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8例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8例

一、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8例(论文文献综述)

何绍平,叶远馨,王旻晋,钟慧钰,巫丽娟,应斌武[1](2021)在《肾移植并发肺孢子菌肺炎82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肺孢子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为预防和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肾移植术后并发P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合并PCP患者发病中位时间为3.50(2.78,8.27)个月,6个月内发病57例(69.51%),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和气紧为主;胸部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改变和斑片状阴影;实验室炎性指标以淋巴细胞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和(1,3)-β-D-葡聚糖升高为主;82例(100%)患者均合并有细菌、病毒或其他真菌感染;诊断、治疗和住院中位时间分别为6.00(3.00,8.25)d、20.00(12.75,32.25)d、26.50(20.75,39.00)d;经过治疗,66例(80.49%)患者治疗有效,14例(17.07%)治疗失败,2例(2.44%)死亡。结论肾移植受者PCP发生时间主要在6个月内,常合并其他感染,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尽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王啸晨[2](2020)在《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平台检测器官移植术后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SOT)是治疗多种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手段,术后排斥及感染等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主要因素。移植受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降低术后排斥发生的风险,但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术后感染风险相对增加,威胁了患者术后的生存。目前临床感染诊断依赖医生对患者临床体征进行初诊,再通过临床标本采集进行进一步检测。临床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缺乏统一的金标准,且临床常规检测或检测周期长、特异性弱、灵敏度低等缺陷,无法快速有效检出器官移植术后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通量大、周期短、高灵敏、强特异,可同步检测各种病原微生物,对于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临床体征微弱、滞后的患者体内病原微生物检测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建立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平台,检测器官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检测出器官移植术后主要病原微生物并验证。建立BKV DNA巢式PCR检测方法,肾移植患者术后外周血中BKV DNA的分布情况进行探究。(1)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平台WGS及杂交捕获测序技术检测来自国内6个器官移植中心于2017-2019年揽收的136例器官移植患者的474例样本。所有样本均成功检出样本内病原微生物DNA,且检测特异性强,具体可精确至具体分型及菌株,检测灵敏度高,最低可检出1条病原微生物DNA。(2)根据揽收样本器官移植术后感染风险相关临床提示(不明原因肌酐升高、发热或炎症反应等),将患者分为提示组与无提示组,对两组患者样本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提示组中病原微生物拷贝数显着高于无提示组,该结果与临床初诊结果一致。此外,于无提示组样本中亦检出病原微生物拷贝,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为此部分患者体内存在病原微生物潜伏,但未发生大规模复制,尚未引发感染。该结果表明,二代测序技术不仅可以辅助临床医生进行感染诊断,亦可提示潜在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3)本研究筛选8种器官移植术后主要病原微生物(BKV、EBV、CMV、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卡氏肺孢子虫),我们对入组样本中上述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多重PCR后测序,成功于样本检出上述病原微生物,且经验证,所设计引物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多重PCR结合二代测序,实验周期短,成本低,该方法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样本中病原微生物DNA乃至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等功能基因的检测。(4)使用巢式PCR,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外周血中BKV DNA的分布情况进行探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发生BKV病毒血症时,BKV于外周血中高水平复制。伴随感染程度升级,并发BKVN时,患者外周血中BKV逐渐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随着病情从BKVN A期行进至B期乃至C期,白细胞中的BKV载量进一步提升,引发严重的相关疾病,此时的BKV已难以从患者体内清除。综上所述,二代测序技术于器官移植术后病原微生物检测乃至常规临床患者感染检测中应用前景广阔。该技术可有效检出引发的病原微生物,乃至提示存在潜在感染风险的病原微生物。可有效帮助临床医生监控患者体内菌群,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

刘彦妤[3](2020)在《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移植肾失功和受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加强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防治是保证肾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器官移植受者是否发生感染由流行病学暴露、受者免疫功能状态以及能否进行及时有效的抗感染预防三个因素共同决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院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探索与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的合理性,以期为制定肾移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术的受者信息,记录他们在院期间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检出的病原菌和药敏结果以及所对应的供体的病原菌检出情况。2.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探索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术的受者信息,记录他们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基本情况。将在院期间发生感染的设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设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再对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将纳入的受者分为高级别预防用药组和低级别预防用药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是否预防用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报阳情况的影响;统计本中心2016年至2018年所有检出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1.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本研究共纳入了303例肾移植受者,其中男性212例,女性91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30例(9.90%),29例为医院感染(96.67%),DDI发生率仅为3.33%。其中最常见的感染为肺部感染12例(40.00%),其次为肾周感染8例(26.67%),尿路感染4例(13.33%)。感染病原体主要为G-菌,检出率为66.67%。主要G-菌中产吲哚金黄杆菌对除复方磺胺甲恶唑以外的常见抗菌药物全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75%。主要G+菌中肠球菌对链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为25.00%,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为50.00%。不同供肾来源组间感染率存在显着差异,DCD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显着高于活体肾移植受者。2.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探索单因素分析显示供肾来源、住院时长、透析时长、术中是否输血、术后使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以及术后有无肾周积血与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OR=3.973,95%CI=1.092-14.455)、术后运用MMF联合环孢素及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OR=6.404,95%CI=1.216-33.717)是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预防性使用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两组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两组的真菌报阳率无统计学差异。菌株的耐药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所有菌株的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包括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多为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感染主要病原菌为G-菌,且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术中输血、术后使用MMF联合环孢素及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是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DCD肾移植受者预防性使用高级别抗菌药物不能有效降低肾移植围术期感染发生率,反而会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对肾移植受者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不能显着降低真菌的报阳率。

邹琛[4](2019)在《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预防DCD供肾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对比研究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预防性治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供肾肾移植受者术后真菌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他克莫司(tacrolimus,Prograf,FK506)谷值浓度/剂量比值及血清肌酐值等指标,探讨卡泊芬净及米卡芬净预防性治疗DCD供肾肾移植受者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寻找安全高效的DCD供肾肾移植术后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之间完成的DCD供肾肾移植受者中选用符合纳入标准的肾移植受者285例。根据预防真菌药物不同,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受者分为卡泊芬净组、米卡芬净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各95例。卡泊芬净组肾移植术后采用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首日负荷剂量为70mg/d,继以维持剂量50mg/d预防性抗真菌治疗2周;米卡芬净组肾移植术后采用注射用米卡芬净钠首剂及维持剂量均为50mg/d预防性抗真菌治疗2周;空白对照组不使用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治疗。三组受者术后均采用吗替麦考酚酯+FK506+甲泼尼龙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随访至术后3个月,密切关注受者术后症状及体征变化,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FK506谷值浓度等检查。如受者出现感染相关症状及体征,予以完善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痰涂片镜检、血、尿、痰真菌培养及感染部位影像学检查等,必要时完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及培养或感染部位穿刺标本镜检及培养等检查。统计三组受者真菌感染率。观察并记录三组受者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各随访时间点FK506谷值浓度/剂量比值及血清肌酐值。综合评价两种药物预防性治疗DCD供肾肾移植受者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至随访结束,卡泊芬净组入组89例;米卡芬净组入组88例;空白对照组入组90例。卡泊芬净组术后临床诊断为真菌感染0例,真菌感染率为0%;米卡芬净组术后临床诊断为真菌感染4例,真菌感染率为4.5%;空白对照组术后临床诊断为真菌感染12例,真菌感染率为13.3%;卡泊芬净组和米卡芬净组真菌感染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泊芬净组真菌感染率低于米卡芬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泊芬净组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17例(19.1%)、电解质紊乱11例(12.4%)、肝损伤4例(4.5%)、输液性静脉炎4例(4.5%)、皮疹3例(3.4%)、头痛、头晕2例(2.2%);视觉异常1例(1.1%);米卡芬净组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18例(20.4%)、电解质紊乱10例(11.4%)、肝损伤5例(5.7%)、输液性静脉炎3例(3.4%)、皮疹2例(2.2%)、头痛、头晕3例(3.4%);焦虑1例(1.1%);空白对照组同期发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15例(16.7%)、电解质紊乱8例(8.9%)、肝损伤2例(2.2%)、输液性静脉炎1例(1.1%)、皮疹2例(2.2%)、头痛、头晕2例(2.2%);其他(焦虑、视觉异常等)0例(0%);三组受者用药期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者肾移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FK506谷值浓度/剂量比值均值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者肾移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血清肌酐值均值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用于预防DCD供肾肾移植受者术后真菌感染,均能有效降低受者术后真菌感染率,卡泊芬净预防真菌感染效果相比米卡芬净更佳;两者安全性相似,均不影响FK506用药及肾功能恢复且不明显增加肾移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王安静,刘英[5](2018)在《肾移植术后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监测》文中认为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异体的器官会发生排异,肾移植术后需要终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抗排斥治疗。而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多为机会性感染,常感染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和机体内环境紊乱者[1-2]。免疫力低下的肾移植术后患者一旦并发IPFI,若不及时干预,病情常常会快速进

卫敏[6](2018)在《DCD供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83例DCD供体肾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35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的时间段主要为术后26个月;肺部感染主要表现为中重度发热,存在一定程度的肺部啰音、咳痰、咳嗽、呼吸急促、胸闷、咽部疼痛等症状;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病毒、真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为血透时间、术后尿量、急性排斥、手术时间、术前腹水、术前NEU值、糖尿病。结论:DCD供体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复杂,及时检查和诊断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这些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杨晓闪[7](2018)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的逐渐成熟,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肾移植后为达到抑制排斥反应的目的,术后患者需长期口服较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致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到攻击,导致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各种致病菌感染,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常见。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不同于普通的肺部感染患者,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差,发生肺部感染时有发病迅速、进展快等特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围绕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目的在于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有利于临床及时调整救治方案,提升临床诊治水平,尽可能降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死亡率。目的分析总结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0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确诊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根据其出院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得出各指标最佳截断点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所有数据以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5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平均年龄(38.4±8.7)岁,其中男性55例,女性10例,男女性别之比为5.5:1。具有吸烟史36例,既往糖尿病史14例。重症肺炎发生在术后2-6个月的有42例(64.61%),发生在术后1年的有61例(93.84%)。65例患者中,发热占52例(80.00%),其中以中度发热(48.08%)和高度发热(25.00%)多见。病原菌检出36例次,其中以细菌最常见(66.67%)。胸部CT以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影(69.23%)、斑片状高密度影(60.00%)多见。存活组39例,死亡组2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提示:存活组与死亡组在预防性应用更昔洛韦、血红蛋白、D-二聚体、APACHE II评分、合并休克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D-二聚体(OR=7.449,P=0.004)、APACHE II评分(OR=1.254,P=0.013)是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分析提示:D-二聚体的最佳截断点为1.35mg/L,当D-二聚体>1.35mg/L时,提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的预后;APACHE II评分的最佳截断点为21.5分,当APACHE II评分>21.5分时,提示其可能会出现不良的预后。结论1.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多发于术后1年内,以2-6个月多见,以发热作为首发表现较常见,且多为中度及以上发热。所检出的病原体中以细菌最常见。胸部CT多以双肺多发炎症阴影为表现。2.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死亡率高,预后差。高D-二聚体、高APACHE II评分是影响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警惕,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降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病死率。

孟勇[8](2018)在《停用免疫抑制剂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停用基础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将这一组患者标为A组,该组患者使用的常规抗真菌治疗方案,即在抗真菌药物治疗基础上,逐步减量免疫抑制剂至维持量,不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收集自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肾移植术后患者诊为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共30例的临床资料,将这组标为B组,这些患者使用与A组相同种类抗真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早期治疗即停用所有免疫抑制剂药物,并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症状、病原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抗真菌治疗后的疾病转归情况,对采集相关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A组病程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在性别、年龄、发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发病时间为术后20—166天,平均45天,其中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的17例,术后3到6个月者有5例。B组30例患者发病时间术后24—162天,平均47天,其中发生于肾移植术后3个月的22例,肾移植术后3到6个月8例。两组患者术后发病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症状体征方面,两组数据对比,B组低热患者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热、呼吸困难、有无咳嗽、体征、指脉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出现弥漫磨玻璃样改变的有14例,出现斑片状影的10例,结节影5例,空洞影2例。B组出现弥漫磨玻璃样改变的有17例,斑片状影的14例,结节影7例,空洞影3例。组间A组弥漫性磨玻璃样影多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病情转归方面,A组2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15例,无效7例,有效率68.2%。B组3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28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治疗有效率与患者病程时间、肺部弥漫性病变呈负相关(P<0.05),与患者低热均呈正相关(P<0.05);B组治疗有效率与患者肺部弥漫性病变呈负相关(P<0.05),与患者低热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1、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人免疫球蛋白的疗效更佳;2、停用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有效率与患者肺部弥漫性病变呈负相关,与患者低热均呈正相关(P<0.05);3、提示停用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治疗手段。

伍伟,张勇[9](2017)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4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用药方案对肾脏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后肺部感染发病时间、治疗和转归等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好转34例,死亡5例,转院1例。肺部感染多发生在移植术后36个月,肺部CT表现多以斑片影、条索状、磨玻璃影常见,病原学以混合感染为主。50%以发热为首发表现,有50%伴有咳嗽症状。肾功能均较治疗前好转(P<0.01),部分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且住院日延长(P<0.01或0.05)。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常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病原学多样,肺部CT检查意义重大。早期足量联合用药对肾功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但须警惕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李雨珠[10](2017)在《39例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文中提出肾脏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手段[1],是中国临床上开展最早、例数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大器官移植[2]。2012年《柳叶刀》发表的首个中国慢性肾脏疾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8%,预计约有1.95亿患者,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肾脏移植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最理想的肾替代治疗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广,中国移植科学登记系统数据中心(Chinese Scientific Registry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Data Center,CSRKT)的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共完成了 7131例肾脏移植手术,仅次美国居全球第二位[3]。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及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4],肾脏移植的近期及远期存活率均有显着提高,但急慢性排斥反应、术后感染等因素严重影响受者的预后及存活率,尤其肾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因其发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复杂多变给临床诊断带来较大困难,已成为实体器官移植后移植物丢失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及欧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侵蚀性真菌病的发生率根据免疫抑制程度、各移植中心环境及预防性药物使用方案不同等因素而不尽相同。TRANSNET长达五年监测对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进行较为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蚀性真菌病以念珠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曲霉菌、隐球菌、非曲霉菌(除外接合菌)、地方性真菌、接合菌及卡氏肺孢子虫[5]资料显示,约有75%的肾移植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过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感染,其中约26%患者直接死于感染。虽然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病引起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但由于肾移植术后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可归因的相关因素较难确定。我国尚无肾移植相关IFD大规模循证医学资料,肾移植术后IFD的预防及治疗尚无被大范围认可的标准方案,大多数为临床医生经验性治疗方案。因此对于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部真菌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肾移植术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病的检出和诊断水平对于提高肾移植效果及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有重大意义。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点,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病(IFD)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肾移植术后患者共346例,按照入选标准筛选出诊断为肺部侵袭性真菌病的病例,死亡病例为病例组,非死亡的病例为对照组,分析IFD的发病时间、发病率、死亡率、主要真菌构成比以及各种抗真菌药物的有效性。结果39例肺部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9例,男:女=3.33:1,平均年龄岁(20-62岁);39例肾移植受者中,5例发生于肾移植术后三个月内,占总发病率的12.8%,18例发生于术后半年内,占总发病率的46.15%,25例发生于术后一年内,占总发病率的64.1%,8例发生于术后两年后,占总发病率的20.51%。肺部影像学表现:其中21例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斑片状影8例,多发结节状影4例,肺纹理增多4例,单发结节状影3例,空洞影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病多发于肾移植术后3-6个月内,患者多以发热、咳嗽、咳痰就诊,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病原体检出率较低,以白色念珠菌多见(36%),肺部CT表现多样性,以肺部弥漫性磨玻璃样影多见,影像学表现对临床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病发病迅速,早期诊断鉴别肺部感染类型,早期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可以大大提高肾移植受者肺部侵袭性真菌病存活率,缩短治疗时间,节约治疗费用。

二、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8例(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平台检测器官移植术后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1 器官移植概述
    1.2 国内外器官移植发展
    1.3 器官移植与感染
        1.3.1 移植术后感染的危害性
        1.3.2 影响移植后感染的因素
    1.4 器官移植术后主要病原微生物
        1.4.1 移植术后感染发生时间
        1.4.2 病原微生物来源
        1.4.3 肾移植术后BKV感染
        1.4.4 移植术后耐药菌株感染
    1.5 多重PCR检测临床病原微生物
    1.6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
        1.6.1 二代测序简介
        1.6.2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感染
        1.6.3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器官移植术后病原体
    1.7 选题思想与研究意义
    1.8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器官移植术后感染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耗材
        2.1.2 实验仪器
        2.1.3 样本来源
        2.1.4 病原微生物参考基因组数据库构建
        2.1.5 样本采集
        2.1.6 DNA提取
        2.1.7 DNA定量
        2.1.8 文库构建
        2.1.9 二代测序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患者样本WGS测序可有效检出病原微生物的DNA序列
        2.2.2 杂交捕获测序可有效检出患者样本内的病原微生物DNA序列
        2.2.3 不同样本类型中病原微生物检出类别存在差异
        2.2.4 WGS及杂交捕获检测器官移植术后病原微生物结果存在差异
        2.2.5 器官移植术后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筛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器官移植术后主要病原微生物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耗材与仪器
        3.1.2 样本来源
        3.1.3 样本采集
        3.1.4 病原菌DNA提取
        3.1.5 文库构建
        3.1.6 上机测序
        3.1.7 根据测序结果的病原菌拷贝数计算公式
    3.2 结果与讨论
        3.2.1 8种病原微生物于患者样本中拷贝数分布存在差异
        3.2.2 8种目标病原微生物于不同分组中分布差异
        3.2.3 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检测8 种病原微生物测序结果存在偏向性
        3.2.4 临床验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重PCR体系检测器官移植术后主要病原微生物
    4.1 材料及方法
        4.1.1 实验耗材及仪器
        4.1.2 样本来源
        4.1.3 样本采集
        4.1.4 DNA提取
        4.1.5 多重PCR引物设计
        4.1.6 多重PCR
        4.1.7 二代测序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所设计引物特异性较强
        4.2.2 所设计引物灵敏度较高
        4.2.3 多重PCR产物测序质量较高
        4.2.4 临床验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KV于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液分布情况探究及产碳青霉烯耐药型肺炎克雷伯菌检测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全血样本中获得了预期BKV-DNA扩增产物
        5.2.2 血浆及PBLs样本中BKV-DNA扩增结果
        5.2.3 肺炎克雷伯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及KPC基因目标区域均出现阳性扩增
        5.2.4 KPC引物特异性强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3)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肾移植发展现状
    1.2 肾移植术后感染
    1.3 肾移植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3.1 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
        2.3.2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2.4 讨论
        2.4.1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
        2.4.2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来源
        2.4.3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部位
        2.4.4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探索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3 结果
        3.3.1 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
        3.3.2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单因素分析
        3.3.3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多因素分析
    3.4 讨论
        3.4.1 围手术期感染独立危险因素
        3.4.2 与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3.1 DCD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
        4.3.2 DCD肾移植受者使用不同级别抗菌药物预防效果
        4.3.3 DCD肾移植修肾时是否用抗菌药物灌注感染发生率
        4.3.4 菌株的耐药趋势变化
        4.3.5 DCD肾移植受者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效果
    4.4 讨论
        4.4.1 DCD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4.2 DCD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5.2 局限性
    5.3 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预防DCD供肾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肾脏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肾移植术后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观察方法
结果
讨论
    一、术前重视
    二、术后监测

(6)DCD供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时间观察
    2.2 临床体征和症状观察
    2.3 病原体分布情况观察
    2.4 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
3 讨论
    3.1 DCD供体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
    3.2 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

(7)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停用免疫抑制剂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4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肺部感染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
    2.2 病原学检查
    2.3 影像学检查
    2.4 治疗方案
    2.5 治疗转归
3 讨论

(10)39例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肾移植术后肺部隐球菌感染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移植并发肺孢子菌肺炎82例临床特征分析[J]. 何绍平,叶远馨,王旻晋,钟慧钰,巫丽娟,应斌武. 华西医学, 2021(03)
  • [2]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平台检测器官移植术后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研究[D]. 王啸晨. 江苏大学, 2020(02)
  • [3]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D]. 刘彦妤. 南京大学, 2020(02)
  • [4]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预防DCD供肾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对照研究[D]. 邹琛. 南华大学, 2019(01)
  • [5]肾移植术后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监测[J]. 王安静,刘英.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8(06)
  • [6]DCD供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卫敏.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7]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 杨晓闪. 郑州大学, 2018(01)
  • [8]停用免疫抑制剂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D]. 孟勇.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9]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40例临床分析[J]. 伍伟,张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7(11)
  • [10]39例肾移植术后肺部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D]. 李雨珠.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