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热力学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宇萍,覃松[1](2021)在《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以及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应用的一般方法。讨论了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在无机化学中的各种应用:反应的热力学转变温度的定量计算,物质的溶解性定性和定量解释,单质的化学活泼性以及无机酸的酸性强弱的定量解释。通过归纳,应用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可以定性和定量地解释和讨论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王维琪[2](2020)在《中学化学原理知识内容的结构化研究 ——基于优秀教师的视角》文中认为知识的结构化不仅可以使学生高效、有意义地学习,也有助于教师在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合理把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有必要对中学化学知识内容的结构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当代着名化学家、大学化学教师和优秀中学化学教师对化学知识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法收集他们对于中学化学中部分原理类知识理解的资料,利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主要解决中学化学部分原理类知识中“知识之间是否关联”“知识之间的具体关联方式是什么”和“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更上位的关联”这三个问题。经过扎根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通过初步建构知识结构图得出,知识之间存在着关联,且知识之间的关联是常用知识围绕着根本知识展开的。其次,从“核心观念”和“认识方式”两个维度进行扎根分析,得出“变化向着体系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这一核心观念,核心观念贯穿于“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变化”这部分知识的结构化建构的整个过程中;基于能量的认识角度、以问题为线索的认识思路以及生成性、系统性、模型假设-证据推理、定性-定量结合、宏观-微观结合的认识方式也是发掘知识之间更上位关联的重要途径。第三,研究发现,优秀中学化学教师具备的知识不局限于中学课标的要求,在大学化学等方面亦有较深的见解;大学教师注重以问题为线索串联诸多模块的化学内容,促进知识的结构化;着名化学家傅鹰先生利用化学史还原理论的建构过程,辩证地看待历史上已有的结论并指出仍需改进之处,使其知识结构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生成性。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结论,研究者从核心观念、认识方式、知识呈现、知识储备四个方面对中学化学知识的结构化建构提出反思性建议。

张宇燕[3](2019)在《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关于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学科理解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和大学教育是两个相延承的阶段,两阶段的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中学化学教学是为大学化学教学打基础,在保证高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才会有较好的大学教学质量。近些年发现,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效果有些方面有待改进,如:有些大一学生出现兴趣不高、主动性较弱、不适应大学学习习惯等一些不良的现象。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手可以发现在中学化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漏洞,通过对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合适的解决策略,来保障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在文献调研和综述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比较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首先对高中化学选修4与无机化学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对比发现:高中知识主要是在宏观上给出概念,知识深度较浅,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定性的形式展开,而在大学给出严谨的概念,主要以定量的形式展开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总体上,两阶段关于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知识之间呈阶梯式发展关系。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处理问题的意识弱于大学生,但大学生在化学兴趣、主动性、听课的积极性等方面较高中阶段有所下降;高中关于平衡常数的计算、盐类水解等知识点是学习难点而大学两性物质酸碱性的判断、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等知识点是学习难点;大学生对新出现知识点理解困难;无机化学中重叠性知识经常与高中知识发生混淆;高中和大学学生均表现为计算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如果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就能够加以避免,为大学化学的学习奠下坚实的基础,这将大大改善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建构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高中化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建议开辟第二化学课堂,在正常上课之外进行活动,开设化学难题公关小组、创意趣味化学小组、化学前沿小组等进行课外活动,这样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入大学先修课和化学竞赛课程;采用“巧用小视频”“画思维导图线”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对比-引申”和“老师举例-学生总结”等互动式教学;对学业成绩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本文旨在为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为高中化学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为高中生将来升入大学在化学相关学科的学习上做准备。

李晓飞,程迪,仝艳,贾永艳[4](2018)在《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教学思路》文中研究表明以河南中医药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教学计划和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探讨物理化学课程在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教学中应注意药物制剂学专业思想的渗透,严格把握物理化学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同时需注意物理化学与相似课程的联系。

任家成[5](2018)在《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衔接性研究 ——以吉林大学出版的《无机化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03年新课标的颁布以及依据新课标编写教材的推广,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持续地推进,高中化学也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轰轰烈烈的进行着。然而,目前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升,但课程内容中为大学化学教育服务的意识相对比较淡薄,而大学化学又相对缺乏对高中化学的新课程改革适应性的变化,教学和教材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框架,缺乏与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和教学的相融,所以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法、学法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和结果。《无机化学》在大学化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现今大一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存在着接受不良的现象,很多同学不能适应从高中到大学学习上出现的变化,说明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的衔接上存在着问题。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性,可以帮助对化学感兴趣的高中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模式;同时可以促进大学化学教材的改革,而大学教材的改革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中学化学教学和教材的改革,强化高中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大学继续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的意识。因此,本文通过对两本教材内容衔接性的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论文在文献综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对中学化学教材之间衔接性研究基本成熟,但对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教材间的衔接性研究有限。所以,以布鲁纳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和吉林大学等校编写的《无机化学》(第三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衔接性研究。论文首先对两本教材从编排上的衔接性进行了分析,包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无机化学》前言的比较分析,两本教材章节之间和内容的设置上的衔接性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找到高中化学内容和大学化学内容的区别,并确定了两本教材内容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系,从中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核心内容——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和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与《无机化学》上册的内容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衔接性分析研究。其次,将两本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分为有对应关系和没有对应关系的内容进行筛选,针对衔接关系较紧密的内容,先是概括地描述衔接性关系,再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找出衔接性较好的部分和衔接性出现的问题。得到两本教材的内容在衔接性具有以下特点:高中化学选修4和无机化学的内容衔接在思维方式的转变上,包括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是循序渐进的,但存在重复性内容较多的问题,尤其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这部分内容;而高中化学选修3和无机化学的内容衔接从知识内容本身上说跨度较大,一些内容在思维方式的转变上衔接性不是很紧密,主要体现在晶体结构的部分,而其余部分处理相对较好,但也存在少量内容重复的问题。第三,根据分析出的衔接性特点提出了教学建议。对于衔接比较紧密,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跨度较大,应该把这些内容设置为学习难点进行学习;对于衔接紧密,但讲述知识点的思路明显不同的内容,应在学法和教法上给与更多指导;对于衔接性较少或没有衔接性的内容,特别是需要较多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的内容,需要强化化学学科和数学、物理学科的联系;对于衔接性重复较多的内容,应该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要求学生课下阅读自学。对于高中教师,提出了在教学中强化为大学培养基础人才意识的建议。最后给出了研究的展望和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小兵,卢文贯,任健敏[6](2014)在《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整合与优化初步探讨——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原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二者在课程体系上整合优化的基本内容与需要遵循的基本方法。

何丽君,李生英,徐飞,许世红,霍彩霞[7](2013)在《玻恩-哈伯循环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玻恩-哈伯循环在无机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除计算离子化合物的晶格能外,还可以求算电子亲和能、质子亲和能等。同时,玻恩-哈伯循环还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规律。

唐宗薰,崔斌,刘萍[8](2011)在《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和教材建设》文中提出本文全面介绍西北大学实行无机化学分段教学,建设"中级无机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编写出版颇具特色的教材的成果。通过二十多年来的努力,该校的"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和《中级无机化学》教材已在全国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张文广[9](2009)在《性构相依思想的阐释及其教学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性构相依”思想的阐释及其教学实践探索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化学学科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物质的性构相依思想是最重要的思想。本文以物质“性构相依”思想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1.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性构相依思想的含义及哲学内涵,解析了“性构相依”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2.论文选取原子、分子和宏观物质三个层次物质中的典型结构因子,从化学哲学层面探讨这些结构因子对物质性质广泛影响的方面及其机理,这构成了研究内容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元素的Z*/r对物质性质的广泛影响、离域π键的形成对物质性质的广泛影响、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广泛影响,由此说明物质“性构相依”的思想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3.论文选取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大、中学化学教材为研究对象,探讨“性构相依”思想在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其线索包括从微观结构出发预测物质的宏观性质、对物质的宏观性质进行微观结构解析,以及“性构相依”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等,揭示了“性构相依”思想是化学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4.论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重点探索了“性构相依”思想的教育教学实验活动,对教育、教学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对“性构相依”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策略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重点探索了教学实践对学生掌握化学学科思想、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的积极作用;证实了物质“性构相依”思想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其重要的教学价值。

杨华[10](2007)在《化学学科“教师教育一体化”有关课程设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学学科"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中的化学专业有关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对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全程规划。用"无机化学中的一些热力学问题"这一为高年级师范生开设的课程为例,讨论师范生在职前培养中的大学——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意义。并要注意其与职后培训的相互衔接。

二、热力学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热力学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2 求算反应的热力学转变温度
2 讨论物质的溶解性
    2.1 相似相溶原理
    2.2 盐的溶解性
        2.2.1 讨论ΔsH?
        2.2.2 讨论ΔsS?
        2.2.3 讨论ΔsG?
3 单质的化学活泼性
    3.1 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活泼性
    3.2 金属单质的化学活泼性
4 讨论无机酸的酸性强弱
5 结 语

(2)中学化学原理知识内容的结构化研究 ——基于优秀教师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知识与知识的结构
        1.2.2 学科的知识与知识的学科结构
        1.2.3 优秀教师
    1.3 理论基础
        1.3.1 布鲁纳学科结构主义理论
        1.3.2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1.3.3 奥苏泊尔认知主义理论
        1.3.4 扎根理论
    1.4 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结构化已有研究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4.3 国内外化学学科知识结构化研究小结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3.1 理论研究
        2.3.2 实践研究
    2.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4.1 文献研究法
        2.4.2 访谈法
        2.4.3 扎根理论
        2.4.4 研究思路
第3章 化学教师知识结构化的扎根理论研究
    3.1 访谈法
        3.1.1 访谈提纲的设计
        3.1.2 编码过程
    3.2 文献研究法
        3.2.1 研究记录
        3.2.2 编码过程
    3.3 从“核心观念”与“认识方式”两个维度进行扎根分析
        3.3.1 从“核心观念”维度进行扎根分析
        3.3.2 从“认识方式”维度进行扎根分析
    3.4 “物质的性质及其化学变化”的知识结构化的建构图
    3.5 理论的饱和度检验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对三个主要问题的结论
        4.1.2 优秀教师的知识呈现方式特点
    4.2 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节选) Z教师访谈提纲及访谈记录
    附录2 (节选)
    附录3 (节选)
    附录4(节选) C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5(节选)
    附录6(节选) 着名化学家傅鹰先生的书籍研究记录及开放编码
致谢

(3)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关于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学科理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理论依据
    1.5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2 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教材分析
    2.1 选修4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和无机化学“化学热力学的应用”的对比分析
    2.2 选修4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和无机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速率”内容
    2.3 选修4中“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无机化学“酸碱平衡和沉淀平衡”内
    2.4 选修四中“化学能与电能”和无机化学“电化学基础”内容
    2.5 结论
3 大学无机化学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衔接的调查问卷研究
    3.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3.2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3.3 结论
4 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4.1 开辟第二化学课堂
    4.2 引入大学先修课和化学竞赛课程
    4.3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4 采用互动式教学
    4.5 学业成绩评价方式多元化
5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大学无机化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4)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教学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设置情况
2 物理化学与药剂学的关系分析
    2.1 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课程的关系
    2.2 物理化学课程内容重点分析
3 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课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3.1 药物制剂专业思想的渗透
    3.2 注重物理化学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
    3.3 注意物理化学与相似课程的联系
4 小结

(5)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衔接性研究 ——以吉林大学出版的《无机化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1.1.2 大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1.1.3 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衔接性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高中化学教材部分内容及衔接性的研究进展
        1.2.2 对大学化学教材部分内容的研究进展
        1.2.3 对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的衔接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相关概念界定
        1.5.2 基本理论
2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衔接性研究
    2.1 两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的呈现和对比
        2.1.1 两本教材之间编写目的和编写理念的比较
        2.1.2 人教版高中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在编排结构上的对比
    2.2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的衔接性分析
        2.2.1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比较
        2.2.2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
        2.2.3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实例
        2.2.4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的研究结论和建议
    2.3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的衔接性分析
        2.3.1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相关内容的比较
        2.3.2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
        2.3.3 选修3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分析实例
        2.3.4 选修4与《无机化学》上册内容衔接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对衔接性内容的研究结论
    3.2 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3.3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6)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整合与优化初步探讨——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现状分析
    (1)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课程内容繁多,较多知识点存在重复。
    (2) 物理化学课程相对较抽象、难懂。
    (3) 两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2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整合与优化的基本内容
    (1)整合优化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课程知识点。
    (2) 进一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学生创新实践环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渗透学科专业相关知识点,增加学科前沿知识。
3 课程整合与优化的基本方法

(7)玻恩-哈伯循环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晶格能与玻恩-哈伯循环
    1.1 求算晶格能
    1.2 求算电子亲和能
    1.3 质子亲和能的求算[2]
    1.4 指导无机化合物的合成
2 计算离子键的键能
3 金属活泼性与玻恩-哈伯循环
4 共价型氢化物酸性的相对强度与玻恩-哈伯循环
5 含氧酸盐的溶解性与玻恩-哈伯循环

(9)性构相依思想的阐释及其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部分 问题的提出
    1.1 选题的缘由
    1.2 "性构相依"思想的含义
    1.3 "性构相依"思想的哲学内涵
    1.4 相关研究的文献概述
    1.5 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6 本研究的意义
第2部分 研究内容(Ⅰ)"性构相依"思想的理论研究
    2.1 原子层次上的结构与物质性质相依关系的分析阐释
    2.2 分子层次上的结构与物质性质相依关系的分析阐释
    2.3 宏观物质层次上的分子间力与物质性质相依关系的分析阐释
    2.4 研究结论
第3部分 研究内容(Ⅱ)"性构相依"思想的教材研究
    3.1 从物质的结构出发预测物质的性质
    3.2 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结构解析
    3.3 "性构相依"思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4 研究结论
第4部分 研究内容(Ⅲ)"性构相依"思想的教学研究
    4.1 研究基础
    4.2 研究方案
    4.3 教学干预研究
    4.4 教学成效研究
    4.5 研究结论
第5部分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讨论
    5.3 反思
附录
    附录1 深刻领会性构相依的学科思想,活学活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附录2 分子轨道理论能够说明O_2~+比O_2更稳定吗
    附录3 影响酸强度的结构因子探讨
    附录4 物质"性构相依"思想教育成效测评卷
    附录5 《无机化学》学业前测卷
    附录6 《无机化学》学业后测卷
    附录7 作者读博期间所发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10)化学学科“教师教育一体化”有关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言
2 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认识
3 设置化学学科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的认识
4 对开设大学—中学化学教学衔接课程的讨论
    4.1 知识内容的衔接
    4.2 能力培养的衔接
    4.3 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衔接
5 结语

四、热力学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J]. 朱宇萍,覃松. 广州化工, 2021(14)
  • [2]中学化学原理知识内容的结构化研究 ——基于优秀教师的视角[D]. 王维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3]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关于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学科理解的研究[D]. 张宇燕.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4]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教学思路[J]. 李晓飞,程迪,仝艳,贾永艳. 药学教育, 2018(02)
  • [5]高中化学教材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衔接性研究 ——以吉林大学出版的《无机化学》为例[D]. 任家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1)
  • [6]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整合与优化初步探讨——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 王小兵,卢文贯,任健敏. 大学化学, 2014(02)
  • [7]玻恩-哈伯循环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J]. 何丽君,李生英,徐飞,许世红,霍彩霞. 大学化学, 2013(02)
  • [8]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和教材建设[J]. 唐宗薰,崔斌,刘萍. 中国大学教学, 2011(03)
  • [9]性构相依思想的阐释及其教学实践探索[D]. 张文广.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10]化学学科“教师教育一体化”有关课程设置的研究[J]. 杨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7(06)

标签:;  ;  ;  ;  ;  

热力学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