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坝基排水孔泄压降压效果研究

裂隙岩体坝基排水孔泄压降压效果研究

一、排水孔在裂隙岩体坝基中的排水降压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春君[1](2020)在《地下水结晶堵塞排水管规律及对高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在短时强降雨或地下水丰富条件下,边坡工程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排水功能失效是造成其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边坡工程尤为突出。地下水结晶堵塞排水系统是导致排水系统功能失效的重要因素。针对高边坡工程排水管结晶堵塞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分析等手段,剖析了排水管壁结晶机理,揭示了地下水结晶影响因素和结晶堵管演化规律,探索了排水管不同堵塞程度对高边坡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西南山区排水管结晶堵塞的两个典型高边坡工程为依托,采取了结晶体和地下水试样,开展了结晶物的微观晶型电镜实验和组份XRD实验,地下水离子组份及酸碱度实验,揭示了高边坡排水管结晶堵塞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结晶物微观形态以菱形粒状或块状为主,集合体呈现不规则的嵌晶状,结晶体成分主要为碳酸盐,以方解石为主,含少量粘稠状杂质等;地下水阳离子以Ca2+、Mg2+、Na+为主,阴离子CO32-、HCO3-等为主,地下水均为弱碱性;Ca2+和CO32-饱和指数SI大于0时晶体物形成的先决条件;晶体物形成须将经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晶核的形成、晶体生长等三个阶段。(2)研制了高边坡排水管道结晶的试验装置,开展了排水管道在不同过水面积、不同管壁内表面粗糙程度、不同流水速度、是否空气接触等8组结晶规律的室内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溶液由出口经过空气进入溶液循环试验的管壁结晶量比溶液由出口直接进入溶液的大,大30%以上;在流速恒定时,过水断面为半管时的管壁结晶质量大于全断面过水,大50%左右;试验管为波纹管的结晶质量大于表面光滑管壁,增加1倍以上;流速越大试验管壁结晶质量越小,流速越小管壁结晶质量越大,流速为0.2m/s比流速为0.4m/s的结晶质量大30%左右。(3)提出了―以板带孔法‖模拟排水孔的新思路,建立了框架式格构支护型式的高边坡数值模型,分析了边坡排水孔正常排水、开始堵塞、轻微堵塞、部分堵塞、较重堵塞、严重堵塞、堵塞失效等7个工况的坡体地下水位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表明,高边坡排水孔部分堵塞后,坡体的地下水位显着抬升;坡趾剪出口位置出现了较大的侧向位移,有向外挤出的趋势,排水孔完全堵塞后,这种特征表现更加明显;排水孔堵塞后临近坡趾剪出口的格构应力变化较大,锚杆轴力大幅增加,其中位于自由水面之下的锚杆段更加明显,增幅在30%以上;随边坡排水孔堵塞系数增大,安全系数减小,当堵塞系数大于0.67时,稳定性系数不能满足边坡稳定要求。(4)建立了锚拉桩支护型式的高边坡数值模型,计算分析了该高边坡工程的排水孔不堵塞、堵塞20%、堵塞40%、堵塞60%、堵塞80%、堵塞100%等6种工况下的地下水位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响应。由计算结果分析可知:排水孔堵塞后,虽然地下水位显着变化,随排水孔堵塞程度增大地下水位上升,且呈非线性升高,当堵塞达到80%时地下水位急剧升高;随排水孔堵塞程度增大,坡趾位置抗滑桩侧向位移较大,尤其是常水位以下部分增大较为明显;桩体顶部由于受到锚索的约束,其侧向位移无明显变化;随排水孔堵塞程度增大,桩间岩土体的土拱效应明显,且地下水位越高,效应效应越明显;随排水孔堵塞程度增大,锚索轴力增大,且最大值向桩侧靠近,完全堵塞后锚索轴力增加了70%。(5)根据排水管结晶堵塞机理,提出了高边坡排水管内壁表面植绒防结晶、电场防结晶、磁场防结晶、排水管内壁表面涂层防结晶、排水管直径可变防治结晶、自清洁和电场混合防治结晶等6种技术。对排水管内壁表面植绒防结晶技术和电场作用下防结晶技术进行了相应试验验证。

信校阳[2](2018)在《水诱发型滑坡排水影响因素与排水孔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滑坡是我国最普遍且破坏性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西南地区尤为严重。滑坡的成因复杂,危害性极强,其中降雨及地下水是诱发滑坡发生变形破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约45%的滑坡变形失稳是由于降雨诱发所致。研究降雨及地下水作用下滑坡的渗流场演化规律和稳定性演化规律及排水防治工程的优化设计,不仅仅在相关学术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在滑坡排水防治领域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本文选取青杠林滑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对降雨入渗影响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作用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模拟分析滑坡在布设仰斜式排水孔前后的渗流场和稳定性的演化规律,以及各排水孔布设参数对滑坡的渗流场和稳定性演化规律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排水孔布设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排水孔排水降压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正交设计原理设计了16种排水孔布设方案,并进行模拟计算;基于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排水孔设计的优化模型,利用正交试验数据完成了优化模型的训练和检验,进而确定了青杠林滑坡的最优排水孔布设方案;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运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研究在布设仰斜式排水孔条件下滑坡的加卸载响应比参数演化规律,及与滑坡稳定性的关系,探讨了该排水孔最优布设方案对于青杠林滑坡的防治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滑坡体通过布设排水孔进行排水降压处理和增强滑坡稳定性的效果非常显着;仰斜式排水孔的排水降压效果和影响范围随着孔长的增长而增大,但确定其经济合理的孔长需要综合考虑滑坡地下水位降深范围要求和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仰斜式排水孔孔径和仰角变化对其排水降压效果影响甚微,通过改变排水孔孔径和仰角提高滑坡的排水防治效果,既不经济又容易造成负作用,根据本文的研究,推荐青杠林滑坡排水孔孔径取R=0.20m,仰角θ=6°10°;排水孔埋设高度较低时,容易接触到上涨的地下水,而且与地下水接触时间更长,对滑坡体的排水降压效果和滑坡稳定性提升更为明显,推荐本滑坡排水孔合理埋设高度取H=22m附近;排水孔排数和间距存在一个最优值,较大或较小都不利于滑坡的排水降压和提升稳定性,青杠林滑坡推荐排水孔排数取N=23,最佳孔距建议为D=79m。(2)以有限元软件Geo-Studio对不同排水孔布设方案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的模拟计算结果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排水孔布设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对增强排水孔的排水降压效果和滑坡稳定性的效果占主导作用的因素为:排水孔排数、排水孔长度、排水孔埋设高度、排水孔间距,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可以优化选择合理排水孔设计方案的进化神经网络计算模型,最终搜索出的最优方案为:排水孔排数N为2排、排水孔长度l为37.75m、排水孔埋设高度H为23m、排水孔间距D为8m。(3)利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将降雨量与边坡自排水和排水孔排水总量的差值(且为正值时)即周有效降雨量视为加载量R+,相应引起的监测点位移速率值V+作为加载响应量;将降雨量与边坡自排水和排水孔排水总量的差值(且为负值时)视为卸载量R-,相应引起的监测点位移速率值V-作为卸载响应量,建立适用于带排水孔滑坡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模型。进而系统分析和研究了青杠林滑坡在排水孔作用下的稳定性演化规律,发现该排水孔最优布设方案对于青杠林滑坡的防治效果良好,达到了初始设计要求。

杨光磊[3](2017)在《高水位富水区深埋隧道排水孔布置探讨》文中提出高水位富水区深埋隧道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高外水压力和涌、突水。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行安全,并满足隧道周围环境允许的渗透排水量,通常采用“堵水限排”的防排水设计理念,但由于围岩破裂情况和注浆封堵施工质量的不确定性,衬砌背后无疑将承受过大的外水压力,从而威胁衬砌结构的安全。因此,高水位富水区隧道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以减小衬砌外表面的高外水压力,确保衬砌结构安全稳定。排水孔由于其自身的“空心”结构成为岩体中具有强渗透性能的导水结构,在渗流场中直接将地下水排至渗流域以外,对水头分布的影响极大,是实际工程中,特别是地下洞室中极为重要的渗控措施之一。本文针对高水位富水区深埋隧道排水孔,将排水孔三维非稳定渗流问题简化为一元流问题,采用地下水动力学理论推导了排水孔单孔降深和流量公式,并分别以定降深和定流量为控制条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排水孔对渗流场的影响规律。通过研究不同间距下的排水孔群的排水降压效果,提出了符合工程不同降水时间要求的布孔间距。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1)通过分析排水孔排水降压原理,将排水孔三维非稳定渗流简化为一元流问题,并建立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以定降深为控制条件下的排水孔单孔渗流地下水水位降深和流量公式。(2)分别以定降深和定流量为控制条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排水孔顶部水位降深、影响半径、流量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以定降深为控制条件,采用叠加原理对隧道纵向排列孔群的排水降压效果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纵向排水孔群间距对渗流场水位降深影响显着,规范中规定的排水孔间距是合理的,可根据不同的施工工期要求通过计算选择最佳的间距进行直列排水孔群布置。

张晓龙[4](2016)在《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现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大坝的建设向着高坝方向发展的同时一些修建已久的老坝也出现了许多安全问题,使得大坝安全监测分析工作越来越重要。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行中大坝的现场检查、监测资料分析以及专家组评定分析意见,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现今许多大坝安全研究只注重数学模型研究而忽视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1)分析并论述了现今大坝安全监测中外部变形监测与坝基渗流监测最常采用的监测仪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各种监测仪器的优缺点,从而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监测仪器。(2)对现今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与坝基渗流监测存在的异常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和归类,便于针对异常情形有目的的去检查,避免由于粗差等得出脱离实际的结论;提出从物理成因、化学元素变化以及数学模型等方面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论述。(3)在变形异常情形分析中,将小概率-数据跳跃法与相邻监测点联合分析法结合,对监测序列中的异常的值进行识别,有效避免了由单一测点判断不足,将真实异常值删除,失去对大坝安全分析重要的信息,并通过MATLAB编程进行实现。(4)在大坝安全监测资料样本数据较少的情况下采用现今在小样本回归预测中表现优越的偏最小二乘法与支持向量机法进行回归预测,比较二者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网格寻优法在小样本预测中精确度较高。(5)在坝基渗流异常情形分析中分析了坝基渗透压力折减系数负值这一异常情形,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及物理成因分析,并在传统渗压系数统计模型中考虑了渗流量这一影响因素,通过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负值成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坝初期防渗帷幕防渗性能较好、坝基岩石渗透性较弱以及大坝运行期较短,坝基渗流没有达到一个稳态平衡状态所致;在坝基渗流测压管水位偏高分析中,对测压管进行了注水实验同时分析了测压管的水所含化学元素以及上游水与下游水所含的化学元素,最后根据化学元素变化与注水实验共同分析确定了测压管水位偏高的原因。(6)论文中给出了某两个水电站的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实例,其中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代表了许多水电站中共有的问题,其分析方法、思路以及分析结果可作为有类似问题的电站进行借鉴。

王庆[5](2016)在《边坡工程排水洞优化布置及排水效果评价》文中提出中国的山区面积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一个地质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其中,滑坡的频率是最高的,并且造成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所以对边坡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汝郴高速公路第6合同段K21+200K21+357段右侧边坡作为工程实例,基于渗流理论,针对排水洞的空间位置选择及排水孔幕孔距、孔深和数量对边坡抗滑稳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以下研究成果。1)排水洞的排水效果与边坡上层碎石黏土层的渗透性密切相关,碎石黏土层的渗透性越小排水洞排水效果越差,边坡地下水位线越高;碎石黏土层的渗透性越大排水洞的排水效果越好,边坡地下水位线越低。2)当排水孔处在同一X轴位置时,排水洞高程更高对应地下水线更高,而排水洞高程更低对应地下水线也更低。用Bishop法和Janbu法得到的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极大值工况为工况B4和工况B7,两种工况的安全系数非常接近,综合考虑考虑施工难度和经济性,认为将排水洞设在工况B4所对应位置最为合理。3)排水孔深度越小排水孔的排水效果越差。排水孔孔深小于8m时,用Bishop法和Janbu法计算得出的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都会随着排水孔孔深增加而增大,而排水孔孔深增达到8m以后,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不再变化。4)排水孔间距越小时排水孔的排水效果越好。排水孔孔间距小于3m时,用Bishop法和Janbu法计算得出的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几乎不会随着排水孔间距增加而发生变化,而排水孔间距增加到3m以后,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都会随着排水孔间距增加而减小。5)一排排水孔方案计算的地下水位线要高于两排排水孔方案计算的地下水线,只设置一排排水孔时的排水效果要明显比设置两排排水孔时差。但两种方案得到的边坡抗滑稳定性都是一样的。所以综合考虑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边坡设置一排排水孔为更为优化的排水孔布置方案。

车富强,陈益峰,李毅,张璇,郑海圣[6](2014)在《基于等效连续介质的坝区裂隙岩体渗控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将裂隙样本法和现场测试法结合,先用裂隙样本法初步确定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获得渗透主值和主方向,再采用现场测试法来修正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用上述方法对西南某水电站坝区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进行计算,通过对坝区右岸地下水位的数值计算值与钻孔实际水位的比较,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对坝区进行三维有限元渗流分析,验证坝区防渗排水措施的合理性。

宋永占[7](2011)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砼重力坝坝基防渗排水措施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重力坝是一种古典而又实用的坝型,它靠自身的重力来维持稳定,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的建设除了要考虑地基强度和变形等一般性问题外还要特别考虑水的渗漏问题,做好渗流控制这一关键环节。据坝工建设资料统计,坝基的渗漏问题大多采用防渗与排水两种有效的办法综合治理,即符合“前堵后排”的渗控原则,所以防渗帷幕和排水系统是坝基渗控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组合体。防渗帷幕和排水孔幕的物理参数较多,很多情况下都是根据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或根据经验公式和参照已有工程实例选取。对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中、低坝而言,这种方法一般均能满足工程要求,对于坝高较高、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等级比较高的工程而言不能纯粹地依靠经验系数来解决问题。国内外的众多渗流控制方面的专家采用解析法、电模拟法等理论和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帷幕和排水孔的物理参数对渗流场的影响,但是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数值模拟程序进行渗流计算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尝试用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软件研究坝基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流动规律,探寻防渗帷幕和排水孔幕的物理参数对坝基渗流场的影响规律。本文在渗流理论的基础上介绍有限体积法并引出Fluent数值模拟程序。以半无限深简单地下轮廓线的渗流场为算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和理论分析法得到的解析解比对,证实了Fluent数值模拟程序多孔介质模块求解坝基渗流场的准确性。为了探寻帷幕和排水孔幕各个物理因素对坝基渗流场的影响规律,找出相对合理的“前堵后排”渗流控制策略,文章对只有帷幕时和只有排水孔时的单因素作用以及二者联合时不同深度相互搭配下的坝基渗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后处理软件输出了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比对不同工况下数值模拟结果,文章针对不同坝基类型找出了帷幕的深度、厚度、位置和排水孔的深度、孔径、间距改变时坝基渗流量和扬压力分布规律,以及帷幕和排水孔联合作用时二者不同深度搭配时渗流场的分布规律,对于不同的地质类型和工程要求推荐了布设混凝土重力坝坝基防渗和排水措施的合理方法。

梁通[8](2007)在《基于广义有效应力原理的混凝土坝应力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水对坝体和坝基的作用力是进行坝体、地基的强度与稳定分析的重要荷载。而对坝区的水荷载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需要对坝区进行系统的渗流场分析。本文即是在分析坝区渗流场的基础上,基于更适用于岩石和混凝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一套计算混凝土坝变形和应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并结合二滩拱坝大量的工程资料和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二滩拱坝的渗流场和应力场。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一、从基本的渗流理论出发,借助有限单元法研究坝区渗流场问题。分析总结了渗流计算数值模拟中常遇的问题,如渗流自由面的确定方法,渗控措施的模拟方法等,并初步分析讨论了渗控措施对坝区渗流的影响。二、从宏观角度阐述饱和孔隙介质中水的基本力学效应,讨论了扬压力和渗透力的概念,着重回顾扬压力的发现、发展。在广义有效应力原理的基础上推导了扬压力和渗透力的表达式,并基于有限元格式得到了作用在重力坝建基面的水压力的表达式,阐述了重力坝坝底扬压力的真正物理含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讨论得出了计算时正确的水荷载组合,建立了一套更适于混凝土和岩石性质的计算方法。三、研究发现,水荷载的大小及施加方法与孔隙介质自身B值有关。B值对坝体应力和位移有着明显的影响。针对某典型重力坝算例发现,在B=0时水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状态对坝体最有利,而B=1.0时的应力状态对坝体最为不利。这是否具有普适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四、在分析整理二滩拱坝的地质资料与渗控措施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细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对二滩拱坝的渗流和应力进行计算分析,渗压以及位移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相对较好。对二滩拱坝渗控措施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降低渗压主要以排水为主,防渗帷幕的作用不大。运用本文建立的计算应力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坝体的应力情况,结果表明,当B值增大时,坝体的拉应力变大,而压应力变小。这说明考虑渗流时,坝体的应力状态更为恶化。所以在工程设计中渗流的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新强[9](2007)在《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渗流特性及渗控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总结他人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渗流场的基本理论和碾压混凝土坝的渗流基本理论。接下来针对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主要渗流问题,采用有限单元法理论,结合光照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依托工程实例,围绕渗流特性及优选渗控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计算分析研究。主要内容有:(1)碾压混凝土坝的渗流理论及其特有的渗流特性。从渗流的基本概念开始,阐述了特高碾压混凝土坝的渗流理论和渗流特性。接下来研究了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场计算的有限单元法。主要是精确模拟渗流场中众多排水孔渗控作用的排水子结构法,以及模拟坝体混凝土中那些特殊层面和缝面的渗流特性和渗流作用的缝面无厚度平面单元法,同时还阐述了计算渗流场渗流量的等效节点流量法等。(2)开展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场的防渗结构方法研究。详细比较研究了常规碾压混凝土坝的防渗结构型式和特高碾压混凝土坝的防渗结构型式,接下来论述了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面可能劈头缝的成因,详细分析了其渗流行为,提出了对劈头缝渗透水力行为进行控制的有效而又简单可靠的方法。(3)光照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场及渗控措施的分析研究。将前面所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光照特高碾压混凝土坝渗控设计方案的研究之中,详细分析了该工程的渗流场特性和不同渗控措施具体的渗控作用,并将前文提出的应对劈头缝的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以评价其实效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结论。

段斌[10](2006)在《大岗山高拱坝及地下厂房渗流控制方案研究》文中指出渗流分析和控制技术对工程安全和经济合理性的影响越来越大,渗控方案研究也是水工建筑物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大岗山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石棉县境内,是大渡河干流规划近期开发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采用混凝土拱坝结合地下厂房的枢纽布置方案,电站正常蓄水位1130m,最大坝高约210m,正常蓄水位库容约7.42×108m3,电站装机容量2600MW。水电站厂坝区各类岩脉和断层较发育,且岩体中还发育有5组裂隙,受这些因素控制,厂坝区岩体中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渗透特性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和各向异性的特征。因此,只有通过对大岗山水电站厂坝区渗流场的计算和分析,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厂坝区天然渗流场特征以及施工、运行期不同防渗、排水措施下的渗流场变化,这对大岗山水电站的渗流控制方案的决策至关重要。为定量评价和优化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厂坝区施工期和运行期的不同渗控措施和方案,本文以ANSYS软件为平台,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厂坝区渗流场及渗控措施与效果,主要工作及特色如下:1.根据厂坝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厂坝区天然渗流场进行反演分析,确定出天然渗流场的渗流模型、渗透参数和边界条件,作为施工期和运行期渗控方案研究的依据。2.研究厂坝区施工期的三维渗流场,分析施工期的渗流场特征,评价施工期渗控措施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工程建议。3.研究运行期厂坝区枢纽整体模型不同渗控方案的三维渗流场,通过比较

二、排水孔在裂隙岩体坝基中的排水降压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排水孔在裂隙岩体坝基中的排水降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地下水结晶堵塞排水管规律及对高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地下水结晶机理研究
        1.2.2 地下水结晶形成及演化规律研究
        1.2.3 高边坡渗流与稳定性研究
        1.2.4 结晶堵塞防处治技术研究
        1.2.5 排水管堵塞对边坡影响研究
        1.2.6 高边坡锚拉桩挡墙排水管堵塞及其影响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边坡排水管结晶堵塞机理研究
    2.1 高边坡排水管结晶现场调查及结晶物测试分析
        2.1.1 典型高边坡排水管堵塞现场调查
        2.1.2 结晶物SEM分析
        2.1.3 结晶物XRD分析
        2.1.4 原位水样水质分析
    2.2 高边坡排水管环境对结晶的影响
        2.2.1 气候特征
        2.2.2 生物作用
        2.2.3 岩性特征
    2.3 高边坡排水管结晶堵塞机理研究
        2.3.1 结晶物形成条件
        2.3.2 结晶物形成过程
        2.3.3 结晶速率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边坡排水管结晶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溶液制备
        3.2.1 结晶化学反应
    3.3 试验结果
        3.3.1 试验1
        3.3.2 试验2
        3.3.3 试验3
        3.3.4 试验4
    3.4 结晶规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边坡格构锚杆挡墙排水管堵塞及其影响研究
    4.1 计算理论
        4.1.1 渗流折射定律
        4.1.2 边坡岩体渗透系数
        4.1.3 岩体抗剪强度参数
        4.1.4 边坡安全系数
        4.1.5 排水孔模拟方法
    4.2 数值分析模型及工况
        4.2.1 数值计算模型
        4.2.2 模拟计算工况
    4.3 数值分析结果
        4.3.1 孔隙水压分布规律
        4.3.2 排水管孔口地下水流速规律
        4.3.3 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
        4.3.4 格构力学响应
        4.3.5 锚杆轴力分析
        4.3.6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边坡锚拉桩挡墙排水管堵塞及其影响研究
    5.1 依托工程概况
    5.2 数值分析模型及工况
        5.2.1 数值模型
        5.2.2 模拟工况
    5.3 数值分析结果
        5.3.1 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
        5.3.2 抗滑桩变形响应
        5.3.3 岩体变形响应
        5.3.4 锚索轴力响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排水管结晶堵塞防治新技术
    6.1 排水管内壁表面涂层防结晶技术
    6.2 排水管内壁表面植绒防结晶技术
    6.3 电场作用下防结晶技术
        6.3.1 试验实施
        6.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3 结论
    6.4 磁场作用下防结晶技术
    6.5 排水管直径可变防治结晶技术
    6.6 自清洁和电场混合防治结晶技术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2)水诱发型滑坡排水影响因素与排水孔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1.2.1 水诱发型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滑坡排水防治工程的研究现状
        1.2.3 滑坡排水孔的应用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论文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排水孔渗流解析和设计理论及降雨诱发滑坡的作用机理
    2.1 排水孔解析理论
        2.1.1 单排水孔解析理论
        2.1.2 单个排水孔流量解析方法
    2.2 排水孔设计理论
    2.3 排水孔有限元计算理论
    2.4 降雨诱发滑坡的作用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排水孔排水效果和滑坡渗流场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岩土有限元软件Geo-Studio介绍
    3.2 青杠林滑坡基本特征
        3.2.1 滑坡边界与规模特征
        3.2.2 滑坡结构特征
    3.3 青杠林滑坡降雨渗流及稳定性数值模拟
        3.3.1 建立滑坡计算模型
        3.3.2 计算参数的选取
        3.3.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3.4 排水防治前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分析
        3.3.5 成果分析
    3.4 有排水孔排水条件下的滑坡渗流场和位移场及稳定性分析
        3.4.1 排水孔的模拟
        3.4.2 建立带排水孔滑坡计算模型
        3.4.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4.4 模拟计算结果
        3.4.5 结果分析
    3.5 排水孔各参数对排水效果和滑坡渗流场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5.1 孔长对滑坡排水防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3.5.2 孔径对滑坡排水防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3.5.3 孔布设倾角对滑坡排水防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3.5.4 孔埋设高度对滑坡排水防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3.5.5 孔排数对滑坡排水防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3.5.6 孔埋设间距对滑坡排水防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排水孔布设参数敏感性分析及排水孔优化设计
    4.1 正交试验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基本原理
        4.1.1 正交试验设计法
        4.1.2 灰色关联分析法
    4.2 排水孔参数敏感性分析
        4.2.1 参数选取及计算结果
        4.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青杠林滑坡仰斜式排水孔布设方案及优化设计
        4.3.1 排水孔试验方案设计
        4.3.2 基于Geo-Studio模拟的正交试验结果
    4.4 仰斜式排水孔布设方案优化
        4.4.1 仰斜式排水孔布设方案优化模型
        4.4.2 最优排水孔布设方案的确定
        4.4.3 遗传算法搜索最优的布设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排水条件下青杠林滑坡加卸载响应比参数演化规律研究
    5.1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基本原理
    5.2 加卸载响应比评价模型的建立
        5.2.1 青杠林滑坡加卸载及加卸载响应参数的选择与评价
        5.2.2 青杠林滑坡位移加卸载响应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5.2.3 青杠林滑坡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的建立
        5.2.4 青杠林滑坡加卸载响应比滑坡失稳判别依据
    5.3 加卸载响应比模型及加卸载响应比参数变化规律分析
        5.3.1 选取位移监测点
        5.3.2 加卸载响应比模型
        5.3.3 排水条件下青杠林滑坡加卸载响应比变化规律研究
        5.3.4 加卸载响应比与稳定性系数关系探讨
    5.4 排水孔最优布设方案条件下滑坡加卸载响应比参数变化规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及科研情况
致谢

(3)高水位富水区深埋隧道排水孔布置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衬砌外水压力的计算
        1.2.1.1 国内水压力修正系数的取值问题
        1.2.1.2 国外水压力修正系数的取值问题
        1.2.2 水工无压隧洞排水孔布置研究
        1.2.3 铁路隧道排水孔布置研究
        1.2.4 公路隧道排水孔布置研究
        1.2.5 排水孔的布置设计方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渗流基本理论
    2.1 地下水概念
    2.2 渗流基本概念
    2.3 渗流基本理论
        2.3.1 达西定律
        2.3.2 连续性方程
        2.3.3 布西尼斯克微分方程
        2.3.4 定解条件
    2.4 渗流分析方法
    2.5 对地下水潜水完整井流理论的分析
    2.6 对基坑井点降水方法的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隧道排水孔单孔渗流研究
    3.1 排水孔渗流分析基本假定
    3.2 单孔降深、流量公式推导
    3.3 实例分析
        3.3.1 排水孔的环保流量
        3.3.2 降深控制条件下排水孔渗流分析
        3.3.3 流量控制条件下排水孔渗流分析
        3.3.3.1 流量控制条件下结果分析
        3.3.3.2 流量一定时影响半径、水位下降强度和降深与时间关系
        3.3.2.3 允许渗流量对影响半径和水位下降强度的影响
        3.3.4 含水层渗透系数K、给水度 μ 对排水孔渗流的影响
        3.3.4.1 降深控制条件下渗透系数K、给水度 μ 对排水孔渗流的影响
        3.3.4.2 流量控制条件下渗透系数K、给水度 μ 对排水孔渗流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排水孔群布置间距探讨
    4.1 干扰排水孔群
    4.2 叠加原理
        4.2.1 不同间距对干扰孔群减压效果研究
        4.2.2 控制点水位降深计算
    4.3 排水孔群布置间距
        4.3.1 不同 η 条件下排水孔群布置间距
    4.4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大坝安全监测发展现状
        1.2.1 监测项目及设备发展状况
        1.2.2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现状
    1.3 大坝安全监测现今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坝重力坝外部变形与渗流监测系统
    2.1 重力坝结构特点及监测重点
        2.1.1 结构特点
        2.1.2 监测重点
        2.1.3 重点监测项目
    2.2 变形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2.2.1 水平位移监测
        2.2.2 垂直位移监测系统
    2.3 渗流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形及渗流异常定性分析方法
    3.1 多物理因素综合分析法
        3.1.1 变形异常物理因素分析
        3.1.2 渗流异常物理因素分析
    3.2 化学元素分析法
        3.2.1 筑坝材料主要化学元素
        3.2.2 库区水主要化学元素
        3.2.3 坝基地质主要化学元素
    3.3 小结
第四章 变形与渗流异常数学模型分析
    4.1 监测资料的预处理
    4.2 小样本监测数据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4.2.1 偏最小二乘法
        4.2.2 支持向量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某一水电站工程概况
        5.1.2 某二水电站工程概况
    5.2 监测内容
        5.2.1 某一水电站监测内容
        5.2.2 某二水电站监测内容
    5.3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5.3.1 变形监测异常值的识别
        5.3.2 偏最小二乘法的模型建立
        5.3.3 支持向量机法的模型建立
        5.3.4 偏最小二乘预测与支持向量机预测比较
    5.4 渗流监测数据异常分析
        5.4.1 坝基扬压力折减系数负值分析
        5.4.2 扬压力测管水位偏高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边坡工程排水洞优化布置及排水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降雨条件下边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方法
    2.1 地下水运动的一般规律
        2.1.1 渗流基本概念
        2.1.2 运动方程
        2.1.3 渗流连续性方程
        2.1.4 Darcy定律
    2.2 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
        2.2.1 基本微分方程
        2.2.2 定解条件
    2.3 边坡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计算方法
        2.3.1 饱和非饱和渗流模型
        2.3.2 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单元法格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坡排水洞优化研究
    3.1 排水洞的应用现状
        3.1.1 排水洞系统的构造
        3.1.2 当前排水洞设计存在缺陷
    3.2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3.2.1 工程概况
        3.2.2 研究思路
        3.2.3 计算网格
        3.2.4 计算参数
        3.2.5 边界条件
    3.3 边坡岩土体渗透性对排水洞排水效果影响
        3.3.1 计算方案
        3.3.2 计算结果分析
    3.4 排水洞空间位置对排水效果的影响
        3.4.1 边坡无排水洞状态稳定性分析
        3.4.2 计算方案
        3.4.3 计算结果分析
    3.5 排水洞位置的优化选择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排水孔幕对边坡抗滑安全稳定性影响分析
    4.1 前言
    4.2 排水孔模拟方法
    4.3 孔深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3.1 计算方案
        4.3.2 计算结果分析
    4.4 孔距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4.1 计算方案
        4.4.2 计算结果分析
    4.5 排水孔数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5.1 计算方案
        4.5.2 计算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

(6)基于等效连续介质的坝区裂隙岩体渗控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确定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方法
    1.1 用裂隙样本法初步确定渗透张量
    1.2 渗透张量的修正
2 各向异性渗流数值模拟
    (1)水头边界条件:
    (2)流量边界条件:
    (3)自由面边界条件(Γf):
    (4)溢出面边界条件(Γs):
3 工程实例
    3.1 渗透张量的计算
    3.2 渗透张量修正值的验证
    3.3 渗控效应分析
4 结论

(7)基于有限体积法的砼重力坝坝基防渗排水措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渗流分析理论基础
    2.1 概述
        2.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2.1.2 渗流计算的任务
        2.1.3 渗流计算的方法
    2.2 渗流基本原理——达西定律
        2.2.1 公式描述
        2.2.2 适用条件
    2.3 渗流基本方程式
        2.3.1 渗流运动方程
        2.3.2 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2.3.3 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
    2.4 定解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限体积法及Fluent 软件
    3.1 有限体积法基本理论及方程的离散
        3.1.1 有限体积法基本思想
        3.1.2 二维非稳定渗流的微分方程式离散
    3.2 Fluent 数值计算软件介绍
        3.2.1 软件概述
        3.2.2 软件构成
        3.2.3 软件适用对象
        3.2.4 Fluent 求解流体流动问题的步骤
    3.3 Fluent 求解混凝土重力坝坝基渗流场的准确性验证
        3.3.1 沿简单坝基地下轮廓线渗流的精确解
        3.3.2 Fluent 多孔介质模型计算坝基渗流场的数值解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力坝坝基防渗帷幕作用的单因素分析
    4.1 帷幕深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4.1.1 坝基岩体均质各向同性
        4.1.2 坝基岩体均质各向异性
        4.1.3 结果分析
    4.2 帷幕厚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4.3 帷幕位置影响因素的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重力坝坝基排水孔作用的单因素分析
    5.1 排水孔深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5.2 排水孔孔径影响因素的分析
    5.3 排水孔间距影响因素的分析
    5.4 本章总结
第6章 重力坝坝基防渗帷幕和排水孔联合作用分析
    6.1 排水孔深度一定研究帷幕深度
        6.1.1 坝基均质各向同性
        6.1.2 坝基均质各向异性
        6.1.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2 帷幕深度一定,研究排水孔深度
        6.2.1 坝基均质各向同性
        6.2.2 坝基均质各向异性
        6.2.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3 本章总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8)基于广义有效应力原理的混凝土坝应力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对水荷载认识的发展
    1.3 水对固体骨架性质的影响
    1.4 渗流场研究进展
    1.5 渗流作用下的应力场求解
    1.6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渗流计算的基本理论
    2.1 渗流的基本概念
    2.2 FORCHHEIMER 定律(渗流的基本定律)
    2.3 渗透系数的物理意义
    2.4 渗流场连续性方程
    2.5 定解条件
        2.5.1 边界条件
        2.5.2 初始条件
    2.6 有限单元法计算
    2.7 确定渗流自由面的方法
    2.8 防渗帷幕及铺盖的模拟
    2.9 岩体排水系统模拟
    2.10 某重力坝渗流场算例
    2.11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凝土坝应力计算的探讨
    3.1 扬压力的的发现
    3.2 扬压力理论的两种派别
    3.3 扬压力早期的“裂缝理论”
    3.4 扬压力的孔隙理论及存在的分歧
    3.5 当前国内外对扬压力的普遍认识
    3.6 水在孔隙介质中的三种基本力学效应
    3.7 有效应力原理
    3.8 基本方程的推导
    3.9 水荷载的讨论
    3.10 几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滩工程概况及渗压观测资料分析
    4.1 二滩拱坝坝址区地质概况
    4.2 二滩坝基渗控措施基本情况
    4.3 坝体混凝设计材料参数及坝体排水措施
    4.4 二滩拱坝渗流资料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二滩渗流场与应力场有限元分析
    5.1 二滩拱坝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5.2 二滩拱坝渗流场有限元计算
    5.3 二滩拱坝应力场有限元计算
    5.4 二滩拱坝渗控措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研究成果

(9)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渗流特性及渗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碾压混凝土坝渗流特性及主要分析方法
    2.1 渗流概述
    2.2 碾压混凝土坝渗流基本理论
    2.3 求解碾压混凝土坝三维渗流场的有限单元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防渗结构型式研究
    3.1 概述
    3.2 防渗的目的和原则
    3.3 常用碾压混凝土坝防渗结构分析
    3.4 特高碾压混凝土坝的优选防渗结构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高碾压混凝土坝上游面竖直型劈头缝的渗流行为与控制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劈头缝的成因
    4.3 劈头缝的渗流行为与控制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照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渗控设计方案研究
    5.1 概述
    5.2 工程概况
    5.3 计算模型选取
    5.4 坝体主要防渗结构不同型式分析研究
    5.5 坝基渗控措施分析研究
    5.6 坝体裂缝(水平裂缝和劈头缝)及坝体排水孔孔距及孔径分析研究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岗山高拱坝及地下厂房渗流控制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论
    1.1 论文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渗流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
        1.2.2 裂隙岩体渗流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3 渗流控制原理和技术
    1.3 论文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渗流的基本理论
        2.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2.1.2 渗流基本定律
        2.1.3 渗流基本方程
        2.1.4 定解条件
        2.1.5 岩体裂隙渗流
        2.1.6 渗流作用力
    2.2 渗流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2.2.1 渗流问题的离散化
        2.2.2 渗流自由面的计算
        2.2.3 渗流场排水孔(幕)的模拟
    2.3 ANSYS 进行渗流分析的理论基础
        2.3.1 ANSYS 软件基本情况
        2.3.2 ANSYS 热分析模块分析渗流场理论基础
        2.3.3 ANSYS 稳态热分析
        2.3.4 ANSYS 参数化设计语言及其在本文中的运用
3 工程概况与三维渗流场有限元模型
    3.1 工程概况
    3.2 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
        3.2.1 基本地质条件
        3.2.2 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
    3.3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结构离散
    3.4 岩体与结构面模拟
4 厂坝区天然渗流场反演分析
    4.1 裂隙岩体渗透张量
    4.2 厂坝区天然渗流场反演分析方法
    4.3 厂坝区天然渗流场反演分析结果
        4.3.1 天然渗流场边界水位
        4.3.2 岩体的渗透系数
        4.3.3 计算水位与已知水位对比
    4.4 厂坝区天然渗流场分布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厂坝区施工期渗流场分析
    5.1 施工期渗流场计算说明
        5.1.1 施工期计算模型与条件
        5.1.2 施工期渗流场边界水位
        5.1.3 材料渗透参数
    5.2 施工期渗流场特征分析
        5.2.1 施工期厂区渗流场特征
        5.2.2 施工期坝区围堰和基坑的渗流场特征
    5.3 施工期渗流量统计
        5.3.1 施工期厂区地下洞室渗流量
        5.3.2 施工期坝区基坑渗流量
    5.4 本章小结
6 厂坝区运行期渗流场分析及渗控方案优化
    6.1 运行期渗流场计算说明
        6.1.1 运行期渗控方案研究思路
        6.1.2 运行期边界水位
        6.1.3 运行期计算方案与条件
        6.1.4 排水洞(廊道)、排水幕和防渗帷幕的模拟
        6.1.5 运行期计算模型和材料渗透参数
    6.2 运行期厂区不同渗控方案的渗流场特征分析
        6.2.1 计算方案1
        6.2.2 计算方案2
        6.2.3 计算方案3
        6.2.4 计算方案4(1)
        6.2.5 计算方案4(2)
        6.2.6 厂区各渗控方案的比较
    6.3 运行期坝区不同渗控方案的渗流场特征分析
        6.3.1 计算方案5
        6.3.2 计算方案6
        6.3.3 计算方案7
        6.3.4 计算方案8
        6.3.5 计算方案9
        6.3.6 坝区各渗控方案比较
    6.4 运行期厂坝区各渗控方案的渗透比降分析
    6.5 运行期厂坝区各渗控方案的渗流量统计
    6.6 运行期坝区抗力体排水效果分析
    6.7 运行期厂坝区渗控补充方案分析
    6.8 运行期厂坝区渗控措施敏感性分析
        6.8.1 防渗帷幕失效、排水幕和排水廊道正常工作
        6.8.2 排水幕和排水廊道失效、防渗帷幕正常工作
        6.8.3 防渗帷幕和排水廊道失效、排水幕正常工作
        6.8.4 防渗帷幕、排水幕及排水廊道全部失效
    6.9 本章小结
7 运行期计入渗流作用的拱坝结构特性
    7.1 计算工况及基本参数
    7.2 材料力学参数与计算模型
    7.3 运行工况Ⅰ坝体结构变位与应力分布
        7.3.1 运行工况Ⅰ坝体变位
        7.3.2 运行工况Ⅰ坝体应力
    7.4 运行工况Ⅱ坝体结构变位与应力分布
        7.4.1 运行工况Ⅱ坝体变位
        7.4.2 运行工况Ⅱ坝体应力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及建议
    8.2 本文工作总结与评价
        8.2.1 主要研究工作的特色
        8.2.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四、排水孔在裂隙岩体坝基中的排水降压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地下水结晶堵塞排水管规律及对高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D]. 高春君.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水诱发型滑坡排水影响因素与排水孔优化设计研究[D]. 信校阳.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3]高水位富水区深埋隧道排水孔布置探讨[D]. 杨光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4]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分析[D]. 张晓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5]边坡工程排水洞优化布置及排水效果评价[D]. 王庆. 长沙理工大学, 2016(04)
  • [6]基于等效连续介质的坝区裂隙岩体渗控效应分析[J]. 车富强,陈益峰,李毅,张璇,郑海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7]基于有限体积法的砼重力坝坝基防渗排水措施分析研究[D]. 宋永占. 兰州理工大学, 2011(09)
  • [8]基于广义有效应力原理的混凝土坝应力计算方法研究[D]. 梁通. 清华大学, 2007(08)
  • [9]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渗流特性及渗控措施研究[D]. 关新强. 河海大学, 2007(05)
  • [10]大岗山高拱坝及地下厂房渗流控制方案研究[D]. 段斌. 四川大学, 2006(03)

标签:;  ;  

裂隙岩体坝基排水孔泄压降压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