在。Flavorzyme酶解液在感官上呈现甜味主要是含有较高的Ser和Gly。分子量分布图说明挤压后的小麦面筋蛋白更容易被酶解成为小肽和氨基酸。双酶酶解液中肽的分布复合了Pancreatin和Protamex的酶解特性,Pancreatin内切酶将肽主要水解在10KDa -1KDa之间,而Protamex可以将Pancreatin酶解产物中的多肽水解成为更小的肽。

曾晓房[9](2007)在《鸡骨架酶解及其产物制备鸡肉香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鸡骨架是肉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副产品,但其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利用酶解及Maillard反应生香技术对鸡骨架进行深度开发,对于国内鸡骨架的回收利用以及实现鸡肉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鸡骨架富含蛋白质,蛋白质组成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抽提物具有良好的呈味效果。采用Pancreatin、Papain、Alcalase、Protamex和Flavorzyme酶解鸡骨架表明,产物中可溶性氮、氨基氮均随酶解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而肽基氮则由于处于生成与降解的动态变化中,存在一最高值。肽谱分析表明,产物中大分子肽段随酶解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而小分子肽段不断增加,不同酶解产物中肽段分子量分布各具特点。复合酶酶解产物中可溶性氮、氨基氮含量以及肽段分子量分布随酶解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单酶相同。Pancreatin酶解产物中鲜味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宜于酶解鸡骨架蛋白制备风味基料。在酶解初期以亲水性氨基酸和蛋白酶作用位点氨基酸的释放为主,后期,蛋白酶对肽键的疏水性氨基酸作用加强。鸡骨架酶解过程中氨基酸的释放对产物的呈味具有明显影响,其中以Pancreatin酶解4hr产物呈味效果最好。鸡骨架酶解产物挥发性成分中具有多种对鸡肉风味具有贡献的香味成分,其中以醛类为主,还含有杂环类及含硫直链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共同作用构成了鸡骨架酶解产物特有的风味。蛋白酶解、加热灭酶对鸡骨酶解产物挥发性成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加酶处理能提高鸡骨架的香味贡献成分含量;而加热灭酶使酶解产物鸡肉风味更丰满,能提高鸡骨架挥发性成分中鸡肉香味贡献性成分含量。在最基本配方的基础上,通过Friedman排序检验法确定了以鸡骨架酶解产物为主要原料的Maillard反应制备鸡肉香精的优化条件。在Maillard反应优化条件下,反应过程中呈鲜味的天冬氨酸、谷氨酸损失较少,因此,Maillard反应制备鸡肉香精对体系的鲜味强度影响程度较小。经GC-MS检测显示,共检出产物包括:烃类12种、醇类13种、醛类16种、酮类4种、酸类3种、酯类2种、杂环类22种以及含硫直链化合物2种共计74种,其中醛类、醇类、杂环类较多,三者占定性化合物总量的78.51%。鸡骨架酶解肽中疏水性氨基酸在Maillard反应中的降解程度较大,而亲水性氨基酸在热降解过程中的降解程度较大。鸡骨架酶解肽的降解与酶解程度有关,而且与肽段分子量具有相关性。鸡骨架酶解肽与葡萄糖Maillard反应所产生的挥发性产物以含氮杂环化合物最多,其中吡嗪类化合物占定性化合物的34.04%。

李丽敏[10](2006)在《氨基酸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中分离行为的研究》文中提出亲水性有机溶剂/无机盐双水相体系是一种性质温和的分离体系,可适用于生物化工、金属及络合物的分离、中草药中有效成份的提取及有机物的分离等领域。该体系具有体系简单、原料价廉、低毒、无乳化现象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潜在工业化应用价值的分离体系。本文对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在298±1 K条件下的成相行为及液液相平衡体系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考察了单一氨基酸在乙醇/磷酸氢二钾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并探讨了混合氨基酸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离情况,主要内容如下:1.在298±1 K下,绘制不同pH下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的相图。考察了pH值对体系成相的影响,随着体系pH的增大,两相区逐渐增大,成相容易。当pH <6.5时,体系出现盐沉淀而无液液分相现象。2.通过测定两相平衡体系的物理参数(两相组成,密度,折射率等),对体系进行表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上相富含乙醇,下相富含磷酸氢二钾,分相时间在1min内,这些实验数据及相图对配制和利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进行物质萃取分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首次考察了五种不同极性,不同支链结构的氨基酸(谷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对磷酸氢二钾浓度、pH及乙醇浓度,温度等对氨基酸分配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确定pH和氨基酸的支链结构对氨基酸的分配行为影响较大。4.首次对谷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五种混合氨基酸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中的分离行为进行研究。在梯度洗脱条件下,采用DNFB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两相中的氨基酸,优选出分离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最佳双水相体系。利用简单、易得、低成本的亲水性有机溶剂/无机盐双水相体系,为分离混合氨基酸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也可以用来预测一些表面结构中含有这五种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离情况。

二、酸碱双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酸碱双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水相合成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1.2 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1.2.1 化学合成法
        1.2.2 酶合成法
        1.2.3 化学–酶合成法
        1.2.4 发酵法
    1.3 肖顿–鲍曼缩合反应的合成工艺
        1.3.1 有机溶剂/水法
        1.3.2 水相法
    1.4 N-酰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5 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产品活性物的快速定量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合成
        2.3.2 溶剂萃取差重法定量分析月桂酸钠方法
        2.3.3 HPLC-RID法定量分析活性物方法
        2.3.4 NaCl和谷氨酸钠的定量方法
        2.3.5 结构鉴定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产品中活性物的结构鉴定
        2.4.2 HPLC-RID法定量分析各活性物方法建立
        2.4.3 HPLC-RID法用于控制反应过程
        2.4.4 月桂酸钠的定量方法比较
        2.4.5 市售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产品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水相合成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原料品质鉴定
        3.3.2 谷氨酸钠的物性参数测定
        3.3.3 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水相合成工艺
        3.3.4 产品的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原料品质鉴定结果
        3.4.2 反应方程式和机理
        3.4.3 搅拌速率的影响
        3.4.4 物料浓度的影响
        3.4.5 加料速率的影响
        3.4.6 投料比的影响
        3.4.7 反应温度的影响
        3.4.8 pH的影响
        3.4.9 老化条件的优化
        3.4.10 重复试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水相工艺过程强化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过程方案流程图
        4.3.2 装置的开停车
        4.3.3 产品的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装置的设计思路
        4.4.2 初步实验结果
        4.4.3 物料浓度的考察
        4.4.4 pH的考察
        4.4.5 物料比的考察
        4.4.6 温度的考察
        4.4.7 酰氯进料方式的改进
        4.4.8 优化产品与市售产品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产品的应用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物化性质测定
        5.3.2 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产品的应用性能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物化性质
        5.4.2 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产品的应用性能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反应装置图
附录二: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酱卤老汤中鲜味氨基酸定量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1 绪论
    1.1 酱卤老汤品质及鲜味品质控制研究进展
        1.1.1 酱卤肉制品概述
        1.1.2 影响酱卤肉制品品质因素
        1.1.3 酱卤老汤鲜味品质及控制研究进展
    1.2 鲜味氨基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2.1 鲜味的发现及研究
        1.2.2 鲜味氨基酸
        1.2.3 鲜味氨基酸检测分析
    1.3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2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法检测酱卤老汤呈味氨基酸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氨基酸的定性分析
        2.2.2 衍生条件的确定
        2.2.3 标准曲线及其线性范围的确定
        2.2.4 老汤中呈味氨基酸种类及含量
        2.2.5 呈味氨基酸风味分析
        2.2.6 各氨基酸呈味阈值及TAV值
    2.3 本章小结
3 老汤样品处理方法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液相色谱色谱条件的选择
        3.2.2 液相色谱对扒鸡老汤中鲜味氨基酸的检测结果
        3.2.3 电极聚吡咯
        3.2.4 传感器响应信号分析
        3.2.5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的确定及线性拟合
        3.2.6 离心对消除电化学检测鲜味氨基酸含量干扰的分析
        3.2.7 离心力对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影响
        3.2.8 离心时间对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影响
        3.2.9 老汤稀释倍数对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鲜味氨基酸的工业老汤标准化与稳定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回归方程的拟合
        4.2.2 基于鲜味氨基酸的工业老汤标准化研究
        4.2.3 基于鲜味氨基酸的工业老汤稳定性研究
        4.2.4 传感器检测的干扰分析
    4.3 本章结论
全文结论
创新说明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录

(3)电位滴定法测量白酒中总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2.2 白酒中总酸的分析步骤
    1.3 建立数学模型
    1.4 白酒中总酸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1.4.1 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引入的不确定度
        1.4.2 白酒中总酸含量测定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
        1.4.3 白酒中总酸含量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2.1.1 NaOH标准滴定溶液标定引入的不确定度
        2.1.1. 1 NaOH标准滴定溶液重复标定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c)。
        2.1.1. 2 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m)
        2.1.1. 3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纯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P)
        2.1.1. 4 标定消耗标准溶液体积产生的不确定度u(V)
        2.1.2 滴定总酸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2.1.2. 1 滴定管引入的不确定度
        2.1.2. 2 电位滴定仪示值引入的不确定度
        2.1.2. 3 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
        2.1.3 移取样品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2.1.4 样品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
    2.2 白酒中总酸含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2.1 不确定度分量评定结果
        2.2.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3 白酒中总酸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及测定结果的表示
3 结论

(4)厌氧生物处理味精废水及产甲烷的长期运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味精废水概述
        1.1.1 味精废水的产生及水质特性
        1.1.2 味精废水的处理现状
    1.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1.2.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2.2 厌氧生物反应器及其发展
        1.2.3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与能源回收
    1.3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机理
        1.3.1 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
        1.3.2 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关键因素
        1.3.3 厌氧颗粒污泥及微生物种群特征
    1.4 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研究的内容
        1.4.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及流程
        2.1.1 实验装置
        2.1.2 模拟废水
        2.1.3 实验装置流程
    2.2 实验材料及药品
        2.2.1 接种污泥
        2.2.2 实验药品
    2.3 仪器设备与分析方法
        2.3.1 仪器与设备
        2.3.2 水质分析方法
        2.3.3 气体组分的测定方法
        2.3.4 VFA的测定方法
        2.3.5 污泥特征指标分析方法
    2.4 反应器的启动与长期运行方法
        2.4.1 反应器的启动方法
        2.4.2 反应器的长期运行方法
    2.5 相关计算方法
        2.5.1 理论的沼气产率
        2.5.2 实际沼气及甲烷产率
        2.5.3 COD去除率
        2.5.4 游离氨(FA)
第三章 有机负荷对长期运行性能的影响
    3.1 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性能
        3.1.1 COD的去除效果
        3.1.2 产气量的变化
        3.1.3 VFA的变化
        3.1.4 污泥的理化性质分析
    3.2 不同OLR条件下厌氧反应器的总体性能
    3.3 不同OLR条件下沼气产量及甲烷含量的变化
    3.4 不同OLR条件下COD平衡
    3.5 不同OLR条件下污泥特性分析
        3.5.1 污泥粒径分布及沉降性能分析
        3.5.2 污泥的组成特性
        3.5.3 胞外聚合物(EPS)
        3.5.4 颗粒污泥形态结构分析
        3.5.5 微生物种类及群落结构分析
第四章 水力停留时间对长期运行性能的影响
    4.1 不同HRT条件下厌氧反应器的总体性能
    4.2 不同HRT条件下沼气产量及甲烷含量的变化
    4.3 不同HRT条件下COD平衡
    4.4 不同HRT条件下污泥特性分析
        4.4.1 污泥粒径分布及沉降性能分析
        4.4.2 污泥的化学组成
        4.4.3 胞外聚合物(EPS)
        4.4.4 颗粒污泥形态结构分析
    4.5 微生物种类及群落结构分析
        4.5.1 污泥产甲烷活性分析
        4.5.2 污泥中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蚕蛹蛋白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测定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蚕蛹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常用的测定方法
    1.1 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
        1.1.1 原理
        1.1.2 试剂
        1.1.3 操作方法
        1.1.4 研究进展
    1.2 电位滴定法
        1.2.1 原理
        1.2.2 试剂和仪器
        1.2.3 操作方法
        1.2.4 研究进展
    1.3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1.3.1 原理
        1.3.2 试剂和仪器
        1.3.3 操作方法
        1.3.4 研究进展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荧光检测器联用技术
        1.4.1 原理
        1.4.2 试剂和仪器
        1.4.3 样品前处理方法
        1.4.4 流动相的配制方法
        1.4.5 研究进展
2 游离氨基酸的常用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3 小结

(6)神经递质类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章 涂丝型聚氯乙烯膜谷氨酸根选择电极的研制与应用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章 涂碳式聚氯乙烯膜γ-氨基丁酸选择电极的研制与应用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7)谷氨酸发酵中生物素含量的测定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生物素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
        1.1.2 生物素的生理功能
    1.2 生物素的应用
        1.2.1 生物素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1.2.2 生物素在核酸探针标记中的应用
        1.2.3 生物素在谷氨酸生产中的应用
    1.3 生物素对谷氨酸生产的影响
        1.3.1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1.3.2 生物素对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
        1.3.3 生物素对谷氨酸生产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1.4 谷氨酸生产中生物素来源
        1.4.1 玉米浆
        1.4.2 糖蜜
        1.4.3 淀粉水解糖液
    1.5 生物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5.1 色谱分析法
        1.5.2 光学分析法
        1.5.3 电化学分析法
        1.5.4 ELISA 法
        1.5.5 微分脉冲伏安法
        1.5.6 生物素分析的新进展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微生物法测定生物素含量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种
        2.2.2 主要试剂及材料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3 试剂配制
        2.3.1 培养基的配制
        2.3.2 生物素标准溶液的配制
        2.3.3 其他试剂的配制
    2.4 实验方法
        2.4.1 样品的处理
        2.4.2 菌种的分离纯化
        2.4.3 菌种活化
        2.4.4 种子的培养
        2.4.5 种子液的洗涤
        2.4.6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7 样品中生物素含量的测定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生物素标准曲线
        2.5.2 结果计算
        2.5.3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荧光法测定生物素含量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试剂及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3 试剂配制
        3.3.1 0.05mol/L pH9.0 碳酸盐缓冲溶液的制备
        3.3.2 0.2mol/L pH7.5 磷酸盐缓冲溶液的制备
        3.3.3 异硫氰酸荧光素溶液的制备
        3.3.4 抗生物素蛋白(亲和素)溶液的制备
        3.3.5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抗生物素蛋白(标记蛋白)的制备
        3.3.6 生物素标准溶液的制备
    3.4 实验方法
        3.4.1 荧光法测定条件的确定
        3.4.2 生物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3.4.3 玉米浆样品的处理
        3.4.4 糖蜜样品的处理
        3.4.5 淀粉水解糖液样品的处理
    3.5 结果与讨论
        3.5.1 荧光法测定条件
        3.5.2 生物素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3.5.3 玉米浆中生物素含量的测定
        3.5.4 糖蜜中生物素含量的测定
        3.5.5 淀粉水解糖液中生物素含量的测定
        3.5.6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素含量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试剂及材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生物素标准溶液的配制
        4.3.2 活性炭脱色条件的确定
        4.3.3 HPLC 工作条件的确定
        4.3.4 玉米浆、糖蜜和淀粉水解糖液样品的处理
        4.3.5 回收率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活性炭的脱色条件
        4.4.2 HPLC 的工作条件
        4.4.3 生物素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4.4.4 样品中生物素含量的测定
        4.4.5 回收率实验
        4.4.6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谷氨酸发酵中生物素含量的控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2.1 菌种
        5.2.2 主要试剂及材料
        5.2.3 主要仪器设备
    5.3 试剂配制
        5.3.1 培养基的配制
        5.3.2 发酵用生物素标准溶液的配制
        5.3.3 测定用生物素标准溶液的配制
        5.3.4 其他试剂的配制
    5.4 实验方法
        5.4.1 菌种的分离纯化
        5.4.2 菌种的活化
        5.4.3 种子的培养
        5.4.4 生物素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5.4.5 发酵产物的分析测定与计算
        5.4.6 生物素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5.4.7 谷氨酸发酵中生物素和发酵产物浓度的测定
    5.5 结果与讨论
        5.5.1 生物素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5.5.2 生物素的标准工作曲线
        5.5.3 谷氨酸发酵中各物质的含量
        5.5.4 谷氨酸生产中生物素的控制
        5.5.5 讨论
    5.6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微生物法测定生物素
    6.2 荧光法测定生物素
        6.2.1 荧光法测定工作条件
        6.2.2 样品测定结果
    6.3 HPLC 法测定生物素
        6.3.1 活性炭最佳脱色条件
        6.3.2 HPLC 的工作条件
        6.3.3 样品测定结果
        6.3.4 回收率实验
    6.4 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生物素的控制
        6.4.1 生物素初始浓度的确定
        6.4.2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生物素的控制
    6.5 讨论
    6.6 展望
        6.6.1 生物素测定
        6.6.2 谷氨酸发酵
        6.6.3 生物素的控制
        6.6.4 谷氨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小麦面筋蛋白挤压预处理酶解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小麦面筋蛋白
        1.1.1 我国小麦资源概述及生产应用
        1.1.2 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组成
        1.1.3 小麦面筋蛋白改性研究
    1.2 蛋白质酶解技术
        1.2.1 蛋白质酶解改性及产物特点
        1.2.2 食品工业中蛋白质酶解技术研究进展
    1.3 肽的呈味特征
    1.4 双螺杆挤压技术
    1.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单酶酶解条件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及设备
        2.2.3 挤压预处理和酶解工艺流程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apain 酶解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
        2.3.2 Protamex 酶解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
        2.3.3 Flavorzyme 酶解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
        2.3.4 Alcalase 酶解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
        2.3.5 Pancreatin 酶解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
        2.3.6 预处理对小麦面筋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复合酶酶解条件的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及设备
        3.2.3 挤压预处理和酶解工艺流程
        3.2.4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ancreatin 酶解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单因素实验分析
        3.3.2 复合酶酶解研究
        3.3.3 复合酶酶解条件的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处理条件对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及设备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挤压预处理条件对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
        4.3.2 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结构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酶解过程中氨基酸和肽分子量分布的变化趋势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及设备
        5.2.3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酶解过程中氨基酸释放规律
        5.3.2 挤压预处理小麦面筋蛋白酶解过程中肽分子量分布变化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鸡骨架酶解及其产物制备鸡肉香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畜禽鲜骨架资源概况
    1.2 畜禽鲜骨架开发利用概况
    1.3 酶解技术在畜禽鲜骨架蛋白深加工中的应用
    1.4 肽的呈味特征
    1.5 肉类香精的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鸡骨架成分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鸡骨架酶解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鸡骨架酶解产物挥发性成分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鸡骨架酶解产物MAILLARD 反应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MAILLARD 反应中鸡骨架酶解肽的降解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3 展望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氨基酸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中分离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双水相体系的研究
        1.1.1 概述
        1.1.2 形成机理
        1.1.3 双水相体系特点
        1.1.4 双水相体系萃取原理
        1.1.5 影响物质分配平衡的因素
        1.1.6 亲水有机溶剂/无机盐双水相体系的应用
        1.1.7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氨基酸的研究概况
        1.2.1 氨基酸的应用
        1.2.2 氨基酸的性质
        1.2.3 氨基酸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和讨论
        2.3.1 磷酸盐水溶液pH 对相图的影响
        2.3.2 双水相体系的组成与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氨基酸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中分配行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氨基酸的标准曲线
        3.3.2 氨基酸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中分配行为的影响因素
        3.3.2.1 乙醇质量分数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3.3.2.2 磷酸氢二钾质量分数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3.3.2.3 磷酸氢二钾溶液的pH 值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3.3.2.4 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3.3.2.5 氨基酸支链结构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氨基酸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中分离行为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4.2.2 色谱条件
        4.2.3 氨基酸之间的分离
        4.2.4 样品的衍生与测定
        4.2.5 氨基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HPLC 法混合氨基酸标准样品的分离
        4.3.2 氨基酸的标准曲线,精密度的实验结果
        4.3.3 氨基酸分离条件的选择
        4.3.4 苯丙氨酸的分离
        4.3.5 半胱氨酸、苯丙氨酸与其它三种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酸碱双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的水相合成过程研究[D]. 裴壮壮. 江南大学, 2021(01)
  • [2]酱卤老汤中鲜味氨基酸定量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 薄存美. 渤海大学, 2020(12)
  • [3]电位滴定法测量白酒中总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 孙文佳,秦楚君,熊含鸿,杨中花. 酿酒, 2019(06)
  • [4]厌氧生物处理味精废水及产甲烷的长期运行性能研究[D]. 王祎昱.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 [5]蚕蛹蛋白水解液中游离氨基酸测定方法初探[J]. 洪炳财. 食品工程, 2013(01)
  • [6]神经递质类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D]. 郭杨杨. 辽宁医学院, 2012(04)
  • [7]谷氨酸发酵中生物素含量的测定及控制[D]. 刁立兰.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8(12)
  • [8]小麦面筋蛋白挤压预处理酶解特性研究[D]. 柴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08(11)
  • [9]鸡骨架酶解及其产物制备鸡肉香精研究[D]. 曾晓房. 华南理工大学, 2007(03)
  • [10]氨基酸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中分离行为的研究[D]. 李丽敏. 东北师范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酸碱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味精中的谷氨酸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